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炮塔重新复苏 曾是大舰巨炮的时代特征 | |
www.wforum.com | 2025-06-30 09:33:19 天眼看亚太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近日,丹麦海军最新型“伊弗·休特菲尔德”号护卫舰根据红海护航的实战经验,将舰艏的2座奥托76紧凑型舰炮更换成了奥托76超速射舰炮,以提高应对无人机袭击的能力。 这艘战舰舰艏的2门主炮,采用了新一代战舰中非常罕见但历史悠久的背负式舰炮布局方式,隐身舰炮和复古布局充满了反差感。
火炮是最古老的海战武器,大舰巨炮一度成为海军实力的代名词,那在军舰上应该如何布置火炮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海战中最大限度发挥火力优势呢? 十五世纪以前的战船吨位较小,火炮主要安装在狭窄的舰艏、舰艉,不但数量少,射界也非常有限,再加上当时火炮口径小、射程近、威力弱,难以在海战中发挥大作用,战船之间更多靠接舷战、撞击战方式进行战斗。 十六世纪初,英国借鉴法国商船舷窗设计,在风帆战舰的舰体侧面开了多个炮孔,把火炮放到船舱中,大幅增加了舰载火炮数量,提高了舷侧火力密度。1588年夏天的英吉利海峡大战中,主要装备舷侧火炮的英国舰队成功击败使用老式舰艏火炮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此后,舷侧火炮布局成为主流,1769年西班牙建成的“圣三位一体”号风帆战列舰拥有四层炮甲板,装载舷侧火炮140门,创造了风帆战舰时代的最高记录。
十九世纪下半叶,蒸汽机澎湃的动力为战舰披厚甲、装巨炮打下基础,海战场进入了铁甲舰时代。最初,蒸汽铁甲舰沿用风帆战舰的舷侧火炮布局,但在战斗中往往只能发挥一侧舰炮的作用,另一侧舰炮就成为了累赘。 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联邦军建造的“莫尼特”号铁甲舰首次安装了360°旋转炮塔,成功解决这一难题,在实战中比南方邦联军的舷侧火炮式铁甲舰更加灵活机动。
1905年,英国开工建造了跨时代的“无畏”号战列舰,其采用“全重型火炮”概念,10门统一口径的305毫米舰炮分别安装在5座炮塔中,既增强火炮威力也便于炮控指挥,很快淘汰了过去搭载多口径主炮的铁甲舰,历史进入到了无畏舰时代。 但这些炮塔由于布置在同一水平面的甲板上,相互之间存在射界干扰,侧舷方向最多只能集中8门舰炮开火。
为此,美国提出背负式炮塔设计,其建造的第一款无畏舰即是采用这种布局的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4座双联装305毫米舰炮炮塔全部沿舰体纵向中轴线布置,舰艏、舰艉分别呈阶梯状布置2座炮塔,从正面看就像是一座炮塔背着另一座炮塔,因此被称为“背负式”布局。
这样,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只需要安装4座炮塔就拥有了“无畏”号战列舰10座炮塔的舷侧火力,而且舰艏、舰艉方向火力更加集中。 此后,背负式炮塔布局大行其道,从战列舰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炮舰甚至是潜艇,都纷纷采用这种舰炮布局。
二战后,导弹代替舰炮成为了战舰主要武器,承担起对海、对空、对陆、对潜作战任务,战舰上的舰炮数量大幅减少,现代战舰除了执行近距离反导的近防炮外,一般只装备1-2座主炮炮塔,这种情况在美俄战舰中尤为明显。 由于导弹技术赶不上美俄,欧洲国家反而更加重视舰炮使用,背负式布局曾多次出现。比如,意大利大胆级驱逐舰、法国图尔维尔级驱逐舰、德国“德意志”号训练舰等都是背负式炮塔布局的典范。 此外,俄罗斯的AK100舰炮装在大型水面舰艇上也普遍采用背负式炮塔布局。中国65式火炮护卫舰也在采用过背负式炮塔。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欧洲国家也赶上潮流,走上了重导弹轻舰炮的道路,很多战舰仅保留1门舰炮,背负式布局自然消失。 近年来,欧洲国家普遍缩减军费,海军规模大幅缩水,战舰必须承担起反海盗、反走私、反偷渡等非传统任务,相比威力大、价格贵的导弹武器,舰炮在执行此类任务时更加得心应手,因此舰炮在欧洲海军中有了复苏迹象。 比如地平线级驱逐舰就按照前2后1的布局配置了3门76毫米舰炮。丹麦海军新一代护卫舰也装上2门76毫米舰炮,并采用经典背负式布局,大幅提升火力密度,增强对空、对海炮战能力。
|
|
|
|
![]() |
![]() |
央视这一幕画面,曝光解放军强悍战斗力 |
![]() |
以军车辆被贴脸内爆,全车工兵无一生还 |
![]() |
北京大阅兵 首次展示4大新型作战力量 |
![]() |
中国下一代隐轰具备“跨洲际核常双打”能力 |
![]() |
能攻击中国?B-2很先进,但绝非“无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