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98%就业率诱惑下,中国留学生挤爆这个国家
www.wforum.com | 2025-11-03 16:52:40  三联生活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统计,截至2024年5月1日,日本共有336,708名外国留学生(包括语言学校),比前一年增长了21%,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峰值,其中中国学生占比最高,达到了36.7%。曾经偏好欧美留学的家长们,将目光转向了日本,这条看似小众的留学赛道,如今已经人满为患。一些日本顶尖高校的课堂里,超过一半都是中国人。

“越来越拥挤了”

从一所211大学的日语系毕业五年后,文倩决定辞去北京的工作,去日本留学。当她开始搜集各类资料求助学长学姐时,才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早点申请修士——“去日本”这条留学赛道,比她毕业时已经拥挤了太多。

2018年本科毕业时,文倩顺利找到了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她便放弃了当时申请留学的想法。工作的前两年还比较顺利,但疫情发生后,文倩负责的许多与日本对接的项目都无法开展下去。到了2022年底,她的项目基本上名存实亡,每天上班的内容只是在“假装忙碌”。文倩也尝试过换工作,但工资待遇方面都不如人意,甚至不如自己现在的这份工作。迷茫之下,文倩当年想申请留学的想法逐渐重燃起来。

Image

《安娜》剧照

她请教了一位比自己早一年毕业的学长,他当年只报了早稻田大学一所学校,也没有上语言学校,“随便写了个研究计划书,找学姐帮忙看了一下日语,就交上去了。”但文倩得到的信息并非如此。

不同于欧美国家,申请日本的修士(即国内的硕士),大部分需要参加相应的笔试和面试,即便部分项目免除了笔试,面试也需要在线下进行,只有少数大学可以通过线上面试。申请学校比较多时,靠旅游签证往返日本考试,大量材料的互相邮寄很不方便,部分学校还需要提交长期签证的在留卡。因此除了选择直接考试外,如今多数学生的选择是报名日本当地的语言学校,或者申请修士的预科旁听(在日本称为“研究生阶段”),主要目的是获取一个在日本长期停留的留学签证,最长可以申请两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学习日语,同时准备参加考试或找工作。

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统计,2024年日本就读语言学校的留学生达到了107,241人,创下自2011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历史最高。

日本的留学生数量也达到了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5月1日,日本共有336,708名外国留学生(包括语言学校),比前一年增长了21%,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峰值,其中中国学生占比最高,达到36.7%。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是录取难度的提升。以东京大学对外公布的报录比为例,文倩发现,自己想要报考的学科报录比,已经从疫情前的3比1变成了今年的接近5比1。而且每个学校对学生的偏好不同,东京大学更喜欢招旁听的研究生,这也意味着需要花大量精力准备预科的笔试、面试和材料,还要顶着一年后考不上的风险。

Image

《垫底辣妹》剧照

于是,即使拥有日语能力考试最高级N1级别的合格证书,文倩还是选择了一家由中介推荐的语言学校,2023年10月正式来到东京。文倩报名的语言学校有对学历背景的筛选,属于质量较好的一类。她看到自己中介今年7月底就发朋友圈宣布,已经招满了明年4月入学的名额。

文倩在这所语言学校度过了一年半的申请时间。班级里最多时有16人,除了三四个来自东南亚的同学外,其余都是中国人,而且越到高阶班,中国人的比例越高。文倩发现,东南亚的同学大多数是为了找工作来读语言学校,而中国学生的目标几乎都是为了考学。和身边的同学聊天得知,尽管日本就业不太看重学历水平,但大家还是希望拿更高的学历,能给回国找工作留一条后路,这也是文倩自己的考虑。

来到语言学校后不久,文倩又被周围的同学“卷”着报了“塾”。用文倩的话说,就是“中国人开给中国人的补习班”。她身边认识的每个人都报了塾。文倩报的新闻学专业则被分到传媒学领域,有针对笔试知识点的班课,也帮助修改研究计划书和辅导面试的老师。

日本的硕士申请过程非常繁琐,每个学校的材料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格式。准备材料期间,文倩几乎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读论文和改论文。每次面试前,她都要准备八千多字的稿件,三十多个问题模拟。在这样的努力下,文倩第二年春天申请了三所学校,拿到了一个offer,直到秋天拿下早稻田大学的录取,她才放下心来。

Image

《龙樱2》剧照

根据JASSO统计,早稻田大学也是日本接收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大学,排名第二、三位的则是东京大学和立命馆大学。入学后,文倩发现自己班里的中国学生比例很夸张,16人里有10个是中国人,还有一个和她类似情况的“大龄留学生”,其他六个日本人里,有四个已经工作的“叔叔阿姨”,年纪比文倩都大很多,只有两个年轻的日本应届生。

日本大学的报考体系自成一派,以往更多是愿意学习日语的学生的选择,但现在也有更多人盯上了为数不多的英文项目。为了吸收全球顶尖人才,日本政府首先在三十多所顶尖大学推行全英文授课课程,早期称法是G30或SGU项目(Super Global University 超级全球大学)。现在的全英文授课项目已经不局限于早期的SGU,在更多大学都有开设,报考流程更接近欧美大学的申请模式,不再需要统一笔试,成为了一种更快捷的日本留学选择。

周昊曾在国内一家较早参与SGU项目申请的工作室工作,已经从事了八年的申请业务,他注意到2022年后,也有更多人涌入后台向他咨询SGU项目。周昊告诉本刊,相比日语项目,SGU项目的招生体量较少,“中国留学生抢夺的核心项目,招生总量也就在三五百人,可能和比英国一个学校招生总数都少。”SGU项目面向全球,但中国学生依然是申请大军的主流,周昊估计,超过3/4都不算夸张。

Image

《对不起青春》剧照

刚入行时,周昊帮不少“双非”本科的学生申请进了不错的学校,但近两年来,几乎都没有“双非”的学生来向他咨询申请头部校,“大家都被网上的信息吓到,不敢申请了。”“2018年体感早稻田大学的一些项目录取率接近50%,而现在可能只有20%到30%,庆应大学的部分项目录取率已经到了个位数。”

顶尖大学的申请者更是卷出了新高度。“中国学生几乎把所有能通过考试改变的维度都顶满了,”周昊介绍,东京大学的某SGU项目对外公布的录取率是15%左右,但中国申请人不少是清华北大的高绩点学生,“他们的托福、GRE都是接近满分的状态,比美硕的很多头部项目还要激烈。”

转向

周昊曾经指导过一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的学生申请日本项目,后来这位学生又给他介绍了更多这所学校的学生。他很惊讶,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最差也能申请合作的英国大学作为保底,但很多家庭已经把日本视作更有性价比、更安全的选择。

孙悦是在读研时决定从澳洲来到日本的。最初她考虑日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喜欢二次元和日本流行音乐,每年看演唱会每年就要来日本旅游两三趟。但真正决定生活在日本时,孙悦发现这里可能比澳洲更适合她留下。

可是,澳洲移民已经不像十几年前那么简单,以建筑师行业为例,孙悦刚上学时,建筑师既是联邦的移民职业也是维多利亚州的移民职业,但到她毕业那一年,墨尔本所在的维州建筑师已经饱和。那年毕业的建筑系学生面临的选择就是回国,或者搬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努力通过加分留下。“这非常看运气,今年昆士兰宣布办奥运会,才又招了一批建筑师,我的很多同学才被从低谷捞上来。”孙悦说。

Image

《过往人生》剧照

孙悦曾比较过两国的移民政策,她认为拿到日本的永住资格相对更容易。日本的永住不限制行业,学历、年龄、薪资都属于积分项目,如果像孙悦一样从比较好的大学毕业,应届找到工作,拿到符合要求的薪资,一年就可以达到申请标准。

从经济上看,这似乎也是更划算的选择。孙悦在澳洲的本科大学每年学费要交15万左右,而日本只需要60万日元,大约3万人民币。随着日元贬值,这个价格对中国学生更加友好,孙悦在澳洲和日本每月的住宿和生活费支出也差不多,都在一万元人民币左右。

但让孙悦哭笑不得是,她发现自己的读研实际上“降级了”。在刚申请时,这所学校和她本科的学校排名旗鼓相当,但在之后的几年里本科排名开始上升,硕士反而在下降,而这还是日本今年仅有的四所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

不过这对于留日找工作的影响并不大,毕业后,孙悦认为自己找工作的体验比国内和澳洲容易得多。“在澳洲没有绿卡,找工作也很有压力。”日本对专业要求并不严格,孙悦没有找建筑行业的工作,投了12家公司,大部分都进入了面试。

Image

《继承者们》剧照

孙悦的果断让她赶在了疫情开放的留学浪潮前,申请到了日本顶级的国立大学的英文授课项目。和孙悦同期入学的二十多个人里有十多个中国人。她后来听说,现在国内考进来的几乎都是985院校的学生。

她发现,和她做出相似选择的留学生很多。她在网上结识许多这样的朋友。有一次,她参加演唱会,旁边坐着个中国女孩。女孩告诉她,说自己原本在国内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到美国读研,但毕业发现工作太难找了,于是又辗转来到了日本。

“上岸”之后

当许多人在不断涌入日本的同时,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已经想要逃离“围城”,有人自嘲自己“能保持现在的精神状态,已经很厉害了”。

叶知差不多和孙悦同时到日本留学,今年在东京大学读博士三年级,还有一年即将毕业。她记得自己在高三时看了日剧《龙樱》,剧里的“差生”们以东京大学为目标努力,给了她很大鼓舞,这让叶知一直想去东京大学看一看。

叶知对特摄电影很感兴趣,在来日本的第一年参加了很多展览活动,但这些新鲜劲儿很快就过去了。在日本的第五个年头,她开始认真考虑自己毕业后的去留问题。

Image

《龙樱》剧照

东京大学既是日本最顶尖的学府,也是留学生数量排名第二的学校。据叶知介绍,留学生主要集中在修士和博士阶段,她所在的专业有一半博士都是中国人。但叶知导师的研究室一直满员,在她之后几乎就没再接收过留学生,这让她成为了专业里的一个另类——她是自己所在实验室里唯一的留学生,也是少数的几个女生。作为一个社交精力有限的理工科学生,身处日本人圈子的文化冲击超出了她的想象。

一个直观的问题来自语言。叶知是上海人,她觉得身边东京大学的同学们,英语甚至不如自己高中同学。在准备去往日本时,叶知向导师提起过语言的担忧,她担心自己的日语不足以听懂生物学的相关术语。导师当时告诉她,不必担心,可以让同学们讲英语。但叶知现在已经认清了现实,这完全不可能,她最终还得靠自己学日语跟上同学们的进度。

“按理说,我早就应该适应了,但实际上并没有。”不久前的一次论文分享会上,老师们要求用英语发言,叶知发现日本同学的日式英语虽然有严重的口音和语法错误,但互相都能听懂。可轮到叶知时,她的语速稍微快一些,下面的同学们就跟不上,随后开始互相用日语讨论,问叶知是不是这回事。这次又轮到叶知听不懂,不得不让同学再用英语重新解释。那天,台上的叶知非常尴尬和难堪,因为实验室人多,每人的发言时间有限,叶知怀疑他们其实根本没听懂自己在讲什么。

和同学为数不多的交流,还让叶知感受到对女性和外国人的不友好。她曾和一个日本师妹聊天,对方明确告诉她自己想在毕业后做家庭主妇,不想工作。她还经常听到同学们说“小话”,听说某个实验室新来的女生占了一半,“好恐怖”。即便表面态度客气,叶知还会被日本同学随口说的“我觉得你都跟日本人差不多了”的话刺到,感到非常不舒服,“他们可能以为是在夸我吧。”

Image

《重启人生》剧照

叶知和实验室的其他人似乎是隔绝的,据她所知这也不稀奇。她隔壁实验室里中国留学生占到了一半,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的社交圈也几乎是泾渭分明。两个月前,叶知到瑞士参加学术会议,才久违地感受到了“活人感”。她才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很快就和欧美的同学搭上话,聊一些生活琐事,这在她和和日本同学相处中是很难做到的。

成年后融入一个国家的文化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文化背景是很多人在真正进入前很难具体想象的事情,但对于现实生活又无孔不入。”周昊说,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相处方式,以及有些让人透不过气的隐形压力,在一个外国人试图成为其中一份子时,会变得格外强烈。

孙悦也曾在读研时遭遇不愉快的导师和研究室气氛,但也在一个就业指导的公益组织里,得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日本学姐非常细心的帮助。没有任何报酬,这些学长学姐晚上十点也抽出时间陪她练习面试,还帮她改了很多版文书。这让她对曾经诟病的日本前后辈文化产生了改观。

孙悦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社交模式。她在与同事保持互不打扰的距离,但她其实很爱交朋友,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大多是中国人和外国人,日本朋友很少,她也不强求。在澳洲的生活让孙悦认为,所谓的“融入”是一个伪概念。相比日本,澳洲是一个更多元化的社会,但也有很多人一辈子只在自己狭小的社交圈里生活。作为外来者,她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去刻意融入一个让自己并不舒适的圈子。

Image

《青春之旅》剧照

博士毕业的叶知找工作也并不顺利。她的日本同学毕业后都非常均匀地分布在日本最大的两家药企,看起来一投一个准,这让她错估了找工作的难度。她和周围认识的留学生投给这些顶尖药企的简历,几乎都是一轮游,连简历关都没过。后来她看到了公示,一家公司第一批招的50个学生里,只有一个是外国人。叶知同时投了8家顶尖的制药公司和医药咨询公司,最后一个面试邀请也没有收到。

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的神话并不完全适用于留学生。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4年的报告,日本的国际学生在毕业后 5 年内留在日本的比例为 30-40%,这一比例高于包括瑞士、荷兰、英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但低于加拿大和德国。叶知周围留在日本工作的中国学生,大多降低了岗位预期,选择腰部的制药公司就业,其他则选择了回国。

日本的收入也没有达到许多人的期待。在日本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叫做“新卒”。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24年度《工资结构基本统计调查》,日本大学毕业新卒的平均起薪约为28万日元/月,平均年收入约在350万日元左右(税前),大约17万人民币。孙悦所在的外企属于比较热门的IT行业,与她同期入职的同事税前年薪在600万日元左右,税后大约23万人民币。

叶知即便是以博士学位找到工作,年薪也在500万日元左右,与叶知的预期相差甚远。据她所知,她在国内博士毕业的学长在药企工作,年薪也在30到50万人民币。日元贬值带来的不只是学费的下降的利好,还有毕业后工资下降的现实问题。由于日元贬值,孙悦毕业后的工作收入也跟着缩水,而澳洲却在涨薪。

疫情后,周昊接到了更多已经工作了两三年,或四五年的“社会人”的咨询。他们有很多人都在外人看来收入不错的公司,工作也很体面,但他们急迫地想通过留学改变自己的疲于奔命的生活,甚至脱离原生家庭的掌控。每当遇到这样的客户,周昊一般都会建议对方先去日本旅游体会:你真的了解日本的现状吗?了解在日本生活的感受吗?

Image

《异国日记》剧照

周昊今年有一个学生刚刚到日本入学。她从国内一所财经类211毕业,曾经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在目睹自己的朋友从事务所辞职考公,上岸后又陷入了新的存在焦虑后,她决定改变人生轨迹。她坚持认为,在日本工作,“不需要很多钱,但是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独立的人生”。

但来到日本“重启人生”,不代表着年龄问题就随之消失了。

文倩加了一些就业经验群,其他人告诉她,不少企业默认的“新卒”,并不包括工作后重新读书的文倩,她还需要找招收“中途”的工作,也就是转职。但相比新卒,转职类的工作岗位需求时间随机,通常需要招聘后马上入职。林舟比文倩早了两年辞职来到日本,他在国内的工作经历不适用于日本,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投了两三百家公司,才最终确定了自己现在的工作。

周昊理解,许多人想要从高压状态下挣脱的冲动,常有人对他说,自己来到日本是想要“躺平”。“人们在没去围城前,都对彼岸有一些美好的想象,”周昊说,“但这条路上也会有很多难熬的时间,这些努力是无法逃避的。”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本文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
战争还在打,俄罗斯工业已“熄火”
中国052D现役33艘 超过英法意日韩印之和
美军机坠入南海最新调查:或与燃油无关
俄军频繁使用9M729导弹 到底是什么原因?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