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五万亿美元的英伟达,让世界开始恐惧
www.wforum.com | 2025-11-03 13:51:46  冰川思享号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当前,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却又被忽视的变化是,类似英伟达这样的超级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在全球扩大其影响力。

10月29日,英伟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6万亿元)。上一个4万亿美元市值的里程碑,同样是由英伟达创造,两次间隔只用了短短133天。

如果将英伟达看作一个独立经济体,其市值将轻松超越德国和日本2024年的全年GDP总值,仅次于中美两国,位列全球第三。美股“七姐妹”总市值更是逼近22万亿美元,超过美国GDP的70%。

当然,市值与GDP不能简单进行类比,但不可否认的是,“七姐妹”的股票确确实实代表着近22万亿美元的真实财富。若将其全部折算成黄金,几乎可以买下地球上所有已被开采的黄金。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很多人心中难免会犯嘀咕,这惊人的股票市值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泡沫?

01

在2022年,英伟达只是全球几家头部芯片制造商中的一员,市值仅有4000亿美元左右,一半营收来自于游戏显卡的售卖。那年年末,ChatGPT 3.5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全球科技行业的走向与格局,AI迅速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

英伟达左手紧握着GPU,右手掌控着CUDA生态,前者为AI大模型提供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硬件支持,后者为AI软件开发者们提供软件服务。软硬件同时拿捏,英伟达近20年的技术沉淀,在这一刻终于全面爆发。

短短3年,英伟达市值飙涨逾10倍,突破5万亿美元大关。这一体量,等同于全球前十大芯片公司中,其余9家的市值总和,英伟达已然加冕为芯片世界的绝对王者。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也同步激增逾10倍,盈利能力的强劲增长与市值扩张相匹配。所以,看似反直觉的是,其股票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

能够达成如此成就,离不开几家科技巨头的“倾囊相助”。2025年,微软、Alphabet、亚马逊、Meta、甲骨文这5家上市公司预计资本开支将接近4000亿美元,明年还承诺投入更多。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正通过采购英伟达的AI芯片,直接转化为英伟达的营收与利润。

更加振奋人心的是,OpenAI承诺,未来几年将投入逾1.4万亿美元用于AI基础建设,其中5000亿美元用来采购英伟达的芯片。

五万亿美元的英伟达,让世界开始恐惧

黄仁勋在2025APEC峰会中接受记者采访(图/CFP)

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席卷而来,每年投入资本高达上千亿美元。然而,在这场资本狂飙中,真正实现可观利润的,只有英伟达、微软等提供算力基础设施与云服务的“卖铲人”。相比之下,AI应用本身所带来的直接收益,与庞大的投入相比则有些微不足道。

以行业标杆OpenAI为例,ChatGPT 3.5在发布仅5天后,就拥有了百万用户。如今,OpenAI周活跃用户更是达到了8亿人,用户规模增长速度之快可谓前无古人。发布没多久的Sora 2,已经在全球掀起了AI视频制作热潮。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OpenAI提供的AI应用好用、爱用,却不愿意为之付费,付费率仅5%左右。理想汽车CEO李想在一次访谈中一针见血地提到:“大家在拼命使用AI,在为AI做投资,但是我的工作时长并没有减少,我的工作结果并没有变好。”或许这就是AI应用付费率普遍较低的症结所在。

根据OpenAI向股东提交的财务报告,今年上半年,OpenAI的营收只有43亿美元,亏损却高达135亿美元。微软最新发布的三季报透露,其对OpenAI的权益法投资导致净利润减少31亿美元。微软持有OpenAI约27%的股权,以此推算,OpenAI该季度净亏损约115亿美元,OpenAI的亏损幅度正在急剧扩大。

作为美国资本市场的宠儿,OpenAI并未让冰冷的数据束缚住其雄心,并立下了2030年实现2000亿美元营收的宏伟目标。OpenAI现在正在积极拓展软件生态,探索更多商业化的可能。然而,若以同样靠软件生态吃饭的Meta为参照,其全球用户规模达35.4亿,2024年营收也不过1645亿美元。OpenAI要如何达成目标,现在恐怕要画个大大的问号。

五万亿美元的英伟达,让世界开始恐惧

OpenAI CEO奥尔特曼(图/视频截图)

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曾坦率承认,当前AI领域的狂热与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有很多类似之处。有人将会亏掉一笔惊人的钱,但不知道是谁。有趣的是,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奥尔特曼表示:

当有人说OpenAI快要倒闭了时,我真想告诉他们可以去做空我们的股票,然后我很乐意看着他们亏钱。

显然,在奥尔特曼心里,未来很多AI公司会纷纷倒闭,但绝对不会是OpenAI。同时,OpenAI正在筹备以高达1万亿美元的估值上市,为其庞大的资本开支提供更多流动资金。

华尔街与硅谷都对OpenAI的前景极为乐观,再加上美国科技巨头日益增长的资本开支,成为英伟达股价不断飙升的重要心理支撑。

02

回溯至世纪之交,“千年虫”问题最终只是虚惊一场,但一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互联网泡沫,也就是奥尔特曼提到的“科网泡沫”,却已走到了破灭时刻。

互联网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重塑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并由此催生出了难以估量的市场。而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刚进入大众视野时,就有一批投资家与企业家看到了其中的潜力,纷纷向其中重金投入。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0年,美国风险资本投资总规模约为1190亿美元,比之前的5年增长了13倍,其中约有535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45%)流向了互联网相关行业。

在这样的巨额投资下,就连坚称“互联网是非理性狂热”的保守派代表、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在2000年初彻底颠覆了自己的观点,表示“互联网是新经济,资本下注新经济是正确方向”。

谷歌、亚马逊等企业彼时只是初创公司,英伟达刚刚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GPU,思科才是当时无与伦比的科技巨头。

作为互联网起步时代的“卖铲人”,生产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思科,恰如同今天的英伟达。当时的投资者认为,互联网市场只要还在扩张,对思科设备的需求就会水涨船高。

为了迎合市场心理,思科巧妙地利用“供应商融资”扩大市场需求。思科为互联网初创公司提供投资或贷款,这些公司再用这笔钱购买思科的设备,不断推高其营收规模。

然而,投资者们很快就意识到,各类网站虽然能靠营销快速积累用户,但普遍缺乏可靠的商业模式,难以使企业盈利。随着几个标志性的明星初创公司现金流断裂而破产,投资者信心崩溃,一场席卷美国科技行业的危机一触即发。1995年后成立的互联网公司中,最终有一半以上都走向了破产的结局。

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成为美国陷入经济衰退的导火索。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3月的峰值到2002年10月,暴跌近80%。思科同样元气大伤,市值跌去近90%。

历史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前行,AI应用的盈利能力现在同样是个迷。英伟达承诺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支持其购买自家产品,一切都似曾相识。

五万亿美元的英伟达,让世界开始恐惧

Meat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什本的庞大数据中心(图/CFP)

科技巨头们如果只是用自己的利润进行投资还则罢了,就算最后AI泡沫真的破裂,影响也相对可控。然而,为了在这场AI竞赛中取得胜利,Meta刚刚创纪录地宣告发行至少250亿美元债券,甲骨文在9月也发行了180亿美元债券。

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融资,部分科技公司为避免举债影响财务报表,正在与私募股权公司合作,悄然发售一种复杂的金融产品。

私募出资或筹集资金,为科技公司建设数据中心,科技公司则承诺用未来数年的租金偿还建设费用。多份租赁协议被打包为证券,并根据违约风险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供私募出售再次筹集资金。

这种将风险分层包装的融资模式,不禁让人联想起一个恐怖的名词——次级抵押贷款。那个曾经引发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

除了科技公司未来因缺乏资金而无法支付租金的风险外,这些数据中心正因AI芯片快速迭代面临迅速贬值,当其价值低于违约代价时,科技公司有可能选择主动违约。

用贷款建造的庞大数据中心,正将更为广泛的投资者与快速前行的AI列车牢牢绑定。铁索连环固然能带来更强的稳定性,可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问题,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也将难以估量。

现在,全球海量AI投资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硅谷可以砸钱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像互联网一样,让全球企业与用户为之买单,再次改变这个世界。

03

电影《大空头》的原型,早在2005年就开始做空“次贷”,成功预言2008年美股崩溃的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上周五在社交平台中发布了一条隐晦的警告。

有时,我们看到泡沫。有时,我们尚可有所作为。有时,唯一获胜的方式就是不玩。

我们难以得知伯里这次又嗅到了什么信号,但至少他对于当前美股的态度肯定不是看多。悲观是一种远见,伯里做空“次贷”初期,正处于狂热的上涨阶段,一度使伯里爆亏。

从美国科技巨头们披露的三季报情况来看,他们整体的盈利水平还在不断提升,贡献着正向现金流,至少为明年的资本开支提供了保障。如此一来,英伟达还能够接着奏乐接着跳舞,或许过不了多久,市值就能再创下新的里程碑。

AI行业或许无法脱离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陷入泡沫破裂低谷期。令人略感欣慰的是,这件事已经引起了业界广泛讨论,或许会起到一些警示效果。

世纪初的互联网热潮确实引发了世界巨变,如今的AI技术大爆发同样可能为人类世界带来颠覆性改变。永远不变的是,即便你上了牌桌,押对了宝,也未必能笑到最后。

在世纪初那一轮互联网泡沫中,一些公司永远倒下了,而存活下来的部分互联网公司,成为了今天的科技巨头。

这一轮AI热潮中,“七姐妹”中又有哪几家公司能笑到最后呢?

一个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却又被忽视的变化是,类似英伟达这样的超级公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在全球扩大其影响力。

游戏《赛博朋克2077》的世界观下,由于经济危机、地缘冲突、企业过度扩张等一系列因素,各国政府的话语权急剧衰落,各行各业的超级公司们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世界秩序的真正掌控者。

五万亿美元的英伟达,让世界开始恐惧

游戏《赛博朋克2077》夜之城中各种超级公司的大厦(图/视频截图)

《赛博朋克2077》所虚构的场景,似乎正在成为现实。“巨无霸”公司的经济影响力,自不必说,从市值就可见一斑。涉及文化领域,互联网中几乎所有社交媒体,追根溯源都逃不脱超级企业。更别提将来AI被广泛应用后,超级企业只需修改算法,即可在社交媒体中广泛生成有利于他们的内容。

在政治方面,美国企业每年游说支出都会在财务报表里明确列出,且逐年递增,用投资换取政策特权更是屡见不鲜。美国总统选举背后,也少不了超级企业的影子。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不光大张旗鼓地为川普拉票,甚至一度直接插手美国政治,光明正大地进入政府部门任职。哪怕是在大国博弈中,英伟达CEO黄仁勋都曾多次明确反对美国芯片出口禁令,其产品更是成为了谈判筹码。

不光是在美国,美股“七姐妹”的各家CEO如今都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能成为当地政府的座上宾,得到国家元首级的高规格接见。

并且,这些超级公司正在变得“大而不倒”,难以被监管。

美国司法部在2020年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诉讼,经过5年的纠缠,美国法院认定谷歌确实违反了反垄断法,但谷歌无需出售其Chrome浏览器,只需要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数据共享。这意味着,美国司法部付出数百万美元的诉讼费后,取得的实际结果相当有限。过去十年中,谷歌屡次因触犯欧盟的反垄断法被罚款,上缴数十亿美元的“保护费”后,谷歌仍然“知错不改”。

在超级公司的垄断下,初创企业们更加难以出头,最后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得到超级公司入股,要么被超级公司轻易模仿而被挤垮。

现在炙手可热的,所谓的初创公司OpenAI,从创始之初就不是什么无名之辈。除了广为人知的马斯克外,全球在线支付平台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领英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等一众大佬,纷纷为OpenAI慷慨解囊。

超级公司全方位增长的影响力,已经成为房间中的大象,显而易见,却被集体忽视。政府、企业、公民之间,随着少量企业成长为超级公司,平衡关系正在发生转移。

在政府掌控秩序时,公民选举对政府行为形成制约,使其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公民利益。超级公司只需要对少数股东负责,以盈利为首要目标。如今,政府对于超级公司的掌控力逐渐减小,公民的生活又已离不开超级公司提供的服务,谁来平衡超级公司的权力?

一个由算法统治、由资本驱动、由超级公司维系的世界,恐怕远比AI泡沫破裂更令人担忧。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战争还在打,俄罗斯工业已“熄火”
美军机坠入南海最新调查:或与燃油无关
中国052D现役33艘 超过英法意日韩印之和
俄军频繁使用9M729导弹 到底是什么原因?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