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中国青年困境:政策有声,就业无门?
www.wforum.com | 2025-08-31 09:51:08  自由评论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二○二五年七月,中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余下简称《通知》),再度强调稳就业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关键意涵。 该《通知》不仅涵盖了扩岗补助、社保补贴、技能培训等具体措施,也提出了实名帮扶困难毕业生、以工代赈、定向招聘等多项新举措。

然而,中央政策的温度是否能让时下青年群体深切感受到,尤其是甫毕业的大学生? 在网络世界中流传的现实语言或许更能还原真相:体力好的青年人或中年失业者,投身“铁人三项”—外卖、快递、(网约车)司机; 年纪更长者转向“吉祥三宝”—保安、保姆、保洁; 而心有不甘者则尝试“创业三部曲”—摆摊、开店、自媒体。 这些黑色幽默式的说法,实反映出青年对未来焦虑与现实困境。

政策“工具箱”与就业结构的矛盾?

从政策文本来看,《通知》堪称是一份技术上精致、内容完备的“全方位”治理文件。 全文计分七大部分、十九条措施,从就业政策的供需两头分别进行相应作为; 既激励企业吸纳就业,也为青年提供技能提升与就业媒合的信息支持。 惟这些“工具箱”式的政策配置,在实际落地的就业市场中,却可能面临着三个层面的结构性掣肘。

首先,教育与产业的错配。 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进行改革与扩招以来,从改革前的1998年108万人,一路狂飙至2025年,大学毕业生总数高达12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而当前劳动市场所能提供的职业类别,却多集中于制造业退潮后的低阶服务性岗位,门槛低、保障差、晋升通道窄。 这正是“学而无用”与“降维求职”的结构性根源。

其次,正规就业通道的萎缩。 后疫情以来,中国私营企业招工意愿疲弱,特别是中小企业在面对贸易战、外资大幅撤离、经济转型多重压力下,普遍收缩。 虽然《通知》中表明对于企业主在提供就业的社保返还与扩岗补贴,但由于执行成本与资金周转风险,往往让企业宁可“少招人”而非“招补贴”。

最后,数据与现实的明显落差。 官方统计数据下,目前青年失业率仅有十四. 九%(今年七月),但学界颇多认为这一数字未能涵盖未积极寻找工作的潜在失业者,以及被“灵活就业”概念包装下失业状态。 媒体批露,云南大学二○二五届研究生实际就业率仅为廿一. 二%,超过四分之三的同学毕业后仍在寻找出路。 智联招聘的统计也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仅约55%。 如此的落差,不仅让就业政策失焦,也使青年对未来感到茫然。

随着中国千万个毕业生涌入职场,中国7月青年失业率较上月大幅攀升。 (路透文件照)

随着中国千万个毕业生涌入职场,中国7月青年失业率较上月大幅攀升。 (路透文件照)

灵活就业? 无奈生存?

作为现代就业形态的重要演变,灵活就业近年来迅速兴起。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远距工作与居家办公的普及,进一步突显其所体现的弹性化、自主性与多元性,成为当代劳动市场不可忽视的新趋势。 然而,在当下的中国语境中,它却愈发沦为青年揶揄与政策安慰的双重假象。

在多个网络社交平台上,中国年轻人戏称自己为“非标工作者”,其实就是“平台打工人”的另一种说法。 这些不遵循传统和固定工作模式,从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或非典型工作的青年人,日夜奔波于城市街头,靠接单维生,收入不稳、缺乏社保保障,更无职业晋升渠道。 更令人堪忧的是,这样的就业形态不再只是过渡选项,而可能成为长期状态。 年轻人被迫在“自力更生”中,陷入持续的生活不稳定与人生焦虑。

据调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与新一线城市的外卖平台从业人员中,大学生与研究生背景者比例近年来明显攀升。 在城市街边与网红直播间背后,曾经满怀理想的“九八五”与“二一一”毕业生,当年寒窗苦读,父母、师长们的“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就能翻身”的教诲言犹在耳,但出了校园,他们正以无声的方式告诉社会,当知识不再是阶层流动的渠道,也不再是职场的竞争力,因为真正的竞争力早已被资本、人脉和特权阶层先行决定时,他们的身体只能退化成最后的“人矿”资本。

铁人跑得再快,也需要一条

稳健的赛道

无疑,现如今的中国青年人,既是历来受教育最为充分的一代,也是最早感受到经济衰退、阶层焦虑的一代。 当学历无用、摆烂文化、考公热潮、考编与啃老现象同时蔓延,青年对制度信任与职涯信心也正在迅速崩塌中。 当中央政策试图透过稳岗补贴与技能培训支撑就业之舟时,更须正视这艘“船”是否仍在原地打转?

从“铁人三项”、“吉祥三宝”到“创业三部曲”,这不仅是青年对就业困境的戏谑自嘲,更是一种底层人民的抗议与控诉。 这种从知识菁英滑落为“平台劳工”的现象,在在凸显出中国正面临知识资本与社会资本“双失效”的阶层固化现象。 如果一个社会无法为年轻人提供希望与未来,那么即便他们愿意送外卖、当司机,充其量也只是延缓未来更大经济、社会危机的大爆发。

稳就业,不只是稳经济的技术任务,更是稳社会的政治承诺。 它应是一场“社会契约”的重申与保证:只要你愿意努力,国家与社会就不会、也不能让你无处可去。 这一严肃的承诺,不仅是新时代青年最为渴望的稳定,也是中共政策最该谨守的目标。 稳定,不应沦为宣传话术中的体面拖延; 目标,不该流于经济迷雾里的麻痹徘徊。 前路未明,却被幻象映照成光亮; 希望未至,却早已在原地虚耗年华。

作者洪敬富/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歼10C改变战场规则 或成为全球标杆
夫看A片惊见妻是女主角“4年前就不给碰”
中国外骨骼已列装高原部队
若印度再不主动来电,印空军恐团灭?
复仇成功!俄军摧毁“海王星”导弹发射车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歼10C改变战场规则 或成为全球标杆
夫看A片惊见妻是女主角“4年前就不给碰”
中国外骨骼已列装高原部队
若印度再不主动来电,印空军恐团灭?
复仇成功!俄军摧毁“海王星”导弹发射车
出乎意料!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出现在名单
中国女游客“太漂亮” 遭六旬房东半夜扑倒
长江禁渔十年 鱼群回来了 冒出“2米恶鱼
中国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
中国红旗-10近程舰空导弹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