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美股或许需要一场持久而彻底的熊市 | |
| www.wforum.com | 2025-11-18 16:31:26 华尔街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你觉得情况会变得多糟?” 在电影《教父》(The Godfather)中,当迈克尔·柯里昂(Michael Corleone)就他即将发起的黑帮战争询问克莱门扎(Clemenza)时,他得到了那种源于经验的安慰。“这种事每隔五年或十年总要发生一次。有助于清除积怨……上一次已经是十年前了。” 没人说得准美国股市的下一次大熊市会在何时让美国人躲起来避风头——也许是人工智能(AI)狂热的崩溃,或者可能只是一场普通的衰退。过去16年里只出现过一些小规模的下挫,而这实际上是个问题。 美国股市像2007-09年那样下跌幅度超过50%的低迷期,既可能很糟糕,也可能具有疗愈作用。当时,标普500指数花了66个月才收复之前的高点。当时,在市场接近底部时,有长远眼光的投资者大局买入了那些事后看来是稳健、乏味且价值被低估的股票。 自那以来出现的五次符合非官方熊市定义的短暂低迷期却教给了人们相反的教训。这些低迷期虽然短期来看令人恐惧,但却鼓励投资者迅速而鲁莽地“逢低买入”——而且越是垃圾股越好。 还记得2020年夏天的情形吗?当时,有欺诈行为的氢能源卡车公司Nikola的市值一度超过福特汽车(Ford),或者已破产的赫兹(Hertz)的股票在社交媒体上被吹捧并出现了飙升。 今年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暴跌感觉与此类似:标普500指数仅用了4.3个月就再创了新高。这波上涨是由当下热门的AI主题以及许多未经证实、尚未盈利的公司引领的。 伴随着一场经济衰退的长期熊市会让上一个繁荣期最疯狂的主题及其吹鼓手们名誉扫地。它们也提醒我们资本市场的用途:用耐心储户的储蓄金投资基本面良好的企业。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股市共出现过26次熊市,其中包括一些勉强符合定义的熊市,比如今年的这次暴跌。 当美国股市陷入熊市,且同时发生一场经济衰退时,市场回升至前高点的平均时间为81个月。而在没有发生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用时只需21个月。在过去16年里,低迷期只持续了不到八个月,市场就达到了前高点。 逢低买入的模式是在1998年夏天确立的,当时俄罗斯发生债务违约,同时,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倒闭。美联储进行了干预,效果立竿见影,到当年11月,美国股市不但出现了回升,还创出了新高。 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接下来的17个月里上涨了255%。根据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杰伊·里特(Jay Ritter)的数据,在1999年和2000年两年里,美国股市合计迎来631宗科技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这些公司上市时的开盘价对应的平均市销率接近50倍。而通常的市销率在两到六倍之间。 那次回报丰厚的反弹让科技泡沫变得更加疯狂,同样起到助推作用的还有这样一个事实:在20世纪90年代末,市场上很少有人亲身经历过一场真正可怕的长期跌势。 这有点像今天的情况:对于现在40岁以下人来说,在2007-09年的美国股市崩盘期间,当时拥有401(k)退休金计划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数华尔街专业人士那时甚至还没大学毕业。 熊市具有教育意义,但学费高得惊人。
(示意图)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