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迫击炮平射,有多少实战价值?
www.wforum.com | 2025-10-21 16:31:51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传统迫击炮无法取代山炮、野炮、步兵炮的原因,除了射程、精度这些性能上的劣势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功能缺失,没有直瞄平射能力。

对步兵来说,直瞄平射是响应速度最快、射击精度最准的火力投送方式。特别是在攻坚战里,面对敌人的碉堡和野战工事时,平射火炮能直接瞄准目标,用最少的弹药精准摧毁障碍。那么迫击炮有没有办法弥补这一缺陷呢?

在75炮同学很多视频的留言区里,都有网友提及“迫击炮平射”技术。内容往往是寄希望于利用这种技术弥补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平射炮不足的窘境。

对此,我要说的是:“想法是好的,然而,臣妾做不到啊”。

因为迫击炮平射是一种万般无奈情况下的应急手段。平射状态下的迫击炮作战效能极差。只能在特定环境下发挥作用,而不可能像一些朋友想象的那样,能替代步兵炮,战防炮,乃至山炮去作战。

先说一下“迫击炮平射”技术的起源和原理。

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就是:“迫击炮平射”技术并不是我军(八路军)炮兵首先发明的。严格地说,我军只是改良了“这项”技术。

环顾世界,中国装备迫击炮的时间并不早。比如装备量最大的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要到1935年后才开始服役。且最初年产只有150门,真正大规模装备部队得到39年。而此时,同样的迫击炮外国人已经玩了近20年了。中国人聪明,外国人也不傻。玩多了,开发出一些特种射击技巧,也是很正常的。

图片

在八路军研究如何用迫击炮进行平射以前,英美法日等国家,已经研究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平射办法,这些办法也都是属于“应急射击”范畴。例如,日军战术指导中,在使用迫击炮进行平射时,需要先将炮管对准目标,火炮仰角不超过15度。然后用推弹杆将炮弹缓慢推入炮管,推到接触炮膛底部为止。但动作必须轻,保证撞针不会击发炮弹底火。

射击方式是很“招核”的:炮手用脚猛踢炮管尾部。炮管向前,炮弹因惯性向后,撞击撞针,完成击发。鬼子管这个操作称为“蹴击”。可以想象,由于炮管移动,这种方式发射的炮弹,精度非常差。所以日军也仅仅是作为应急技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图片

八路军在研究“迫击炮平射”技术时,一开始试验的方法是,将迫击炮的炮尾卸下,直接装入炮弹,然后由一名炮手使用钳子夹住撞针对准炮弹的底火,另一名炮手使用大锤打击撞针底,从而可以顺利击发炮弹。

但这样的击发方式导致发射药产生的压力大部分从敞开的炮尾泄走。打出去的炮弹射程仅有十几米,毫无实战价值。只看原理的话,在这项试验中,兔子可以说在无意中点亮了无后坐力炮的技能点。

接下来,八路军的研究人员又试验了与日军类似的方法。不过,八路军的方案是直接用推弹杆猛推炮弹,让炮弹在推力下以较高的速度向炮管底部撞击,弹底底火撞击击针,击针击发底火,从而发射炮弹。

这个方案击发可靠,但缺点是推弹杆会被射出的炮弹顶飞到几十米外,实战中只能用一次。而且在后续实验中还发现,木质推弹杆由于质地坚硬,在炮弹发射过程中有几率被炮弹边缘和炮管内壁卡住,导致炸膛。

我军著名迫击炮专家赵章成将军,后来找到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他首先建议用秸秆替代木质或竹质推弹杆。秸秆推弹杆不用太长,1米就行。秸秆的推弹强度够,但在横向挤压下又容易碎掉,所以能保证射击安全。

然后,用秸秆粗的一头顶炮弹,在细的一头栓一根绳子,绳子长度1到2米,绳头系在射手的胳膊上。这样一来,比较轻的秸秆在被炮弹顶出来后,会被绳子再拽回来,可以再次利用。秸秆在农村那是要多少有多少,到处都是。打丢打坏了,现场再做一根,都来得及。

后来,八路军又开发出了迫击炮拉发装置。就是模仿89式掷弹筒的击发结构,在迫击炮尾加装一个拉发柄。将原来的固定式击针改为固定/弹簧伸缩式。原来的设想是:做普通迫击炮用时,击针调成固定模式;平射时,击针调成伸缩式,拉动拉发柄,击针弹出撞击炮弹底火,实现击发。

图片

这个设计的想法非常好,但是在实际制造时,发现以根据地的工业水平,无法在保证气密性的同时,加工出小巧可靠的拉发装置。所以最后的产品,拉发装置做的都很笨重,以至于改造后的迫击炮只能用于平射,无法在战斗中进行曲射/平射转换。在建国后,当我们的工业能力上来了,这项技术才得以实用化,在67式迫击炮等型号上广泛应用。

说到这里,现在要切入正题了:

为什么说迫击炮平射技术不仅无法替代步兵炮或者山野炮,而且战斗价值非常有限,是一种只能在特定战斗场景下使用的“应急技术”呢?根本原因在于平射迫击炮的缺点太明显,而且难以改善。

首先一点就是安全性极差。众所周知,身管火炮射击时会产生很大的后坐力,各种火炮都有自己的方法抵消后坐力。

迫击炮是通过座板来将后坐力导入地面,让大地来承受(吸收)后坐力的。炮身、座板和地面紧密结合,迫击炮的后坐力能有效被大地承载,因此结构可以做的很简单,重量也很轻。

大家都知道,后坐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面和平行于面的两个分力。其关系是:炮管和地面平面的夹角越小,垂直于面的分力越小,平行于面的分力越大;反之,炮管和地面的夹角越大,垂直分力越大,平行分力越小。

图片

迫击炮的发射角度通常在45度到85度之间,再加上座板本身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所以炮管和座板之间的实际夹角通常都超过55度。因此在正常使用时,迫击炮垂直向下的分力才是主力,后坐力也能有效地传导到地面。

但是平射就不一样了。平射时,迫击炮的射角一般不大于9度,最大不超过15度,如果大于9度,迫击炮弹就会慢慢向炮尾滑动,实战中需要拿根绳栓在引信上吊住炮弹,操作繁琐且不安全。

在这个角度范围内,平行于地面的分力会占主导。也就是说,迫击炮的后坐力无法有效地被地面承受。如果强行射击,结果就是:要么炮尾的球头把座板撕裂,导致整个炮身向后飞出去;要么炮管会猛地向后甩,直接翻个180度砸在地上,甚至可能带着座板一起翻几个跟头。

力学原理显然是改变不了的,因此解决方法只能是降低迫击炮的后坐力。八路军总结,使用82毫米迫击炮平射时,炮弹只能用最低程度的发射药,也就是基本装药----0号发射药。

图片

即便如此,也还要在射击准备时,为迫击炮座板选择合适的支撑物。磨盘、墙壁、路基、坟包、田埂……甚至老树桩也可以。这种吸收后坐力的支撑物是必须的。实在没条件,堆沙包也要堆出一个来。不然射击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炮弹飞出去了,炮管也飞到后面几丈远的情况。

虽然炮弹采用基本装药能相对安全的进行平射,但这也带来了第二个问题:射程极其有限。因为基本装药,或者说零号发射药,只不过是一枚12号霰弹大小的药筒,其推力也是极其有限的。还是以82毫米民20式迫击炮为例,其0号发射药在曲射时,最大射程也不过440米,以15度仰角进行平射时,最大射程260米,有效射程不超过100米。

这其实才是平射迫击炮的致命缺陷。这个射程别说取代步兵炮、战防炮或山野炮了,连民间的土炮或者清朝以来流行的“大抬杆”都不如。这让迫击炮平射技术在正面作战中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即便是在伏击战斗中,也由于射程近,无法打击移动目标,左右射界为零等缺点,没多少发挥空间。

那么八路军辛苦研究这个平射战术就没有用吗?那绝对不是。因为我军并不指望用它来替代平射炮,只是想利用其可以平射这个特点,来弥补自己攻坚火力不足的缺点而已。是的,八路军开发迫击炮平射技术,目的就是用它来炸碉堡,拔据点。

图片

拔据点是围攻敌人的战斗模式。在这类战斗中,敌人被围困在据点和碉堡里,无法移动,对外观察也受限制。而我军占有兵力优势和战场控制权。战斗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上。这种情况下,就能从容开展迫击炮平射做业。

迫击炮组可以利用黑夜掩护接近敌人到100米以内,还可以架设在敌碉堡的视觉死角里。炮组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射击准备,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挖一个侧壁垂直角度为60度到80度的座板坑,以方便架炮。

实战中,还可以同时部署多门迫击炮进行齐射,提高火力密度。又或者在炮弹上采用延时引信,造成“内爆”,以提升对目标的破坏力。

图片

总之,武器有其性能限制,战术也有发挥的极限。只要依靠人民的智慧,发挥其长处,回避其缺陷,就能创造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争奇迹。

最后用平射迫击炮的一个典型战例来结束这期视频吧。

“1945年7月,新四军第7师19旅56团,在安徽巢湖地区围歼散兵镇据点日伪军时,由于敌人据守在周围设有铁丝网、鹿角、围墙的四层碉堡内,以密集的步机枪火力封锁着四周,我军突击部队被阻在碉堡周围的民房内和围墙外,难以接近敌人。

敌人凭着坚固的碉堡顽抗,猖狂至极,他们一面疯狂地射击,一面弹唱叫骂“你们凭几条破枪休想进攻我们,快滚回去吧!不要来送死了。”敌人还拉着京胡“一马离了一西凉界……不由人……”。

就在敌人弹唱叫骂起劲的时候,三门迫击炮已悄悄在距离敌堡70米处建立了射击阵地,以平射突然开火,炮弹像三条火龙飞向敌堡,敌人碉堡的三层、四层各开了一个一米直径的大洞,碉堡内顿时鬼哭狼嚎,乱作一团接着又是三发炮弹,围墙被打开三米多宽的口子,碉堡二层也开了一个大窟窿。

敌人开始叫喊求饶,打出白旗并向碉堡外扔武器。我步兵突击队趁机发起冲锋,全歼敌人。”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哈马斯没想到 7000士兵刚露面就被“缴枪”
中无人机首次实战亮相
快讯: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李成钢被免职
有隐身性能的直-20:中国取得了重大成果
传习近平将辞去中央军委主席 胡春华升任…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哈马斯没想到 7000士兵刚露面就被“缴枪”
中无人机首次实战亮相
快讯: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李成钢被免职
有隐身性能的直-20:中国取得了重大成果
传习近平将辞去中央军委主席 胡春华升任…
四中全会前新华社“午夜惊魂” 习近平终局
浅析:JF-17飞抵阿塞拜疆 改变地区空中格局
首次海上补给,成功!
印尼购买中国战机后 巴铁空军恐受影响?
美将领罕见承认:“我们落后了”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