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中国6.8×50mm实验弹曝光 针对北约防弹衣?
www.wforum.com | 2025-10-21 16:56:47  讲武堂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日,在中国社交平台“抖音”上出现一段视频,展示了中国正在探索类似美国陆军“下一代班组武器(NGSW)”计划的中国版弹药。

图片

视频中,一位武器收藏家正在仔细检查一枚疑似中国实验性6.8×50mm穿甲弹,穿甲弹芯材料为碳化钨。虽然尚未得到中国国防工业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官方证实,但这种弹药的存在表明,中国正在积极评估未来步兵枪械的6.8mm口径概念——这与美国军方引领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图片

这枚6.8mm弹药被标记为实验弹,据信尚未投入批量生产。然而,其设计——具有穿甲功能和紧凑的中口径全威力药筒——表明它是实验评估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弹药似乎针对击穿现代单兵防弹装备的性能指标进行了优化,而这正是美国陆军“下一代班组武器”计划的重点领域。

图片

2017年,美国陆军启动了“下一代班组武器”计划,旨在取代现役的5.56×45mm口径M4卡宾枪、M249机枪,可能会取代7.62×51mm口径M240机枪。“下一代班组武器”计划的目标就是围绕一种新型6.8mm弹药研发一套步兵班组武器系统,使其穿甲性能、射击精度和有效射程都比现役小口径和中口径弹药更强。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制造商必须使用美军指定的6.8mm弹丸,并在此基础上研制配套的药筒,以满足性能指标(美军指定的弹道)。

图片

中国6.8×50mm弹药的出现表明,中国工程师团队可能正在评估类似的弹道解决方案。碳化钨(一种常用于高端穿甲弹的致密坚硬材料)的使用进一步表明,中国优先考虑的是击穿北约方面普遍配备的防弹衣。

图片

虽然尚未公开可以发射这种实验弹药的任何枪械,但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国防部门在将外国设计理念融入国内武器研发方面有着良好的传统。如果6.8mm口径在中国军方或相关国家研究机构获得认可,原型武器可能会随之问世。

图片

此时在网上曝光的中国6.8×50mm实验弹药,仍处于内部评估的早期阶段。然而,它与全球步兵现代化的广泛趋势相符。各国正在重新评估现役口径,并在集成火控系统、提升杀伤力和模块化武器架构方面投入研发成本。

译者按:

图片

随着单兵防护装备的日益普及,中美俄装备的小口径弹药(5.8×42mm、5.56×45mm、5.45×39mm)已经显得力不从心。美国陆军正在逐步列装的6.8×51mm弹药及枪械,通过3600焦耳的枪口动能和弹丸超音速射程1500米的优异弹道性能,占得先机。俄罗斯推出的两种新型实验弹药6.7×51mm和6.02×41mm,前者枪口动能与美国6.8×51mm接近,后者延续了7.62×39mm弹药的中间威力路线,枪口动能为2200焦耳,通过出色的弹丸设计,使其在900米的距离上,6.7克重的弹丸仍然拥有500焦耳的动能。

图片

从俄罗斯公开信息可以知道,卡拉什尼科夫公司自制过6.8×51mm实验弹,用来模拟美国NGSW计划的新型弹药,为研制新型弹药做技术积累。因此可以推测此次曝光的中国6.8×50mm实验弹,很可能就是相同的目的。至于中国新一代弹药,本人在多年前已经做出过预测。

2019年6月23日《今年中国将曝光的新一代小口径步枪什么样?咱先从弹药说起》一文,解释了弹药性能的关键就是弹丸动能,并在文末表明:综上所述,中国下一代步枪理想状态应该是发射采用7.62×51全威力弹药缩径而来的6.Xmm小口径弹药。这样带来的优点是6.Xmm弹药由于具有相当出色的动能、弹丸截面密度、弹道系数,完全可以实现1000米之内的超音速飞行,从而保证了威力、穿甲性能、精度,从而满足未来相当时间段内的作战需要。甚至能够部分取代过去中口径弹药的功能。

2019年6月24日《今年中国将曝光的新一代小口径步枪什么样?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一文,阐述了当时中国军队在小口径弹药方面的三个选择,即“保守”的就是现有的5.8×42mm弹药不变,通过改进枪械来提高性能;“中庸”的是采用类似美军“增强性能弹药(ERP)”的设计,通过改变弹丸结构和发射药,来提升5.8×42mm弹药的性能;“激进”的就是6.Xmm弹药。看来中国军队采取了“中庸”路线,现在开始考虑6.Xmm弹药。

这篇文章的末尾准确预测了新型步枪的亮相方式:至于新一代步枪在阅兵式上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不少人已经有很多联想了,本人倒是有点不一样的看法。也许,这次出场会比较低调。具体情况可以参考1984年阅兵式,81式步枪首次亮相,并没有出现在步兵方队,而是出现在海军反舰导弹方队中。 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大家还是耐心点,不要有过高的期望。

2023年12月19日《对比美俄新一代小口径弹药和枪械 中国新型小口径弹药的设计猜想》一文,本人用近万字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对新型弹药的观点。即:认为2800~3000焦耳比较合适,如果考虑到未来弹丸升级的冗余,3000焦耳是比较稳妥的。同时,与中国未来的8.6mm新一代中口径弹药(6000焦耳)形成梯度关系。

有道是:不怕红口白牙,就怕白纸黑字。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六年前的文章就已经详细说明了一切,现在曝光的6.8×50mm弹药,只不过是进一步验证本人的预言。预言是在以数据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计算得出来的,是要过脑子的。那种立场先行,屁股决定脑袋的,注定都是小丑。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哈马斯没想到 7000士兵刚露面就被“缴枪”
中无人机首次实战亮相
快讯: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李成钢被免职
有隐身性能的直-20:中国取得了重大成果
传习近平将辞去中央军委主席 胡春华升任…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哈马斯没想到 7000士兵刚露面就被“缴枪”
中无人机首次实战亮相
快讯: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李成钢被免职
有隐身性能的直-20:中国取得了重大成果
传习近平将辞去中央军委主席 胡春华升任…
四中全会前新华社“午夜惊魂” 习近平终局
浅析:JF-17飞抵阿塞拜疆 改变地区空中格局
首次海上补给,成功!
印尼购买中国战机后 巴铁空军恐受影响?
美将领罕见承认:“我们落后了”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