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钻地弹:地堡的克星,流氓的噩梦 | |
www.wforum.com | 2025-07-01 09:17:35 循迹晓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前几天美国派出B-2轰炸机,用GBU-57重型钻地炸弹去炸掉了伊朗深埋在山里的核设施。这次打击目标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伊朗这处核设施建在什叶派圣城库姆市以约30公里的一处山区中。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圣城库姆不仅是伊斯兰革命领袖霍梅尼的龙兴之地,也是整个伊朗教士集团的大本营。此外,整座核设施上面是由花岗岩构成的自然山体覆盖,从山顶到山体内到铀浓缩工厂将近100米厚,属于你用战略核武器丢在上面,都很难炸开的程度。 ◇ 图为2024年,美国空军测试B-2轰炸机使用的GBU-57掩体炸弹的新型智能引信 ◇ 图为B-2在伊朗福尔多核设施山体上凿出的六个大洞 当然了,伊朗一直声称,这处花了血本的核设施就是为了造福伊朗人民,将来更好,更快的发展清洁能源,还能造福世界人民。这话也就骗骗傻白甜。言归正传,这次行动之后伊朗嘴上说没什么损失,自己的核设施完好无损,毕竟伊朗要一直赢下去的嘛。而事实上这次空袭之后伊朗的核设施只怕是凶多吉少了。毕竟这GBU-57可是专门为这种深藏于山里的核设施量身打造,算是外科手术式打击的战略武器,连美军自己也是第一次将这种武器运用于实战当中。 ◇ 图为B-2轰炸机搭载状态下的GBU-57炸弹 回顾历史,这种专门用来攻坚的特种炸弹在二战时就有,即使那时候的技术不能和现在同日而语,但如此大杀器从一开始就是标准的国之重器,也在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就来聊聊这些炸弹之王的前世今生。 人类的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算是矛和盾的较量,面对二十世纪的航空技术快速发展和从天而降的炸弹,最简单有效的防御方式还是加厚装甲,海军的战列舰和陆地上的混凝土要塞工事都是如此。一般的炸弹外壳都很薄,因为要多装炸药,而且炸弹引信也是一碰就炸,所以对付这种目标是没什么办法的。 ◇ 图为珍珠港历史博物馆内陈列的日军九七舰攻残骸及其主要武器:九一式鱼雷(后)和九一式穿甲炸弹(前) ◇ 图为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弹药库殉爆瞬间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为了有效攻击美国战列舰,特地改装了一批炸弹。这种炸弹是用长门级战列舰的410毫米主炮穿甲弹进行改装,去除原来的引信和推进药,加装稳定尾翼并安装航空用延时引信,能够在炸弹撞击数毫秒后才爆炸。这种临时改装的炸弹被日本人称为九一式穿甲炸弹。为了让它获得最大的攻击效果,日本计划用九七舰攻从三千米以上的高度水平投掷,利用重力让炸弹加速,从而贯穿战列舰的水平装甲板。在偷袭珍珠港当日,一枚九一式穿甲弹命中了美国战列舰亚利桑那号,穿透了舰体装甲并在弹药库爆炸,当场把这艘战列舰炸成两截,造成一千一百多人阵亡,这枚临时改装的炸弹成就了珍珠港的最致命一击,也凸显了穿甲炸弹的威力。 ◇ 图为运往发射场的v-1导弹 ◇ 图为英国民防部门的消防员正在抢救V1飞弹轰炸后废墟中的幸存者 到了战争中后期,对穿甲炸弹需求最为迫切的是盟军。纳粹德国占领欧洲大陆之后,尽可能地压榨人力去修建了大量的要塞,凡是重要的目标基本都有至少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保护,比如大西洋岸边的潜艇洞库,以及V-1导弹发射基地。这些目标盟军早早就发现了,也没少派飞机空袭,但扔下的炸弹根本无法穿透钢筋混凝土的保护。 ◇ 图为挪威特隆赫姆多拉1洞库外的潜艇 ◇ 图为法国洛里昂克诺曼III洞库俯瞰 ◇ 图为1943年3月在挪威北部卡峡湾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除此之外,纳粹德国仅存的大型战舰提尔皮茨号躲在挪威的峡湾之中,这种地方给战舰提供了绝佳防护,想要用一般空袭给它造成伤害几乎不可能。此时此刻,盟军急需要一种能够贯穿钢筋混凝土的炸弹,而英国的航空工程师沃利斯巴恩斯早在1941年就提出了开发十吨重炸弹的想法,由于这种炸弹太重了,一架轰炸机只能带一枚,皇家空军认为如此太浪费资源,一开始根本没有支持。眼看着战争到了攻坚阶段,纳粹的各种王八壳子还非得啃下来不可,皇家空军想到了沃利斯的主意,要求赶紧先生产出来样品再说。当时时间非常紧迫,连正式合同都没有,先把炸弹给拿出来试试,好用的话咱们再签合同生产。 ◇ 图为巴恩斯·内维尔·沃利斯爵士(1887年9月26日—1979年10月30日),英国科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 图为巴恩斯·内维尔·沃利斯爵士发明的弹跳炸弹,英国皇家空军于1943年5月16日至17日对纳粹德国的一次袭击,该次袭击中英国用弹跳炸弹攻击了鲁尔河流域的3座水坝,其中2座被攻破 沃利斯拿出的炸弹名叫“高脚杯”,重量五吨多,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炸弹之王。这炸弹不仅大,设计也很精巧。为了让它顺利贯穿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炸弹的弹壳都是由一片高拉力钢铸造而成,以保证它在穿透坚硬结构时不解体。而这枚炸弹的穿透力全都来自高空投下的速度和动能,为此沃利斯设计了一个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外形,让它的落地速度比一般炸弹快得多。而为了保证炸弹的最佳表现,它的风帽和引信都必须专门手工制造出来,以保证完美的外形。最后装炸药的时候,因为需要灌装的炸药太多,所以这些炸药先被加热成糊状灌进弹壳,还得冷却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 图为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正在调运一枚高脚杯炸弹 这么打造出来的炸弹不但是巨无霸,而且造价也非常高。当时的皇家空军如果有在任务中没来得及投放的炸弹一般就给扔掉了,防止它在飞机着陆时爆炸,但高脚杯不同,它太昂贵了,如果没能在作战中使用,哪怕冒着再大的危险也得把它带回来。这种又大又昂贵的炸弹缺点多多,但是它真的能贯穿钢筋混凝土。1944年6月,德国已经在海峡沿岸大量部署V-1导弹阵地,并开始不间断地空袭伦敦,皇家空军用这种高脚杯炸弹为武器重点打击导弹阵地,极大地削弱了德军的导弹发射能力。而真正让高脚杯炸弹一战成名的则是对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致命空袭。 ◇ 图为兰开斯特轰炸机投下“高脚杯”炸弹瞬间 ◇ 图为战后,孩子们在“高脚杯”重型炸弹留下的大弹坑玩耍,背景中的工程船只正在拆解倾覆的“提尔匹茨”号战列舰残骸 这艘战列舰在1944年4月就被皇家海军航空兵反复空袭过,但无奈提尔皮茨的水平装甲至少有一百多毫米厚,核心部位更有三百二十毫米的装甲钢保护,一般炸弹对它就是无可奈何,提尔皮茨还是在峡湾中随时可以恶心英国人。这年秋天,英国皇家空军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携带着高脚杯炸弹对提尔皮茨号进行空袭,11月份的一次空袭中,至少两枚高脚杯直接命中,这下再厚的装甲钢也没办法了,提尔皮茨舰体断裂倾覆沉没,这个困扰英国人数年的噩梦终于彻底被终结。 ◇ 图为奥斯陆-阿克胡斯要塞-挪威抵抗运动博物馆内展出的一枚投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上的“高脚杯”重型炸弹残骸 高脚杯炸弹的威力很大,但发明它的沃利斯并不满足于此,战争期间他还开发出了两倍于高脚杯重量的“大满贯”炸弹,这种炸弹贯穿的钢筋混凝土当然要更厚,而其威力是靠着深层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来彻底摧毁目标的,所以也被形象地称为地震弹。 ◇ 图为大满贯(左)高脚杯(右)尺寸对比 ◇ 图为等待交付的“高脚杯”炸弹外壳 ◇ 图为1945年3月27日,德军潜艇码头遭“大满贯”炸弹袭击 1945年,英国人用这种地震弹空袭了德国的潜艇掩体,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等到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人对英国的这些炸弹之王非常感兴趣,他们在高脚杯炸弹上装置了无线电遥控的尾翼,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精确制导的钻地炸弹,朝鲜战争时期用这种炸弹攻击水坝和隧道,成效显著。不过二战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世界的主旋律是核武器威慑之下的和平,钻地炸弹也好,炸弹之王也好,其威力相比于核弹是不够看的,在将来预想的核战争中也没什么作用,所以在几十年之内,这种炸弹也就没什么用武之地,甚至在美军北约的制式武器装备中也都没有这种炸弹的位置。而真正让事情发生转机的是1990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 萨达姆长期在国内实行军事压倒一切的统治,在入侵科威特之前也跟伊朗打了十年仗,拥有相当丰富的战争经验,所以他把自己的指挥所深埋地下数十米,比二战当中的纳粹元首地堡还要深。这个深度美国军队所有的炸弹都无能为力,但如果想要彻底摧毁伊拉克的武装力量,这些地下指挥所又必须摧毁,所以不得不紧急开发新一代的钻地炸弹。 ◇ 图为GBU-27炸弹和GBU-28炸弹对比,由于GBU-27炸弹侵彻坚固目标的威力不足,从而催生了穿透能力几乎强一倍的GBU-28炸弹 时间紧迫,美国空军实验室和德州仪器合作,尽可能使用现成的零件研发。比如炮弹弹体使用了退役的M110榴弹炮炮管制作,这种特种钢钻透混凝土和岩石毫无问题,而且为了保证投掷准确,使用了半主动激光制导系统。1991年2月24日,第一枚紧急改装的炸弹进行投掷实验,它的准确度毫无问题,而且可以穿透六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或者三十米深的岩石。这个测试数据美国空军可是太满意了,临时改装的炸弹正式服役,被命名为GBU-28,这也是美国军队历史上第一款专门针对深埋加固目标的炸弹。三天之后GBU-28就迎来了第一次实战,目标是巴格达南部的地下军事设施。 ◇ 图为F-15E投下一枚GBU-28 ◇ 图为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托诺帕试验场进行GBU-28的性能测试,其中一枚试验弹在穿透6.7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后,仍然拥有足够的动能,飞行了约800米才落地 美国飞机投掷了两枚这种炸弹,虽然数量少,但效果非常震撼,它给伊拉克高层传达了一个清晰无误的信息,如果你们继续抵抗下去,那么就算你们躲在地堡里我们也是有办法的,于是萨达姆不得不单方面宣布战争已经取得了胜利,停止战争。此后到了洛克希德公司对这种应急产物进行了深度改进,改用激光和GPS双模式制导,增加了命中的准确性。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伊拉克把更多的设施转移到地下,而美军在战争中把更多的GBU-28投掷在了伊拉克的地下掩体,彻底摧毁了伊拉克的抵抗意志。萨达姆也充分展示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特质,没有在地堡里表演元首的愤怒当地堡男孩直到自杀,而是化妆跑路,被美军捉拿在了老家的一处地窖之中。 ◇ 图为福尔多核设施的地下结构示意图 由此可见在不爆发核大战的情况下,GBU-28这样的碉堡破坏利器的确是可以上升到战略高度的大杀器。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尽管钻地炸弹威力巨大,那就把设施建设在更厚重的掩体之下不就能安枕无忧了吗?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伊朗和朝鲜的核设施。既然不可能无限地堆叠混凝土,那就把这些设施放进大山深处,头上至少有几十米厚的岩石,这么一来美国的GBU-28就毫无作用。当然,这样的工程劳民伤财,但对于朝鲜和伊朗,这根本都不用考虑。而对于美国来说,需要对这些核设施保留外科手术式打击的能力,所谓外科手术式打击,是指在不进入全面战争的前提下用轰炸解决问题,显然GBU-28已经不够用了,需要更好的武器装备。 ◇ 图为调运中的GBU-57钻地弹 于是从2004年开始波音公司为美军研制了GBU-57,这种炸弹重13.6吨,且只能用B-2隐形轰炸机来投放,这也难怪,要实现外科手术打击唯一的办法就是隐形轰炸机。相比于前辈GBU-28,GBU-57的重量不但大大提升,而且引信可以调整起爆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炸弹的威力。当然,这样的巨型炸弹之王是美国压箱底的战略武器,就算是他们的铁杆盟友以色列也没能获得。所以这次针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中,以色列投掷了很多炸弹,但伊朗最核心的核设施潜藏在福尔多山的山体之下,这就必须用美军的GBU-57来摧毁了。这是美军出动轰炸机之前就可以预料到的事情。 ◇ 图为投掷GBU-57的B-2轰炸机 ◇ 图为GBU-57和人类对比 在川普批准这次空袭行动之前,很多人是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公然说川普绝对不会去空袭伊朗核设施,如果空袭就要现场直播切掉身体某个部位,结果空袭真的发生了,这也是GBU-57的首次实战。从卫星照片上看,美国人对伊朗核设施的打击做了周密的安排,像最重要的福尔多核设施上的山体有六个明显的大洞,纳坦兹的核设施上面只有一个大洞,从美军一共出动了7架B-2轰炸机,携带了14枚GBU-57钻地弹来计算,福尔多算是得到美国空军的高规格照顾,尝到了12枚GBU-57。底下的核设施被炸成什么样,恐怕也绝不是伊朗说的那样损失不大了。 ◇ 图为伊朗官方承认核设施“严重受损”,当然具体炸成啥样就需要伊朗派勇士挖一挖才知道了 可以说美国B-2空袭这种GBU-57炸弹,是对伊朗核设施最后的致命一击。对美国和以色列而言,伊朗的核能力被废掉就够了,而对于伊朗来说,如果负隅顽抗的话,更多的GBU-57接踵而至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空袭之后没过多久,伊朗象征性地发射了几枚导弹也就接受了停火。这样的巨型炸弹在实战中展示了自己的威力,那么以后那些想要挖山洞去造核设施的国家可能真的就得掂量掂量了。对于这些国际流氓来说,举头三尺刀片无人机,躲进山洞还有钻地炸弹,如此威慑才是世界和平最有效的保证。 |
|
|
|
![]() |
![]() |
爆料!伊朗放弃苏-35改买歼-10C,引进生产 |
![]() |
B-2横穿中国轰炸伊朗,中国雷达没有发现? |
![]() |
空姐坦白:机组人员在飞行中 这样“发生性 |
![]() |
图片曝光 中国打造“渤海怪兽” |
![]() |
辽宁舰遭遇双航母夹击 以一敌二,打成平手 |
![]() |
爆料!伊朗放弃苏-35改买歼-10C,引进生产 |
![]() |
B-2横穿中国轰炸伊朗,中国雷达没有发现? |
![]() |
空姐坦白:机组人员在飞行中 这样“发生性 |
![]() |
图片曝光 中国打造“渤海怪兽” |
![]() |
辽宁舰遭遇双航母夹击 以一敌二,打成平手 |
![]() |
亡国之象,已现 |
![]() |
“智胜”版歼-16亮相,AI战斗机要来了 |
![]() |
中共这一软肋暴露了 |
![]() |
2分钟决定成败 44美军快速反应成功保卫乌代 |
![]() |
红色家族海外财产达二十万亿 习近平犯下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