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长钉”反坦克导弹——横行疆场数十载
www.wforum.com | 2025-07-28 14:15:04  溪畔茗谈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起代号为“雄狮崛起”的大规模空袭行动。与此同时,为配合空袭行动的执行,已经潜入伊朗的摩萨德特工使用偷运入境的导弹和无人机,对伊朗部署在多处要地的防空导弹系统展开了攻击。五天后,伊朗官方媒体在新闻节目中宣布发现了摩萨德特工在行动的新证据,展示了他们攻击之后遗留在某地的各种设备的照片,其中包括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研制的“长钉”(Spike)反坦克导弹的发射架,智能以太网点对点I/O服务器,以及安装在三脚架上的小型红外/光电传感器吊舱等。

这些设备清楚地表明摩萨德特工是通过互联网遥控发射导弹的,并引导它们对目标实施了精确攻击。使他们无需冒险亲临现场操作导弹的发射系统,而且还在行动之后炸毁了导弹发射架。而“长钉”导弹、尤其是非视距(NLOS)型,是摩萨德在伊朗境内执行此类任务的理想武器,因为它既可以采用“发射后不管”的作战模式,也可以采用“人在环中”的作战模式,从隐蔽位置发射导弹。而且导弹还可以在最后攻击之前对目标进行短时间侦察,以确认其类型并从最佳角度实施精确打击。

网上出现的几段视频,展示了摩萨德特工在伊朗境内部署导弹发射架和“长钉”导弹攻击伊朗防空导弹的回传视频。其实,这已经不是他们首次在伊朗境内使用远程武器系统进行特种作战了。早在2020年11月,摩萨德特工就利用隐藏在皮卡车上、配备了机枪的远程遥控武器站,刺杀了伊朗的顶级核武器专家莫赫森·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并没有实际的刺客参与。而且在刺杀完成后,藏有武器站的皮卡车也随即爆炸自毁。乍看起来,很像是好莱坞电影《狙击职业杀手》一片中的情节。

就在以色列空军发动第一波空袭之际,另一项高风险的秘密任务也同时在伊朗境内展开。根据媒体报道,此次任务的代号为“纳尼亚行动”,以色列特工使用一种“秘密武器”在德黑兰同时刺杀了十名尚在熟睡中的伊朗顶级核武器专家,其中一人侥幸逃脱了这次暗杀,但在数小时后再遭刺杀身亡。从网上流传的现场照片来看,这种能够穿透墙壁炸死室内目标的武器很可能就是以色列的“长钉”导弹。可能配备了某种特殊的串联战斗部,前置空心装药战斗部先击穿墙体形成穿孔,后置侵彻战斗部就势通过穿孔钻入室内爆炸并杀死目标。

图片

图片

上图为2020年11月,摩萨德特工使用隐藏在皮卡车上的远程遥控机枪武器站,刺杀了伊朗的顶级核武器专家莫赫森·法赫里扎德,注意其轿车挡风玻璃上留下的弹孔;下图为摩萨德特工使用“秘密武器”在德黑兰刺杀某核武器专家时,在其住所大楼的外墙上留下了一个大洞,这很可能是“长钉”导弹的杰作。

一位以色列国防军的高级官员向媒体表示,以色列长期以来一直在伊朗境内开展此类行动。多年来,摩萨德特工和其他以色列的特种部队一直在运作地下工厂,用于组装无人机和各类精确制导的导弹,这些导弹被改装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遥控发射。他们成功地将导弹的零配件偷运进德黑兰,并在那里组装成完整的武器系统。现在无法确认这些工厂是否已经被曝光,但是这些都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以色列特工们不会再去使用它们。这些行动无疑会改变游戏规则,无论是以色列针对其他目标的行动,还是这次战争开始以来为确保空中优势而展开的秘密行动。

当然,这并不是以色列特工首次在伊朗境内使用“长钉”导弹。去年7月31日,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Ismail Haniyeh)在德黑兰被暗杀。尽管多数媒体都报道说他是被预先安放在酒店内的炸弹炸死的,但伊斯兰革命卫队在8月3日发表声明,称哈尼亚是被一枚“短程投射物”炸死的,它携带了约7公斤炸药,是从酒店外面发射的,击中了哈尼亚所住的房间并造成强烈爆炸,并否认了在酒店内部安装了炸弹的报道,称其为“完全捏造”。从这个声明来看,摩萨德特工使用的很可能就是“长钉”导弹。

图片

据说在2024年7月31日,摩萨德特工在德黑兰暗杀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时,向其入住的酒店房间发射了一枚“长钉-SR”导弹,造成哈尼亚和保镖当场身亡。事后,发生爆炸的房间外面挂上了防护网以遮挡视线。

“长钉”(Spike,希伯来语:ספייק)导弹是一种由以色列拉斐尔先进防御系统(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公司研制的、用于反坦克/反人员的精确制导导弹,配备了串联空心装药高爆反坦克(HEAT)战斗部,可用于攻击视距内/视距外的敌方坦克、装甲车或加固掩体等硬目标。而且还发展出了单兵便携式、车载、机载(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和舰载发射等多种型号,以满足不同兵种的作战要求。截至2024年,不断推陈出新、迭代升级的“长钉”导弹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

图片

“长钉”导弹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片

“长钉”导弹发射系统。三脚架上方是指令与发射单元(CLU),下方是热成像仪,右侧是导弹的储存/发射筒。

整个“长钉”导弹的发射系统由可重复使用的指令与发射单元(CLU)和封装在发射筒内的导弹,以及热成像仪、电池和三脚架等部件组成。CLU上配备了光学瞄准镜和高分辨率显示屏,后者用于向射手显示从热成像仪和光学瞄准镜中获取的图像。热成像仪有宽窄两种视场可供选择,宽视场角度为10°,放大倍率3.5倍,用于大范围的目标搜索;窄视场角度推测为2-5°,放大倍率不详,用于目标识别和锁定,最大探测距离为3000米。光学瞄准镜的视场角度为5°,放大倍率为10倍。在白天,射手可使用光学瞄准镜来瞄准目标;在夜间,射手可改用热成像仪来搜索和瞄准目标。全系统的战斗准备时间仅需30秒。

图片

图片

上图为射手准备发射“长钉-SR”导弹。为了简化发射系统的结构,其发射筒连光学瞄准镜都省掉了;下图为展会上展出的“长钉-SR”导弹(下)和“长钉-LR2”导弹的模型(上)。

“长钉-SR”导弹是短程型号,于2012年推出,是一种肩扛发射的便携式导弹,旨在为步兵提供一种射程介于更大的“长钉-MR”导弹和无制导火箭弹之间的火力支援。该型导弹的重量为:8公斤,包含一次性发射筒和显示屏等附件在内的系统总重量为:9.8公斤,导弹长:970毫米,弹径:110毫米,适合排级步兵使用。它的最小射程为:50米,最大射程为:1500米。与“长钉-MR/LR/ER”等型号上配备的万向节导引头不同,该导弹配备的是固定式非制冷红外/CCD光电导引头.

导弹发射筒上没有设置独立的瞄准器,取而代之的是一块显示屏,可以直接将导引头内的低成本红外/CCD光电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显示到显示屏上,以便射手在发射前瞄准目标。它的战斗部可选具有高爆破片效应的多用途串联空心装药战斗部,或是新型的侵彻-高爆-破片(PBF)战斗部。这是一种源自“斗牛士”无后坐力炮弹药的反建筑战斗部,适合装备城市环境中的机动部队,以其致命的爆炸效应来摧毁敌方的掩体和房屋。

图片

图片

上图为射手正在操作指令与发射单元(CLU)准备发射导弹,“长钉-MR/LR”两种导弹都可以通过这种发射架发射;下图为展会上展出的“长钉-MR/LR”导弹模型。

“长钉-MR”导弹是中程型号,其研发始于1987年并于1997年服役。整个导弹发射系统的总重量为:26公斤。导弹自重为:14公斤,全长:1200毫米,弹径:130毫米。其最小射程为:200米,最大射程为:2500米。配备了串联空心装药高爆反坦克战斗部,前置的小型空心装药战斗部用以引爆坦克或装甲车上的外挂爆炸反应装甲;后置的大型空心装药主战斗部用以击穿坦克或装甲车的底层主装甲,它对均质钢装甲的侵彻深度可达800毫米。该导弹采用了类似高抛弹道的飞行轨迹,在接近目标时会以大角度俯冲攻击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从而避开了坦克厚重的前装甲,其飞行轨迹与美国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的高抛轨迹剖面相似。串联破甲战斗部和攻顶模式使“长钉”成为当今威力最大的反坦克导弹之一。

该导弹配备了双模式导引头,内置非致冷红外成像传感器和CCD光电成像传感器,既可以通过红外成像或光电成像制导,也可以采用红外/光电成像复合制导。后者是将导引头获取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通导引头内集成的数据融合技术进行处理,可以增强对目标的检测、识别和跟踪的精度。该导弹能在发射前锁定并自动导引导弹飞向目标,支持“发射后不管”的作战模式,但只能攻击视距内的直瞄目标。该导弹具备软发射能力,发射时导弹尾部的助推火箭先点火,在其推动下导弹飞离发射筒一段距离后,导弹的主火箭发动机才会自动点火。这使射手可以在狭窄的空间内发射导弹,而无需担心受到火箭发动机尾焰的伤害,这种特性在城市街区的巷战中尤为必要。

图片

图片

上图为射手在操作指令与发射单元(CLU)准备发射导弹,注意前端已打开镜头盖的大镜头是热成像仪,上方靠后的小镜头是光学瞄准镜。下图为“长钉-LR”导弹的发射瞬间,可见导弹已在助推火箭的推动下飞出了发射筒,但导弹的主火箭发动机尚未点火。

“长钉-LR”导弹是远程型号。其研发和服役时间,及其本身的外形尺寸和重量,均与MR型导弹相同,导弹发射系统增加了光纤通信模块和其他组件,使其总重量猛增至45公斤。它的最小射程为:200米,最大射程为:4000米。该导弹的导引头采用了致冷型汞镉碲红外成像传感器,以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但仍然保留了CCD光电传感器。同样支持“发射后不管”(也被称为发射前锁定)的作战模式,除了供步兵使用外,还被大量集成到各类作战车辆上,以满足部队机动作战的需求。根据拉斐尔公司2014年初的公告,该导弹的射程已经增加至5500米。

该导弹的尾端增加了光纤释放装置,使它在飞行过程中与射手始终保持通信,支持“发射、观察和修正”的作战模式(也被称为发射后锁定)。即使目标不在射手的视线之内也可以发射导弹,导引头获取的视频图像经过光纤可实时回传到CLU的显示屏上,以便射手搜索并确认攻击目标,而且射手还可以在导弹的飞行过程中通过CLU更改其攻击目标;或在导弹因故丢失目标时,根据回传的视频使用CLU上的方向键操控导弹重新飞向目标。甚至可以针对可能出现的目标进行推测性发射,或为侦察障碍物后方的敌情而发射导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导弹飞行进行全程控制,也就是“发射并引导”的作战模式。

图片

射手在操作集成控制发射单元(ICLU)准备发射“长钉-LR2”导弹,旁边的副射手捧着带遮光罩的显示终端,他将负责操控导弹飞向目标。

“长钉-LR2”导弹的发射与攻击过程。这种“人在环中”的作战模式,看起来跟乌克兰战场上大量使用的FPV无人机的攻击方式十分相似。

“长钉-LR2”导弹是“长钉-LR”的改进型号,其研发可能始于2016年,已于2018年底服役。该导弹的外形尺寸与LR型导弹相同,但重量被减轻至12.8公斤,整个导弹发射系统的总重量也被减轻至25公斤。它的最小射程为:200米,最大射程为:5500米;加装双向数据链并从直升机上发射时的射程可达:10000米。为副射手配备了独立的高清显示终端,导弹发射后就由他全程负责操控导弹实施攻击。该导弹可以选用新型串联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配备了激光近炸引信以优化起爆时间,使其破甲能力提高了30%;也可以选用多用途侵彻-高爆破片战斗部,威力足以穿透200毫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壁,配备的电子引信有触发、延迟或空爆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该导弹换装了新型导引头,内置非致冷博尔计传感器(bolometric uncooled sensor),所生成的视频图像质量优于此前配用的致冷型传感器。换装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目标跟踪器,另外还增加了惯性测量单元。因此,该导弹除了可以通过红外成像进行制导外,还可以根据第三方提供的目标坐标展开攻击,进一步提高了该导弹的非视距作战能力。为了规避某些坦克和装甲车上装备的主动防御系统(CAPS)的拦截,该导弹能够以高达70°的俯冲角攻击目标顶部。

图片

图片 上图为射手使用安装在“悍马”多用途车上的发射架发射“长钉-ER”导弹;下图为展会上展出的“长钉-ER”导弹模型。

“长钉-ER”导弹为增程型号。其最小射程为:400米,最大射程为:8000米。弹长:1450毫米,弹径:170毫米,重量增加至34公斤。除了供步兵使用之外,通常都被集成到各类陆空载具上,包括轻型战车(LCV)和直升机,乃至海军的多用途攻击艇。而且该导弹战斗部的破甲威力提高到可侵彻10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由该导弹发展而成的海军型“长钉”的射程更是提高到10000米,可通过安装在舰艇甲板上的四联装发射架进行发射。

图片

图片

上图为射手从岸边向海上目标发射“长钉-ER2”导弹;下图为展会上陈列的“长钉”导弹弹族模型,从上向下数第二个就是“长钉-ER2”导弹。

2018年8月,拉斐尔公司又推出了“长钉-ER”的升级型号:“长钉-ER2”导弹。由于采用了同样的弹体和火箭发动机,这两型导弹的尺寸和重量完全相同。只不过“长钉-ER2”增加了双向数据链以增强射手对导弹飞行的实时控制能力,使其从直升机上发射时的射程大幅扩展至16000米;同时,该导弹还改装了更大的光纤释放装置,使它从地面和舰艇上发射时的射程增加至10000米。

图片

图片

上图为以色列“沙猫”复合装甲车发射“长钉-NLOS”导弹;下图为展会上展出的“长钉-NLOS”导弹模型,它的弹翼翼展显著增大是为了提高升阻比,以满足远程攻击的需求。

“长钉-NLOS”导弹为“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的超远程型号,导弹重:70公斤,全长:1670毫米,弹径:170毫米,翼展:1200毫米,比其他型号的“长钉”导弹都大得多。它的翼展被大幅加宽是为了增大升阻比,以满足远距离攻击的要求。其最小射程为:600米,最大射程为:25公里,可以从地面和直升机上发射。该导弹也配备了光纤通信链路,但使用光纤时的射程只有8000米,超过这一距离就要改用双向数据链进行指令制导。该导弹是根据赎罪日战争的经验教训开发的,这场战争表明战场上需要一种精确制导的战术对地打击导弹。该导弹可能研发于1970年代,并于1981年进入以色列国防军服役,但直到2011年军方才公开承认了它的存在。

2011年,英国陆军在伊拉克面临着恐怖分子日益增多的袭击,以非常规方式紧急从以色列国防军库存中采购了“长钉-NLOS”导弹,用于反迫击炮作战。从2007年开始,英国采购了三种NLOS导弹型号,共获得600枚导弹,包括:2007年采购的200枚配备CCD光电传感器的NLOS Mk.2导弹;2008年采购的200枚配备热成像传感器的NLOS Mk.4导弹(与NLOS Mk.2一起统称为EXACTOR-1导弹),用于夜间作战。随后在2009年又采购了200枚配备红外/CCD光电传感器的NLOS Mk.5导弹(英国称之为EXACTOR-2导弹),配备了适合较慢飞行速度且机动性更好的弹翼,并以多用途战斗部替换了其他型号配备的串联破甲战斗部。

为了战时保密,英国将其购买的“长钉-NLOS”导弹命名为“EXACTOR”导弹,将其集成到租赁来的M113装甲运兵车上。但NLOS Mk.2导弹表现不佳,速度过快且难以控制,导引头传感器生成的图像分辨率偏低,与同时期的其他导弹相比性能欠佳,且M113装甲车在沙漠环境中容易过热。因此,英国资助拉斐尔公司开发了NLOS Mk.5导弹。并用牵引式拖车(英国称为SPARC)替换了M113装甲车,在它上面安装了可360°旋转的四联装导弹发射架,射手可在500米外遥控操作。2010年,英国的导弹部队从伊拉克转移到阿富汗,不再使用非标准的M113装甲车作为导弹发射平台。

2009年9月,以色列海军公开展示了海军型“长钉-NLOS”导弹及其发射系统。该导弹配备包含红外/CCD光电成像的双模式被动传感器和带图像处理功能的热成像传感器的新型导引头,不受电子战环境的影响,具备区别敌方施放的红外诱饵弹的能力。作战时,通过安装在舰艇甲板上的八联装或四联装发射架进行发射。同年12月,该导弹已被集成到以色列海军的沙尔达格Mk V巡逻艇上,用于近岸作战。

图片

“阿塞罗”级炮艇从后甲板上的八联装导弹发射架上发射海军型“长钉-NLOS”导弹。

同时,拉斐尔公司也在努力扩展“长钉”导弹的多用途性能,通过提高现有的红外/ CCD光电成像导引头的性能,还增加了半主动激光(SAL)传感器。而且还开发了不同类型的反坦克高爆破甲战斗部和反人员/反装备的侵彻高爆破片战斗部,以满足不同的作战需要。2020年,美国陆军宣布了采购“长钉-NLOS”导弹的计划,用于装备“阿帕奇”直升机。次年3月,一架AH-64E攻击直升机在测试中发射了一枚长钉“长钉-NLOS”导弹,精确地命中了32公里外的目标。

2022年5月,拉斐尔公司推出了“空中长钉”(Aerospike)导弹,是一种以“长钉-LR2”为基础,专为固定翼飞机开发的空对地导弹。该导弹重14公斤,沿用了“长钉-LR2”的弹体、双模式红外/CCD光电成像导引头和战斗部,但配备了更长的弹翼以提高其升阻比,当在8200米高度发射时,其射程可达30公里。该导弹不需要GPS导航,其制导采用了场景匹配和检测跟踪技术。配备了实时双向数据链路,支持“人在环中”的作战模式,允许导弹在飞行中进行目标切换、重新锁定和中止选择,同时还能控制末段俯冲角度、攻击方位角和飞行轨迹,配备高爆破甲或高爆破片战斗部,对目标的打击精度在3米以内。

2022年6月,拉斐尔公司又推出了第六代“长钉-NLOS”导弹。它全长:1700毫米,弹径:170毫米,翼展:1200毫米,重量为:71公斤。从地面发射时的射程增加到32公里,从直升机上发射时的射程增加至50公里。该导弹具备齐射功能(可一次性发射多达四枚导弹),只需一名射手操作;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将其控制权转交给其他作战平台。其制导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图像匹配技术,支持导弹在飞行中自动锁定目标;具备目标图像识别能力,能够优先打击高价值目标。该导弹还被集成到“苍鹭-TP”级战略无人机上,以便其执行察打一体任务。

伊朗在2006年黎巴嫩战争期间,通过真主党获得了一些以色列的“长钉-MR”导弹系统。伊朗对这些导弹系统进行了分解研究,以逆向工程的方式开发出了未经授权的国产“长钉”系列导弹,它被命名为“阿尔马斯”(Almas,波斯语:الماس,意为“钻石”)导弹。这种反坦克导弹于2021年7月首次公开亮相,还出国参加过2023年5月在白俄罗斯举办的MILEX 2023展会,以及同年9月在塞尔维亚举办的Partner 2023展会。

图片

图片

上图为伊朗的“阿尔马斯”反坦克导弹,直接“山寨”自以色列的“长钉-MR”导弹,从外形上来看两者如出一辙难以区分。下图为被真主党发射“阿尔马斯”导弹击中的以色列“铁穹”防空导弹发射箱,除了箱体上的弹洞外破坏并不大,而且发射箱内的导弹也没有殉爆。

2024年1月,真主党使用“阿尔马斯”导弹两度袭击了以色列与黎巴嫩边界上的以军哨所。同年6月,真主党再次发射该导弹攻击了以黎边界上的以军哨所,击中了一台“铁穹”防空导弹系统的箱式发射器。但是不知何故,这枚导弹只是在箱体上撞出了一个洞,似乎没有爆炸更遑论二次殉爆了。这些攻击对以色列来说恐怕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回旋镖事件,而伊朗倒是无师自通地领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思维。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说,来自对手的“山寨”无疑是对己方武器的最大肯定。

截至2023年,“长钉”系列导弹已被出口到41个国家,总计交付了超过40000枚导弹之多,其中约7000枚导弹被发射用于试验、训练和作战。而且该导弹还被集成到多国的海陆空作战平台上,包括德国的“拳击手CRV”装甲战车、“美洲狮”等步兵战车,韩国的K21“红背毒蛛”步兵战车,瑞典的CV90装甲战车,瑞士的“食人鱼5”轮式步兵战车;空客直升机公司的H225M等直升机和“虎”式攻击直升机,美国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以色列海军的“沙尔达格Mk V”巡逻艇,芬兰海军的“哈米纳”级导弹艇,菲律宾海军的“阿塞罗”级炮艇。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难怪泰国敢这么横 背后影子盯的是中国?
中国新技术,能发现2000公里外的F35?
运20B刚服役 涡扇20战略作用就开始显现
等同于宣战?32国联手围剿俄罗斯
中国高超音速空空导弹 让B-21无路可逃?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难怪泰国敢这么横 背后影子盯的是中国?
中国新技术,能发现2000公里外的F35?
运20B刚服役 涡扇20战略作用就开始显现
等同于宣战?32国联手围剿俄罗斯
中国高超音速空空导弹 让B-21无路可逃?
歼-20S开创新格局 一架战机就是一个编队
震撼!歼-20打开弹仓,空空导弹呼啸而出
这门重炮服役近60年 解放军为何爱不释手?
疑似释永信老婆孩子曝光:肤白貌美,身材火
中共官媒不敢报:战机沦空中炸弹 10年摔毁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