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中美博弈之关键:从稀土大战看“有效知识”
www.wforum.com | 2025-11-03 14:45:08  赵晓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从稀土大战看经济学的“有效知识”——兼论“文明性增长”与中美博弈之关键

赵 晓

一、稀土大战:技术背后的文明赛局

中美博弈中,“稀土之争”被认为是中方的“资源核武”。

然而,近期传出消息,在围绕中国与稀土的喧嚣背后,美国正在悄然创新。

它没有沿用中国几十年来反复优化的化学提炼路线,而是转向一种全新的膜分离技术——能直接跳过长达20年的化学工艺积累。

如果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中方的“护城河”,可能会在一夜之间消失。

我核查了这条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团队确实宣布:

他们研发出一种基于人工膜通道(artificial membrane channels)的稀土分离新技术。

这种技术模仿生物细胞的离子通道,只让特定稀土离子通过,在实验中对铕(Eu³⁺)、铽(Tb³⁺)等中稀土的选择性高达传统化学萃取的三十倍以上。

这不仅是实验室的突破,更是重大战略信号。

虽然该研究尚处实验室阶段,距离“跳过中国几十年化学工艺积累、彻底削弱中国稀土体系”仍有现实距离,但在被中国“卡脖子”的稀土产业上,美国没有选择在同一条化学路线加速追赶,而是另辟认知维度,换了问题的解法——这无疑发人深省、令人震撼!

中美博弈:从稀土大战看“有效知识”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突破:仿生膜通道技术

它反映出中美竞争的一个核心差异:

中国擅长工艺创新,美国擅长重组知识。

稀土之战,既是资源之争,更是知识体系之争。

而这场较量的最终胜负,或将一定程度上决定“文明性增长”的方向。

二、“有效知识”:文明增长的真正引擎

中美PK,最终是经济PK、增长 PK。

经济增长靠什么?

资本投入?——短期有效,但长期会因边际效率递减而归零;

技术进步?——技术其实是创新的结果,而非起点;

制度创新?——制度当然重要,甚至决定了创新的边界与方向,但制度并非凭空产生,“唯制度论”并不可取。

制度的背后,是文化;

文化的背后,是理念;

理念的背后,是知识——尤其是一种能驱动文明自我演化的知识。

这就是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基尔的重大贡献:

最终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有效知识”。

经济增长长盛不衰,靠的不是资本型或制度型增长,而是“文明性增长”——以“有效知识”为核心驱动力的“知识经济”。

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在《增长的文化》(A Culture of Growth)中指出:

“人类的持续繁荣,取决于‘有效知识’(useful knowledge)的积累与扩散。”

所谓“有效知识”,不是“知道得多”,而是“知道得有用”;不是重复,而是跃迁;不是积累,而是突破。

无效的知识,只能堆在图书馆;有效的知识,能被制度激活、被市场应用、被文明吸收。

从这个意义上说:

技术进步只是“有效知识”的副产品;

制度创新是“有效知识”的制度化保障;

而文明的繁荣或者说经济持续增长,最终取决于一个社会能否持续生产并应用有效知识。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中国稀土产业掌握的是工艺知识(know-how),美国的膜分离创新依托的是理论知识(know-why)。

前者通过经验累积、流程优化获得稳定优势;

后者通过原理跨界、认知跃迁实现路径重塑。

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在人的聪明,而在文明结构——一个文明能否孕育“有效知识”,决定了它能否跨越投入的极限、技术的边界与制度的惰性,进入真正能长期持续的“文明性增长”阶段。

三、从智利硝石到稀土之战:资源的祝福与诅咒

“挟资源以令天下”,是否能长期奏效呢?

历史早已给出警示:不能!

一个典型例子是智利。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南美的智利凭借北部阿塔卡马沙漠地区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硝酸盐矿(硝石,nitrate),成为全球主要出口国。

硝酸盐当时被称为“白金”(white gold),引发“硝石热”(saltpeter fever)。

阿塔卡马的“白金”让智利一度成为世界化肥与火药的中心。

港口繁忙、税收倍增、国库盈余,智利看似掌握了世界的未来。

然而,好景不长。

当德国科学家哈柏(Haber)与博施(Bosch)发明人工合成氨法(Haber–Bosch Process)之后,人类第一次能在实验室中“制造硝酸盐”。

世界市场迅速转向,智利的硝石出口在十年间崩塌,繁荣化为废墟,昔日的矿区成为“鬼城”。

智利不是被战争击败,而是被知识替代击败。

经济学上,更有“资源的诅咒”的说法:当一个国家的财富依赖于地下资源,而非脑中知识,它就已埋下衰败的种子。

类似的例子也不少见。

例如:玻利维亚:从“银山之国”到“诅咒之地”,流出的白银照亮了欧洲,却掏空了南美;

委内瑞拉:石油使国家暴富,却因制度失衡陷入深渊;

刚果(金):钻石与铜矿极丰,却长期陷于战争与掠夺;

尼日利亚:石油出口巨额,却贫困率高、产业空心化;

荷兰:1960年代北海发现天然气后,却引发制造业衰退,“荷兰病”一词由此而来。

从智利的硝石,到中国的稀土,从文明的祝福到资源的诅咒,人类经济增长史让我们看到——资源常常腐蚀权力,却带不来文明;资源能带来财富,却无法保障增长。

从长远来看,唯有包括观念、制度在内的文明环境所保障的“有效知识”不断涌流,才能带来持续增长,并保持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四、美国的“文明性增长生态圈”

过去200多年,美国之所以能在国际竞争中屡屡从被动转为主动,关键不在某一项技术,而在其背后的文明性增长生态(civilizational growth ecosystem)。

这个生态,不依赖资源,不依赖个别公司或天才,而是依靠制度性结构支持“有效知识”的持续生产与扩散。

它包括六个核心支点:

1. 开放科学体系——顶尖大学、同行评议、跨界交流,让知识不断流动与融合。

2. 任务导向机制——DARPA、DOE实验室,使科研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3. 知识产权 + 资本市场——让创新者直接参与财富分享,科学与金融形成循环。

4. 盟友协作网络——美、日、韩、澳、欧形成“文明同盟”的科技联合体。

5. 法治与信任基础——制度保障思想自由,信任支撑风险投资。

6. 价值观与叙事能力——以“绿色、安全、自由”包装创新,赢得全球认同。

这套机制让美国的创新体系具备生态自愈力。

一旦旧路径受阻,新的知识组合便会迅速生成,甚至后来居上。

这正是“文明性增长”的根本特征——创新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结构性结果;

竞争力非靠资源,更不是外部激励,而是文明生态内部“有效知识”持续涌流的自然产物。

五、中国的崛起:搭乘文明生态的外溢红利

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崛起,本质上是嵌入美国主导的文明性增长生态的成果:

• 全球市场提供了出口平台;

• 国际资本输入了资金与管理;

• 世界知识体系贡献了标准与人才;

• 科技全球化带来了“外部思想市场”的外溢效应。

中国工业的腾飞、互联网的繁荣、制造业的奇迹,都是借助改革开放的窗口,在这张全球“文明性增长网络”上完成的。

用我过去常说的一句话:

中国是挂在全球文明增长列车上的一节车厢。

这列车由知识驱动,以制度为轨,以信任为燃料,曾长久运行在开放与繁荣的文明轨道上。

然而,当下愈演愈烈的中美博弈正在改写这一切:

供应链被重塑,科技被脱钩,价值观在分裂,知识防火墙越筑越高。

当全球文明的铁轨被切断、列车不再互通时,中国如何在半封闭的环境中继续生产“有效知识”?

如何让创新在缺乏思想自由流动的空气中仍能呼吸?

这不仅是经济增长或技术创新的问题,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明级”问题。

因为“有效知识”从不诞生于封闭的孤岛,它只能生长在思想能够流动、信任能够建立、真理能够被验证的土壤上。

六、脱钩时代的胜负手:谁能打造更优的文明生态?

“稀土之战”让我们看到,重要的其实不在一时的资源优势,而在最终的文明生态。

未来的全球竞争,必定不再是比赛“谁有更多矿”或“谁的产业链更长”,而是看谁能持续地产出有效知识。

对美国而言,脱钩虽有阵痛,但并非“失本”,因为它的增长生态以制度、信任与开放创新网络为底盘。

对中国而言,脱钩则带来更根本的问题:

当外部文明性增长生态环境推动,内部“思想市场”尚未形成,“文明三峡”尚未跨越,知识如何继续有效?

是的,我们拥有庞大的科研投入、工程人才与产业体系,却常常陷入“创新疲劳”与“制度性惯性”。

原因不在国人智商,而在文明生态——

因为,知识若无法被自由讨论、被制度保护、被资本激活,就会变成无效积累。

因此,中美博弈真正的“胜负手”,不在稀土价格,不在关税政策,而在于——谁能在脱钩时代,建构出更能孕育“有效知识”的文明性增长生态!

七、结语:文明的胜负,不在矿产,而在心智

稀土只是一个符号。

真正重要的,不是“稀土”,而是“稀士”——那些能产出有效知识、推动文明跃迁的人。

他们才是人类心智中的智慧矿藏,才是经济学意义上最稀缺的资源。

“有效知识”所代表的稀缺人才,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稀土——远比镧更稀,比铕更贵,比金更恒久。

中美之争,归根到底,不是自然资源比拼,而是“文明性增长”能力的大比拼。

一个文明能否持续更新自我、不断生产有效知识,这才是决定未来世界秩序的“终极护城河”与致胜法宝!

后记:

历史从来不是技术的游戏,而是文明的镜像。

智利的硝石已成废墟,但德国的化工仍在创新。

地球上东西两大国间真正的竞争,不是稀土对芯片,而是信仰、理性与制度的终极比拼。

谁能让知识保持自由,谁就能让增长保持永续,谁才能笑到最后!

祝福中华,看清世界、文明转型,笑傲江湖!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战争还在打,俄罗斯工业已“熄火”
俄军频繁使用9M729导弹 到底是什么原因?
中国052D现役33艘 超过英法意日韩印之和
美军机坠入南海最新调查:或与燃油无关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