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都是俄罗斯的主要军贸客户,但是俄方的态度是明显不同的。对印度的态度是宽松的,小到子弹,大到航母,没有不买的。对中国的态度几乎就是相反的,仅苏30战机的交易来说。
为了让印度签下合同,俄方给了不少好处,包括向印度转让生产许可证,不仅有整机的组装机,还有发动机,印度可以仿制AL-31FP发动,这是苏30MKI的配套发动机。这是中国根本无法获得的待遇,真是比不了。
为提升苏30MKI的性能,印方特意选用了许多西方航电设备,俄方也同意了,令其在某些方面比俄自用的苏-30SM更强,经过实际使用,也是基本满意的。
俄罗斯为何敢给印度先进发动机,甚至后来还要助其造五代机?表面上看,印度消化不了相关的技术,这是印度历次技术引进的总结之一,这回明白解放军方面咋不担心那?根本不用担心。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俄方的大方实质为一个大坑。
所谓的优厚条件,换个角度说就坑害印度的自主研发能力,印度属于条件太好,缺少自我发展的动力。许多东西在实际是坑印度,而不是助印度。当初俄罗斯答应转让苏30MKI的生产许可证,包括;AL-31FP发动机,属于为推力矢量发动机,再配合全动前翼形使苏-30MKI可以作出高难度大机动动作,在近距空中缠斗中具有很大优势。实际使用中,也确实做出了很多诸如“超级眼镜蛇机动”等高难度机动。
实际上,印度被俄制发动机给坑惨了。比如;按产品说明,AL-31FP的第一次大修前使用寿命是1000小时,设计寿命3000小时,实际在印度炎热气候下,大修间隔下降为500小时。矢量推力喷嘴机械结构越于复杂,造成寿命偏短的缺陷,大约使用50小时即要更换,以进行大修。苏-30MKI经常因发动机的问题大面积停飞,甚至出现集体“趴窝”的严重事故,这相当影响训练工作,战时更麻烦。印度却决定追加购买苏30MKI,目前尚有约40架的生产计划。为何仍要买那?连AL-31FP发动机也依然决心要加以仿制。
印度有一个不管花多少钱都与解放军比拼的心态,它不能容忍被中国甩开,获得的技术只能是最好的。推力矢量发动机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全球只有俄罗斯能掌握这一技术,并向印度转让外,其它国家想不要想了。既便问题重重,印度也没法对它说“不”。
印度从引进该发动机的大修工厂开始,学会修理之后,才开始逐步学习制造,如今印度已经可以自主生产了,按著名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说法:“从最基础阶段制造而成。”然而,航空发动机不是一个总装工厂即可,需要大量配套企业,印度能否生产所有的核心部件?能否自产所需的所有原材料那?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也是一直被人怀疑的地方,印度也曾经仿制米格-29战机使用的 RD-33,但无果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