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减排 中国赚钱? | |
| www.wforum.com | 2025-11-12 14:46:44 德国之声中文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柏林日报》发表评论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前不久坦承,欧盟的气候保护努力实际上帮助中国实现了绿色产业的快速崛起。《柏林日报》以《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减排目标?》为题,对德国和欧盟的气候政策提出了质疑。 “当前,欧盟内的各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德国,都出现了衰退的势头。受欧盟燃油车禁令的影响,德国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汽车工业甚至不得不改弦易辙,尝试投身军火生产。绿色转型导致电价和生活成本急剧飙升,通货膨胀更是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 这种局面却被中国所充分利用。作为巴黎气候保护协定谈判中的关键国家,中国在全球气候保护战略中扮演著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中国的减排承诺非但没有得到兑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在成倍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在全球光伏组件、电池以及其他绿色技术的市场中,中国的占比已经超过70%。 德国和欧盟摆脱了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却随即陷入了对中国绿色技术产品的依赖。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能源成本飙升,家庭负担增重。九月份,欧洲央行经济学家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欧盟推出‘绿色交易’制度以来,德国食品价格上涨了大约37%。肉类、奶制品以及其他基本食品价格大幅上升,大多数家庭的实际购买力大大滑坡。” 《柏林日报》写道,德国总理梅尔茨在巴西联合国气候会议上发言指出,收取碳排费是经济界实现气候中性的核心。但殊不知,为碳排费买单的恰恰是普通民众,因为所谓的碳排费已经被计入了普通消费者的燃油、食品和取暖费用当中: “梅尔茨在演说中呼吁:‘让我们共同付出努力’。德国和欧盟在努力争当气候保护的楷模,而有些国家却在暗中庆幸。德国计划在2045年实现‘气候中性’,而多次承诺减排的中国,实际排放量却在不断上升,要知道中国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德国坚决执行减排目标的同时,中国却在利用气候保护战略赚得钵满盆满。 在德国,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已经流失,保时捷、大众等传统车企业绩严重滑坡。但这一切都被视作为保护气候而付出的必要代价。但这样的气候保护政策是否还能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早已成了高度存疑的问题。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德国的去工业化进程已经开始。” “依赖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随著中国方面部分恢复安世半导体的对欧出口,德国车企暂时躲过了因芯片断供而停产的危机。于是乎,企业高管们纷纷夸赞中国的善意举动。《南德意志报》以《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为题写道:
无论如何,这种局面绝非正常。很多人相信,实际情况甚至更为糟糕。企业要向中国商务部申请出口许可证,但审批流程却并不健全。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则是,北京会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出口许可证早已成为北京系统性操控西方供应链的工具。夸赞局面已经缓解,也许能在短期内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但却绝不是长久之计。 北京注定会完善审批流程,但其目的却是为了让其施压手段更有针对性和更加有效。一句错误的表态、一次旨在多元化的投资,都可能换来北京的下一轮刁难。对北京来说,出口管制也是一场时间赛跑。他们会抓紧机会获取外国的技术,并阻挠西方重组供应链。 |
|
|
|
|
|
|
| 福建舰电弹效率震撼全球 日均250架次超美军 | |
| 北约摊牌了 乌克兰能撑到援军落地吗? | |
| 055大驱的波折:中国引入舰用燃气轮机始末 | |
| 004航母采用核动力了?已有了明确答案 | |
| 太狼狈 江泽民和情妇最尴尬的一幕 |
| 福建舰电弹效率震撼全球 日均250架次超美军 | |
| 北约摊牌了 乌克兰能撑到援军落地吗? | |
| 055大驱的波折:中国引入舰用燃气轮机始末 | |
| 004航母采用核动力了?已有了明确答案 | |
| 太狼狈 江泽民和情妇最尴尬的一幕 | |
| 对越作战独家战术:通讯兵“明牌”传达指令 | |
| HQ-20地空导弹裸弹首次曝光 | |
| 中国“换道超车” 004航母的核动力包来了 | |
| 印度向欧美转售120吨稀土,激怒了中方 | |
|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开战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