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机翼下的隐患:越战美军航弹引信问题小记
www.wforum.com | 2025-08-23 17:02:35  空翼视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老爷货惹的祸

1965年11月12日,美国空军的四架F-105D“雷公”战斗轰炸机从泰国起飞,前往北越执行任务。其中一架飞机由威廉.米勒上尉驾驶,他的飞机挂载了六枚340千克的M117航空炸弹。当米勒正准备和一架KC-135飞机汇合接受空中加油时,他的飞机突然爆炸了,上尉当场殒命。事后初步调查显示,罪魁祸首被认为极有可能是航空炸弹所使用的M188近炸引信。理论上这种引信只有在炸弹脱离挂架后才会启动,但一些产于二战时期的引信却会在投弹前自行启动。当战斗轰炸机接近加油机时,已启动的引信发射的无线电波遭遇加油机并产生回波,接收到回波的引信随即引爆炸弹,酿成了这场悲剧。此后M188引信被暂时撤装,等待事件原因的彻底查明。

图片

F-105战斗轰炸机接受空中加油

彻查此次事件的任务交给了美国空军驻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的第4525战斗机武器联队,约翰.莫里西上尉受命负责这次调查。上尉的第一个发现是,这批二战时期制造的近炸引信,其序列号甚至可追溯到四十年代初期。这种引信被规定用于飞机弹舱内部携带的弹药,诸如B-17、B-24等轰炸机挂载的航空炸弹。如果要将这些引信用于飞机外部挂载的弹药(就像F-105D那样),其最大允许速度只有386千米/小时,而F-105D的典型飞行速度至少也有1000千米/小时。

图片

F-105机身下挂载的340千克航空炸弹

将二战时期的军品投入到越南战场上,暴露出了美国当时在常规军备方面的缺陷。在冷战前期,美国一直将核武器作为军事装备的重中之重,以求具备“确保互相摧毁”的能力,常规武器的发展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投入越战的空军那些两马赫级战斗机却只能携带二战遗留下来的存货,原因无他,就是别无选择。

而即使是二战时期的存货,到越战时也所剩不多了。虽然时任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对国会否认了这种情况,但像M117航空炸弹这样的武器的库存量相当有限。第335战术战斗机联队下属第333中队的一名F-105D飞行员后来回忆道:“当1966年春越战升级时,弹药库存几乎告罄,存放在关岛的弹药储备——不管是不是要被抛弃的过期弹药——被一扫而空,倒是节约了仓储成本。”美国国防部甚至不得不从盟国那里大量采购储备弹药来应急。

在航空炸弹上使用近炸引信,目的是让炸弹在接近地面时爆炸,造成大面积压制地面防空火力的效果。为此,这些老旧引信上安装了类似于闹钟的旋转保险机械装置。引信头部安装了一个小螺旋桨,炸弹被投放后,旋转保险装置解锁,螺旋桨在空气动力作用下开始旋转,转动至预先设定好的圈数时引信开始工作,待接近目标并接收到目标的无线电回波时就引爆炸弹。

图片

与M188近似的M166无线电近炸引信结构示意图

莫里西对M188近炸引信又进行了飞行测试,很快找到了造成引信误动的真正原因。引信头部的螺旋桨受一根安全金属线的控制,正常情况下,炸弹脱离挂架时这根安全线被拔掉,螺旋桨得以转动。但在F-015D的飞行速度下,这根安全线有时会因震动而断裂,使得螺旋桨在炸弹尚未脱离载机时就开始转动,从而使引信开始工作。美军于是立刻就这个问题对引信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安全地用于航空炸弹。

不可靠的新产品

然而,炸弹引信的问题并未就此结束。1967年11月间,驻南越岘港空军基地的美军第366战术战斗机联队,在战斗中接连损失了八架F-4“鬼怪”战斗机和十六名飞行员。起初美军把损失归因于敌方防空炮火,但接连发生的飞机空中爆炸及乘员无一生还(其中兰斯.西扬上尉的F-4发生爆炸时,上尉本人虽然身受重伤,但还是成功跳伞逃生。落地后他被越军俘获,最终因伤重死于战俘营),让人觉得事情可能另有隐情。联队作战主任弗雷德里克.C.布莱斯上校要求立即停止所有轰炸行动,进行仔细调查。但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上校当时也毫无头绪。

图片

布莱斯上校

一个偶然的意外,让布莱斯从一种被称为“天点”的任务中发现了线索。“天点“任务是指当目标被云层覆盖时,战斗机群会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下,到达一个指定点。从这个指定点开始,机群采取密集编队,并根据雷达控制人员的倒计时,同时投放炸弹。在一次“天点”任务中,因为地面引导较为匆忙,导致一个四机编队的前后两个双机拉开了距离。位于后方的双机飞行员亲眼看到,前方双机中的一架飞机投下的炸弹,在距离机腹仅数英尺处发生爆炸,一下子将两架飞机全部摧毁,四名飞行员当场殒命。这让布莱斯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当时该联队的航空炸弹使用的是新型的FMU-35长延迟电子引信,极有可能就是这种引信惹出的祸端。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已经有了目击证据,空军高层居然拒绝接受,他们的答复是:“你就当是战斗损失好了。”在没有替代品的情况下,366联队不得不继续使用这种引信。不过布莱斯还是找到了一个可钻的空子——上头并没有明确说航空炸弹必须安装FMU-35,于是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出击的“鬼怪”挂载的都是没有装引信的炸弹,飞机损失数量也一下子降为零。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状况一直要等到FMU-35被经过改进的FMU-72取代才告结束。

图片

FMU-35引信结构示意图

图片

地勤人员为“鬼怪”战斗机挂载的炸弹安装引信

图片

“鬼怪”战斗机飞行员在起飞前检查所挂载的炸弹

少校的悲剧

1968年美国空军开始测试新型的FMU-57电子近炸引信,以取代那种要了米勒上尉性命的老式引信。FMU-57是针对打击敌方地空导弹和高炮阵地而设计的,测试任务同样交给了4525联队,由其下属的作战测评分队来执行,负责人还是莫里西上尉。联队从引信制造商桑德斯工业公司那里获得了36个引信,经战术空军司令部批准后实施实弹测试。测试进行到一半时,莫里斯上尉奉命前往东南亚执行另一项任务,于是余下的测试工作由罗伯特.L.查斯坦少校来负责。

1968年12月17日,查斯坦和约翰.O.罗林斯少校各自驾驶一架F-105D,准备完成引信的最后测试。每架飞机都挂载了六枚M117航空炸弹,引信由空军的弹药专家安装并检查,再经过罗林斯少校和厂方代表的复核。上午10时许,双机编队起飞,查斯坦担任罗林斯的僚机。起飞五分钟后,编队进入内利斯基地三号武器综合测试区,每架飞机都将逐个投下所携带的炸弹。为保证飞机不受爆炸冲击波的伤害,炸弹的电子引信被设定在投弹六秒之后再启动。按照计划,飞机进入30度角的俯冲,并在速度870千米/小时、高度1500米时投放炸弹。

罗林斯率先投弹,六枚炸弹都顺利投下。只是有一枚炸弹没有在接近目标时空爆,而是触地爆炸。接下来轮到查斯坦少校了。他先是进入目标区上空,检查了一下投弹机构状况,然后再次进入,开始投弹。第一枚炸弹延迟了三秒才从挂架上脱离。三分钟后,查斯坦再次进入,投放第二枚炸弹。雷达和四部摄影机紧密跟踪着。一开始,炸弹正常脱离挂架。然而仅仅下落数英尺后,这枚炸弹轰然爆炸,摧毁了它的载机。查斯坦少校的尸体后来被发现时仍坐在弹射座椅里——他根本就没有时间跳伞逃生。

图片

满载炸弹的F-105战斗轰炸机

图片

查斯坦少校遇难时的连续摄像画面

图片

罗伯特.L.查斯坦少校

还在36个引信刚运抵内利斯基地时,莫里西和联队的盖伊.普利亚姆少校对其进行检查后,就对引信的故障安全电路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电路的设计存在致命缺陷,可能导致误动作。这种引信内部装有电池,平时电池处于惰性状态,理论上只有在投弹后电池才会被激活,使引信启动。但实际上由于其内部电路在设计和制造上的瑕疵,电池有可能在未投弹时就被激活,导致引信启动。两人在制造商的产品介绍会上提出了疑问,并通过联队向战术空军司令部,乃至空军系统司令部和制造商致信,说明了他们的忧虑。但他们从空军高层得到的回复是:“……你们只管投弹就行了。”

领受投弹测试任务的查斯坦少校也被告知了引信可能存在的缺陷。为此少校和另一名军官在测试前专程前往五角大楼,向联队的前指挥官、空军作战处主任乔治.西姆勒少将进行了汇报。两人向将军展示了引信电路中存在隐患的两个地方,指出电池一旦激活,就有可能造成引信启动。少将表示理论上他们说的不错,但鉴于已经有一半的引信成功地进行了测试,他还是驳回了停止测试的请求(令人感慨的是,西姆勒本人在担任驻冲绳嘉手纳基地的第2航空师的指挥官时,也曾致信太平洋空军司令部,抱怨航空炸弹的引信存在问题。但当他坐在五角大楼的办公室里,面对高层要求尽快将新引信投入使用的压力时,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西姆勒的态度激怒了查斯坦,临走时他对西姆勒说:“头儿,这件事上你错了。我会证明给你看的——如果我被那玩意儿杀死的话。”一名旁观的军官后来回忆道,两个人离开时都“气疯了”。不幸的是,查斯坦一语成谶了。

事故发生当天,负责跟踪的摄像机的拍摄速率是每秒1000帧,这就使得调查人员能够精准分析炸弹的运动轨迹。摄影图像表明,炸弹是在机身挂架下方大约1.2米处发生爆炸的,这证明引信的确已经提前启动了。改进设计和测试工作随即展开,直到1973年这种引信才正式进入空军服役。4525联队的官兵一直没有忘记查斯坦少校,是他的奉献、正直和勇敢,让类似的悲剧没有再重演。

结语

引信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是各类弹药上必不可少的关键性部件。凭借着雄厚的电子科技实力,美国早在二战时就研发成功了无线电近炸引信。这一成果在当年的保密级别甚至堪比“曼哈顿”工程。然而在二战结束二十年后,美国军人却还要因为引信的问题,而在一场与弱小对手的战争中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在外界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事实上,美军在越战中暴露出来的引信问题,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其背后有着国家军事战略、部队战备管理等、军方高层官僚作风等多重因素。这其中的教训,很值得其他国家去认真研究和汲取……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主动出击--黄岩岛吹填正当其时
7艘万吨巨轮突然南下 中国要有大动作?
北京神秘巨型武器曝光 台湾退役将军举照片
装备重机枪 中国武装快艇进驻仁爱暗沙
战斗机越造越大 歼-36仿佛“空中巡洋舰”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主动出击--黄岩岛吹填正当其时
7艘万吨巨轮突然南下 中国要有大动作?
北京神秘巨型武器曝光 台湾退役将军举照片
装备重机枪 中国武装快艇进驻仁爱暗沙
战斗机越造越大 歼-36仿佛“空中巡洋舰”
重大突破!中国首款倾转旋翼机成功试飞
俄为何扣押26架中资飞机?真相远比想象复杂
中国专家豪言 它绝对能打败美国F-35
16000吨深海幽灵问世 中国抹平30年差距
一枚俄军隐身巡航导弹 乌克兰捡到“宝”了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