1962年日本第六次南极科考结束以后,宗谷号这艘在1938年就下水的老式破冰船转做他用,日本南极科考暂告一段落。不过日本自然不会放弃南极科考,1963年8月日本政府决定重新开始南极科考,并决定新建一艘极地科考船。新船的基本设计交由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完成,结合日本的实际需求和宗谷号的使用经验以及对美国海军AGB-4冰川号(USS Glacier)破冰船的调研,设计的新型破冰船具备极地科考站物资运输,海洋调查等多种功能。
新船定名为富士号,1964年8月28日在日本钢管鹤见造船所(目前属于日本联合造船公司)开工,通过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征集船名,新船1965年2月定名为富士号,1965年3月下水,7月完工交付日本防卫厅。
富士号破冰船舷号AGB-5001,入日本船级社,船长100米,型宽22米,型深11.8米,吃水8.3米,标准排水量5250吨,满载排水量9120吨,采用电力推进,四台主机总功率12000马力,最大航速17.2节,航程15000海里/15节,定员245人。船上安装了多种海洋调查设备,装备了OPS-4D和OPS-16型雷达,配有减摇水舱,最大载货量500吨,拥有10吨,8吨克令吊和2台6吨克令吊。
富士号正面照
富士号的连续破冰能力为0.8米,采用挪威船级社冰区设计,冰带区的外板采用35-45mm厚的耐低温高强度钢材,冰带区的内部结构也进行了加强,肋距减小至400mm。
富士号侧视图
富士号的第2甲板
富士号第1甲板
富士号的通信室
富士号01甲板
富士号船后部设有机库和直升机起降甲板,搭载了2架西科斯基公司的S-61A直升机用于南极科考站的物资补给任务,一架贝尔47G2A直升机用于冰情调查。
富士号的机库,可搭载3架直升机,目前是名古屋水族馆的南极博物馆
目前在富士号上公开展览的S-61A直升机
贝尔47直升机
富士号的前甲板,拥有货舱
富士号的驾驶室
1965年11月20号,富士号破冰船从东京出发前往南极,66年1月27日到达日本南极昭和基地,4月8日返回东京,总航程22500海里,运输物资435吨,并对外国南极基地进行访问。
从日本1965年第7次南极科考直至1983年日本23次南极科考,富士号一直承担日本南极科考任务,一共在海上航行2869天,运输人员800人,运输物资8529.5吨,破冰23416次。
富士号1984年4月退役,1985年进入名古屋水族馆永久保存。
富士号和迎面驶来的日本第三代南极科考破冰船白濑号(AGB-5002)。笔者很期待未来中国的雪龙号和正在建造的首艘国产极地破冰船在海上相遇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