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螺旋桨为啥最后被淘汰了? | |
www.wforum.com | 2025-09-18 19:18:03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飞机螺旋桨为什么非要放在前面呢?放后面行不行?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历史档案记载,其实莱特兄弟在1903年的首次动力飞行中,采用的就是后置螺旋桨的设计 。 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的沙丘上,莱特飞行器缓缓升空,你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那个时候,螺旋桨是在飞机后方旋转的。奥维尔和威尔伯·莱特兄弟在风洞中进行了无数次实验,他们深知,将螺旋桨置于后方可以让机翼在层流气流中工作,从而减少阻力,提高飞行效率。这种配置被称为"推进式",因为螺旋桨就像是在推动飞机前进。 然而,航空技术的发展往往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推进式设计虽然在理论上具有空气动力学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暴露出一系列缺陷。最直接的问题是振动。当层流气流经过机身和机翼后,不可避免地会变得紊乱,这些紊流气流被后置螺旋桨吸入,导致叶片效率降低,并产生剧烈振动。更糟糕的是,当螺旋桨位于机翼后方时,每个叶片在旋转过程中会交替经过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高低压区域,这种压力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振动问题。 B-36和平缔造者轰炸机的故事或许最能说明推进式设计的困境。这架冷战初期的洲际核轰炸机采用了六台后置螺旋桨发动机,其实R-4360引擎原本是为前置配置设计的。当工程师们将其反向安装时,意外地创造了一个缺陷:冷空气首先经过化油器,导致结冰问题频发,燃料混合比失调,还没有燃烧的燃料在排气管中自燃。这一设计缺陷直接导致了1950年美国历史上第一起核武器遗失事故,一架携带核弹的B-36因引擎起火而坠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推进式设计曾经历过短暂的辉煌。英国皇家飞行队偏爱像Airco DH.2这样的推进式战斗机,原因很简单:机头空间可以安装机枪,飞行员能够自由射击而不必担心打中自己的螺旋桨。但这种优势很快就被新的技术创新取代。1915年,荷兰设计师安东尼·福克发明了同步射击装置,使机枪能够通过旋转的螺旋桨叶片间隙射击,这项发明彻底改变了空战格局。 推进式设计的其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地面操作时,前轮扬起的碎石很容易被吸入后置螺旋桨,这限制了飞机只能在铺装跑道上运行。紧急情况下,飞行员跳伞逃生时面临被螺旋桨切割的风险。即使是日常的发动机冷却也成为挑战,前置螺旋桨产生的气流自然会流经发动机进行冷却,而后置配置则需要额外的冷却设计。 更深层的原因涉及飞行动力学。前置螺旋桨产生的滑流增加了流经尾翼控制面的气流速度,提高了飞机的操控性,特别是在低速飞行时。前置发动机还使飞机重心前移,像飞镖一样提高了飞行稳定性,使飞行员更容易从失速中恢复。这些看似细微的差异,在关键时刻可能决定生死。 有趣的是,推进式设计其实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获得了新生。现代喷气发动机本质上就是推进式动力装置,它们通过向后喷射高速气流产生推力。这种演变提醒我们,技术发展往往不是简单的优劣替换,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寻找最优解。船舶仍然将螺旋桨置于船尾,因为水中的环境与空中截然不同,船尾是螺旋桨最安全的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水中漂浮物的损害。 所以在追求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并不能预见所有的后果?B-36的设计师们肯定没有想到,简单地反向安装发动机会导致核武器的遗失。莱特兄弟也不会预料到,他们精心选择的后置螺旋桨设计会在未来被抛弃。今天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技术选择,是否也隐藏着未被发现的缺陷呢?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太空探索等前沿领域,我们说不定也正在重复着类似的试错过程。 |
|
|
|
![]() |
![]() |
伊朗押注歼-10 或将重塑中东空中力量平衡 |
![]() |
俄罗斯:美国为中国准备了25个秘密武器 |
![]() |
德国“猎手” 一炮炸碎战略轰炸机尾巴 |
![]() |
印度第4代坦克太奇葩:竟然搭载4个乘员 |
![]() |
王毅苦苦劝说3小时,还是被拒了 |
![]() |
伊朗押注歼-10 或将重塑中东空中力量平衡 |
![]() |
俄罗斯:美国为中国准备了25个秘密武器 |
![]() |
德国“猎手” 一炮炸碎战略轰炸机尾巴 |
![]() |
印度第4代坦克太奇葩:竟然搭载4个乘员 |
![]() |
王毅苦苦劝说3小时,还是被拒了 |
![]() |
爱沙尼亚挖掘40公里的壕沟 阻挡俄军坦克 |
![]() |
波兰打开东部战线大门 普京收回谈判筹码 |
![]() |
该来的终要来!菲律宾海军迎来新舰 |
![]() |
美国大使馆涌“排队盛况” 一眼望不到头 |
![]() |
价格倒挂!F-16单价已超F-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