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F16飞行员 可同时操控两架XQ58A无人机 | |
www.wforum.com | 2025-07-31 18:11:2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中国航空新闻网报道称,近期,美国空军F-16飞行员同时操控两架XQ-58A无人机完成战术机动。 然而,在中国郊外的某处试验场,歼-20双座型也正与三架GJ-11组成编队掠过天空。这种跨越太平洋的镜像式发展,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决定未来空战胜负的已不再是单一战机性能,而是人机协同体系的智能化程度。 (图1) 美国军方将最近的测试称为"重大飞跃"(图1),但中国专家直言双方技术处于同一水平线——这种罕见的坦诚背后,是两大军事强国在第六代空战体系标准制定权上的暗中角力。 XQ-58A女武神的进化轨迹暴露出美军战略思维的转变。这款翼展27英尺的隐身无人机最初只是廉价诱饵,如今却能执行电子战、侦察甚至对地打击任务,其0.72马赫巡航速度配合3000海里航程,本质上是在用"可消耗"的无人机扩展有人战机的作战半径。 2020年与F-22的早期协同测试还停留在队形保持,到今年海军陆战队F-35B测试时,已经实现动态任务分配。最关键的突破在于C2控制系统——单个飞行员能同时指挥两架无人机,意味着算法已经能自动处理80%的常规决策,这种"半自主"模式正是美军"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计划的核心支点。 但值得玩味的是,五角大楼始终拒绝透露自主作战的伦理边界在哪里,这种暧昧恰恰暴露了其技术路线仍受制于人工智能的不可预测性。 不过,歼20俨然更胜一筹,原因就藏在身后的飞机里。 央视主动曝光歼-20与GJ-11的"1+3"编队绝非偶然(图2),双座版歼-20后舱专门设置的无人机控制台,暗示解放军正跳过"半自主"阶段直接探索全自主协同。 (图2) GJ-11的飞翼构型比XQ-58A更强调隐身性能,其卫星图像显示的复合材料用量甚至超过美国MQ-28"幽灵蝙蝠"。更值得警惕的是去年底完成首飞的所谓"第六代机",虽然官方保持沉默,但多方情报显示该机型采用可变形机翼设计,理论上能同时指挥8-10架无人机。这种"超量配置"折射出中式思维:与其纠结单机自主程度,不如用数量级优势压垮敌方防空体系。 技术竞赛的背后是西太平洋战场规则的改写。美军设想中,12架F-35搭配24架XQ-58A就能控制第一岛链空域,但中国"歼-20+忠诚僚机+反辐射无人机"的三层架构专门针对这种构想。量子加密数据链的抗干扰能力,使得解放军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编队控制更具优势。 而美军正在测试的"无人机母舰"概念,又暴露出其试图用分布式部署破解中国区域拒止战略的意图。 这种"矛与盾"的循环升级,本质上是对未来战争话语权的争夺——当无人机集群成为主流,传统衡量空军实力的"四代机数量"指标将彻底失效。 评估当前技术代差需要跳出硬件对比的陷阱。美国在算法开发和实战测试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在高速数据链和蜂群控制领域有独特优势。 未来五年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三个方面:自主决策系统的可靠性验证、反无人机作战体系的完善度,以及最关键的人机协同战术条令的成熟度。日本防卫省最近曝光的"歼-20双座型频繁出现在东海防空识别区",恰恰证明这种新型作战模式已进入实战化检验阶段。 而印度、法国等国的观望态度,暗示这场竞赛的赢家很可能垄断未来30年的空中作战标准。现有情报显示,到2028年双方都将形成规模化忠诚僚机作战能力,但中国在体系整合速度上可能比预期更快。 |
|
|
|
![]() |
![]() |
战略要地到手 俄罗斯或许能体面停战了 |
![]() |
运20B和运20A同框 差别有多大? |
![]() |
卫星拍到9架先进无人机 今年阅兵还有惊喜 |
![]() |
俄机场再次遭袭 一架苏27被女特工破坏 |
![]() |
俄罗斯放弃游说中国 普京全力拉拢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