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八点二十,神舟二十号飞船本来要返回地球了,可是地面控制中心突然发现有个东西撞到了飞船,虽然它没有直接造成损坏,但大家谁也不敢冒险,于是立即中止了返回程序,当时三位航天员还在空间站里,他们刚和新来的队友一起吃了热乎乎的饭,气氛本来挺轻松的,结果一下子全都紧张起来。
有人提出让三位航天员乘坐新到的神舟二十一号返回,这个想法听起来合理,但实际无法实现,因为飞船携带的燃料是按照原定任务精确计算的,多载三个人会导致推进系统负担过重,而且神舟二十一号刚刚抵达空间站,实验工作才启动,如果现在就让航天员返回,之前投入的资金和时间就都浪费了,此外空间站只有两个对接口,如果神舟二十号移开让二十一号接人,二十号就只能漂浮在附近,这样会阻碍下一艘飞船的对接路线,带来很大的风险。
中国航天定下一条硬规矩,空间站里只要有人在,就必须有一艘飞船随时准备好当救命船,这个规矩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之前国际空间站出过事故,就是因为没有备用飞船可用,差点造成严重后果,现在二十号飞船不撤离的话,二十一号的航天员就有退路可走,即便紧急发射二十二号飞船,也需要六个小时才能完成对接,在这六个小时里,万一航天员遇到危险,就真的没法及时救援了。
美国去年也发生过类似情况,两名宇航员乘坐波音飞船升空,原计划八天后返回,但飞船出现故障,波音公司却不愿承认问题,NASA坚持停飞该型号飞船,连SpaceX的发射计划也因此推迟,两名宇航员在太空滞留了整整八个月,他们面临物资短缺的局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表面说是开展科研工作,实际上只是在艰难度日,这件事让全球意识到飞船可靠性和应急方案的重要性,这确实不是小事。
二十号还没回来,工程师们也没闲着,他们在忙着检查数据,分析碎片撞到了哪里,想办法改进防护层,让监测算法变得更准,这次意外虽然耽误了返程计划,但提供了真实的撞击数据,比实验室模拟的效果要好,酒泉那边也在练习搜救工作,直升机在夜里进行盲降训练,医疗队演练如何破开舱体救人,通信链路一遍遍测试,都是为了等到真正落地的时候不出问题。
三位航天员在太空里过得很平稳,每天照常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身体锻炼,食物和饮水都供应充足,健康状况也天天检查,他们的家人表示多等几天没关系,平安返回才最重要,大家看了都觉得理解,没什么人抱怨,反而认为这种谨慎做法很对,以前可能觉得航天员像英雄,现在更感觉他们是普通人,只不过在做着特别需要小心的事情。
航天这件事,其实不是比谁飞得更快,而是看谁想得更周全,一个看似简单的决定,背后需要很多计算、测试,还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有时候走得慢一点,反而能更快到达目标,宇航员在太空里飘着,地面上的工作人员时刻盯着他们的每一步,生怕出什么问题,这种稳妥的做法,让人觉得挺安心的。
现在只能等待,等着数据确认下来,方案确定好,天气也合适再说,不用着急,安全最重要,毕竟他们是去工作的,不是去玩的,要把任务完成,还要保证平安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