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女儿移居加拿大生活,成就家庭中的两代女性
www.wforum.com | 2025-11-03 17:00:09  哈法麦洛君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各位读者大家好,几个月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家,生活在加拿大,以达到逃离原生家庭的目的。虽然有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说自己非常能够共情我,但是也有很多读者不理解我的家庭关系,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尤其现在中国的独生子女很多,很多人自然理解父母要留子女在身边的想法,却不理解子女为什么要逃离家庭。

通过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如果父母控制欲很强,那么父母和子女相互远离,反而能够相互成就,对于父母和子女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我一直选择逃离家庭,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选择,挽救了我家庭中的两代女性,我和我妈妈。

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家?

了解我家庭背景的读者们可能还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就离开家乡,选择到大城市去,读大学的时候,在我的室友们都在为学业和爱情哭泣的时候,能够让我哭的,只是来自我妈妈的精神压迫。

很多读者宽慰我,说我妈妈只是在用她自己的方式在表达爱意。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如果你跟我说扇耳光,拳打脚踢,和用最恶毒的语言骂自己的女儿是爱,我要打个问号的,毕竟在加拿大,打骂孩子犯法,警察不会跟你讨论什么是爱,却可以告诉你什么是犯法。我身边就有父母来加拿大探望正在读书的孩子,结果一家人大打出手,孩子报警的事。

我妈妈的控制欲其实也来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我的祖父母对于我妈一直是不管不顾的态度,我妈便觉得,对子女好的父母,就是需要时时事事为子女考虑,所以对我就是极强的控制和管控。只是时移势易,到了我们这一代,让人窒息的管控只会带来心理问题。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因为抑郁导致的严重躯体化的症状,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但是在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的眼里,也只不过是孩子的无病呻吟,不想上学的借口。

Image

高考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理想,600分也只不过能去大城市上普通的一本。回过头来想想,18岁的我并没有这种远走他乡的决心,但是冥冥之中,我告诉自己必须要离开家。

事实证明,我和我妈如果不同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还是可以维持良好关系的。我远走他乡,从冥冥之中拯救了我自己的命运,也同时帮助我妈重新掌控她自己的生活。

Image

我上大学之前,我妈妈的生活是围着我转的。她90年代下岗之后,就很少有稳定的工作。印象中,我妈为了照顾我,一直在从事比较灵活的工作,比如卖保险,或者做医药代表。这样她可以中午回家给我做饭,晚上吃过饭之后,还能带我去上英语补习班。有时候下着大雨,我妈还要骑着自行车带我去上课,现在回想起来她可能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我小时候就会很抵触这种付出:

下暴雨还要去上课,雨披也没办法遮住我们两个人,我妈妈的脚泡在雨水中和污水中,我坐在自行车后座,到了上课的地方,两个人基本上全身湿透,我要穿着湿衣服上课,我妈要穿着湿衣服等我下课回家。这不是硬逼着自己没苦硬吃吗?下暴雨了,少学一天英语,又能怎么样呢?

我离开家上大学之前,我妈是没有自己的事业的,也经常换工作。但是在我眼里,我妈确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属于干一行爱一行,而且是干一行,行一行的那种人。她的沟通能力挺强的,在外人眼中,我妈一直都是特别会说话办事的人,但是只有家里人才知道,她把一些最恶毒的话,崩溃的情绪,都留给了自己的家人来消受。结果导致家里人对她的情绪,其实是有抵触心理的,我记得自己从很小的时候,就不愿意被动去接受我妈妈的负面情绪了,但是在我妈的眼里,这叫做叛逆。

所以我妈眼中的我,和外人眼中的我也不一样。我妈认为我非常不听话,对我的打骂都是家常便饭。我从小学三年级学琴的时候,但凡弹错了一个音,我妈妈就要狠狠拧我的胳膊,疼得我不敢再犯错。但是当我妈去学校跑去跟老师诉苦,说我是如何不听她的话的时候,老师则会惊讶,因为我在学校是一个谨小慎微,从来不会抵触别人或者表达自己看法的人,从来不会顶撞老师,或者跟同学发生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是没办法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的。

上大学之后,我妈终于不用照顾我了。可她一直是一个精力非常旺盛的人,所以必须要出门去找事情做。阴差阳错,她之前从事的行业效益不好,在一个熟人的介绍下,我妈又跨行进入了一个新的行业。我妈就是从零开始学,在前辈的指导下,用两三年的功夫,在这个行业站稳了脚跟了。那个时候我家虽然没什么钱,但是我妈的工作已经开始慢慢给家里带来一些收益了。我出国来加拿大的时候,虽然我家还是只能找人借钱周转,才能在银行里存一张大额存单来申请签证,但是在我来到加拿大之后,我妈所在的行业就迎来了一个春天。

Image

等到我第一次从加拿大回国的时候,我妈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是那种几个公司都想挖她去上班的那种人。我回国期间,我和我妈也没有发生矛盾,因为她工作太忙了,没时间管我。于是我突然觉得好像在家里呆着也没那么烦了,因为我妈的生活重心在工作上,我们可以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但是能够影响她心情的人不是我,而是工作,我和她之间的矛盾就都转移了。

这些年我在加拿大生活,我妈不像很多同年龄段的家长一样天天逼着相亲结婚生孩子,因为她没空,她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工作分担了她绝大部分的精力,回家哪怕还有力气,还要去遛狗,真的没时间管我这个远在加拿大的人。而我也可以平静地面对我妈,甚至有的时候倾听她工作上的烦恼。而这几年,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我妈也能够感受到现在赚钱的不容易,所以她会从我的角度出发,为了考虑,希望我留在加拿大,这样我能够生活得轻松一些,而不是像她们公司里的年轻人一样,为了生活辛苦加班,打拼。

我妈有了稳定又赚钱的工作,她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想买什么东西也可以自己去买,想换一辆车也是说换就能换。在很多父母伸手向已经工作的子女要钱要家用的时候,我妈不会找我要钱,逢年过节还要补贴我一些。我妈现在确实是在过她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这个生活是在我离开家上大学以后来出现的。我现在也在过我自己喜欢的生活,也是在我离开家之后,才知道正常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在很多人不想离开家生活的时候,离开家这个选择,其实冥冥之中拯救了我和我妈,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人,拥有了本来就应该拥有的人生。

Image

逃避不可耻且有用

很多人说养个孩子去了国外,就相当于没生过孩子,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这么自私,一定要在国外生活,而不是回到父母的身边。说这种话的人,就是在传播受害者有罪论:挨打挨耳光的人是我,你现在问我为什么挨了打以后要跑?挨了打不跑,下雨不知道回家的,那是傻子。

还有人问,要不是你妈过去的鸡娃,也不能成就今天的你啊?首先,今天的我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不是什么所谓的成功人士。其次,我的学习能力,的确是完全取决于我自己。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没良心,但是小孩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其实是由性格决定的,有的小孩自己知道学习,家长不用管。还有的小孩,需要家长每天抽出几个小时逼着写作业,常年如此。习惯是不好养成和改变的。

从小到大,我妈从来没有管过我做作业的事,我也从来不需要家长辅导作业。我妈虽然要送我上课外班学英语,但是说实话,我的英语一直非常烂,补习班也没用,直到自己下定决心要出国,才真正开始好好学英语。

成年以后,我一直在做课题分离。我为什么要逃离原生家庭,如何过好我的人生,修复我的心理状态,是我的问题。但是对于我妈妈来说,如何和唯一的孩子处理好关系,是她的问题。作为子女,我能够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不足之处,但是我不想原谅父母对我的打骂,也是情理之中。作为父母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要尝试理解子女,弥补过去的不足。父母对于子女有养育的恩情,并不代表可以动手打骂子女,难道子女长大了要照顾父母,也可以反过来打骂老人吗?

Image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换个城市就能够解决的事情,一定要折腾到国外,折腾到飞机20个小时的距离。其实很多人没有机会感受到全方位包围的爱,就是那种逃到天涯海角,一张机票也能找到人,强行进入你生活的压迫感。更何况在信息透明的今天,无论搬家到国内哪个城市,父母都能通过各种手段找到自己的子女。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妈就搞过几次突然袭击,突然去我的大学找辅导员,给人家送礼。假设我在国内工作,如何才能确保我妈不会突然绕过我找我的领导去送礼呢?

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我妈会把她的人生价值和经验,强加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不论这种经验是否适配。而且稍不顺她的心意,就会被指责为不孝,或者不尊敬父母,这种文化其实是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的。成年人不做改变,只做选择,所以我选择离开,而且必须跑得特别远。

加拿大和美国这个距离其实真的挺好的,让我妈舍不得买机票,更不愿意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更何况在一个全英文环境中,我妈会发现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都没用了。这里的人不会把父母的话奉为圭臬,这里的父母不能干涉子女的工作和生活,这里的人说话做事的方式,和中国人有很大的不同。

Image

为什么是加拿大?

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很多,但是我选择了加拿大,其实也有很多原因。第一,英语国家的移民门槛都不算低,但是加拿大算是其中相对低的。可能很多人会更喜欢澳洲和新西兰,但是我觉得这两个国家更像是南半球的孤岛一般,他们的学术做起来也更有封闭的性质,想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做学术交流都没有那么方便,地理位置上面远不如北美和欧洲,只是回国比较方便而已。

于我而言,澳洲太热了,蛇虫鼠蚁又太多,我是那种三十度就要热到昏厥的人,心脏受不了,我更适应寒冷的气候,而且我见到蛇,蜥蜴和壁虎也会晕厥,澳洲的自然生态环境太好了,我怕自己会成为被大自然优胜劣汰淘汰掉的第一批人。

第二,在剩下的英语国家中,美国和英国的门槛都太高了,读书的消费也高,实在不是我这样的家庭可以承受的,想留下生活,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更高,而且大概率凭借我自己的本事是做不到的。第三,欧洲大陆的国家,其实相较于加拿大,福利更好一些,假期也多,印度人也少。但是欧洲这些国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种族歧视会更严重,文化的包容性也很差,再学习一门语言也比较费事。而且作为中国人,如果不能割舍中餐的话,在欧洲的生活会比较痛苦。

冥冥之中,加拿大确实是最适合我的选择。其实加拿大虽然离家远,但是每年有25-30天的年假,可以拿来回国休假探亲,这期间完全不需要工作。反而在国内的大城市工作的人,可能一年到头,除了节假日,也没有几天能够回家。 更不要说有多少人国庆和过年期间回家,亲情是一点没有,还会生一肚子闷气。

今年我妈即将到退休的年纪,但是她应该还会继续在行业内发挥余热。我希望我可以和我妈在世界的两端,各自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希望我们真正可以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成就。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
战争还在打,俄罗斯工业已“熄火”
中国052D现役33艘 超过英法意日韩印之和
美军机坠入南海最新调查:或与燃油无关
俄军频繁使用9M729导弹 到底是什么原因?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