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法国的重型攻城炮—M1914“菲勒” | |
www.wforum.com | 2025-09-27 13:45:40 丹书战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在1898年,法国陆军开始接收75毫米M1897野战炮,它是火炮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款设计,爆发射速将近30发/分钟。法军将这款火炮当成了未来战争的秘密武器,甚至认为它可以替代一部分大口径榴弹炮,大量国防采购经费向M1897倾斜,导致接下来十来年里法军大口径陆炮迭代变得迟缓,别看兵工厂很热闹,其实很多陆军重炮订单来自外国。
也有一部分人坚持发展重型榴弹炮、攻城炮,因为当时欧洲多国拥有完善的要塞体系,M1897根本应付不了要塞,而且德国等国陆军正加紧装备重型火炮,为战争做准备。在1908年,炮兵军官路易.菲勒开始研制一种370毫米重型攻城炮,这个项目得到了德拉莫特将军的支持,他在1909年提议高层重新研究堡垒攻防战,希望高层支持370毫米炮的研制工作。 路易.菲勒 高层的重炮预算一度削减,随着时间来到1914年,在紧张的国际氛围下迎来了转机,大约2000万法郎被批准用于370毫米攻城炮,此时这款重炮仍在研制阶段。在这年11月,陆军正式订购了10门火炮以及2根备用炮管,12月订购了8000发炮弹。这款重炮被命名为M1914 370毫米“菲勒”攻城炮。 M1914攻城炮的炮管来自退役的340毫米海军炮,炮管被截短到约3米,扩膛至370毫米。炮管安装在U型炮架上,它的后坐系统由滑行架和液压缓冲器组成,开炮后炮架先向后压缩液压缓冲器,然后整个沿着滑行架的斜坡向后上方滑行,最后在缓冲器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向前滑行复位。
炮管俯仰角度在-6°~+65°,射界12°,装填时需要将炮管放低至-6°,后膛采用经典的法制横断螺纹炮闩闭锁。该炮发射分装弹药,最大射速约1发/3分钟,持续射击需要降低射速,以便炮管散热。
它的发射药包重16~20千克,它可以发射几种不同炮弹,其中400千克的轻型炮弹最大射程将近11千米,500千克重弹射程只有8.1千米,更重的550千克重弹(可能是穿甲弹)射程进一步缩减到7.7千米。不清楚该炮的穿甲效果具体如何,不过半吨重的弹药足以应付大部分威胁。
M1914另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60厘米窄轨道系统,这是法国开发的一种快速铺设铁轨,广泛用于前线交通。M1914火炮可以拆解安装在专门的可换轴板车上运输,只需更换车轴即可在不同铁轨上行驶。攻城炮部署前需要挖个大坑,把钢制底座安装到位并浇筑混凝土,窄铁轨直接铺设到炮位后方,弹药推车可直接为火炮供弹,使用一部小型吊车吊取炮弹装填。
M1914攻城炮主要设计目标是海岸防御和打击要塞等坚固目标,因为弹道弯曲,它能以“攻顶”的方式打击目标薄弱点。10门火炮在1915年5月至次年1月完成交付,最终它们在第73炮兵团服役。
首先交付的4门火炮在1915年9月参与战斗,随后它们在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大量使用,1917年派了4门火炮前往意大利参与伊松佐河战役。
该炮的威力毋庸置疑,射程过短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旦确定了炮击方向,敌人很容易用野战炮进行反制,好在该炮弯曲的弹道允许它部署在山坡等障碍物后面,多少提供了些安全保障。到了1918年,M1914攻城炮已经全面落伍,作战行动大幅减少,随后撤回巴黎防御阵地,一战结束后被封存。
两战期间曾有计划将它改装成重型自行火炮,终究没有实施,法兰西战役期间也没有它的身影,估计已经报废处理了。 |
|
|
|
![]() |
![]() |
巴军歼-10C战果有误,原来不是6:0? |
![]() |
沈飞J-50再次被曝光 |
![]() |
歼16的产量曝光了 为何比歼20高多了? |
![]() |
莫迪认清现实,首次公布“最大敌人” |
![]() |
印度140架苏57还没落地 巴专家就泼冷水 |
![]() |
巴军歼-10C战果有误,原来不是6:0? |
![]() |
沈飞J-50再次被曝光 |
![]() |
歼16的产量曝光了 为何比歼20高多了? |
![]() |
莫迪认清现实,首次公布“最大敌人” |
![]() |
印度140架苏57还没落地 巴专家就泼冷水 |
![]() |
福建舰即将服役 004核航母已现端倪 |
![]() |
俄军6辆导弹车被炸 俄内部被渗透成筛子? |
![]() |
“最速海警舰”来啦 |
![]() |
同样的30年,中俄航母差距天壤之别 |
![]() |
一架俄军苏-34被击落,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