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代尽孝心”陪诊师 3.1亿老人的临时儿女
www.wforum.com | 2025-07-12 08:42:32  长青研究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有她在,我心里踏实。”

诊室外的长椅上,78岁的周奶奶等待叫号,而她口中的“她”是陪诊师汤孝琴,她要陪独居老人周奶奶检查身体。从挂号窗口到诊室,再到药房,她熟练地穿梭在医院的楼梯间和走廊,不时蹲下身向老人解释下一个步骤。

在上海,这座户籍老人占比近40%的超大城市,像汤孝琴这样的持证陪诊师已超千人。今年2月,上海制定了《上海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计划在浦东、杨浦、松江、徐汇、长宁、普陀、静安、虹口、黄浦等9个区启动陪诊服务试点。从街道志愿者到市场化服务,从“跑腿代劳”到专业分级,上海试图通过政策引导、职业培训和行业规范,破解老年人“就医难”的痛点。

陪同挂号、引导就医、跑腿拿药......陪诊师进入大众视野已有数年时间。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这个行业迎来了发展期。然而,网络上也充斥着对乱象的吐槽:陪诊师,真能当好老人的“临时子女”?这个新兴行业究竟如何运作,又面临哪些真实挑战?

繁荣下的迷雾,陪诊师的现实与困境

陪诊服务的概念并非本土原创,它最先起源于美国的“患者导航”(Patient Navigation,PN)计划,由纽约市Harold Freeman医生及其团队在1990年首次提出并实施,随后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2023年6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China Medicine Education Association,CMEA)发布《陪诊师职业技能规范》,才正式将陪诊师定义为:为老年病患、孕产妇以及行动不便或不便独立去医院就诊者,提供协助挂号、问诊、检查、带药、以及预约住院等服务的群体或个人。可见中国的陪诊师行业起步较慢,但这也并不影响该行业近几年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此外,老年人进入60岁以后,身体机能和免疫力下降,患病概率增加。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率超过78%;《2024年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也显示,老年人患病率是总人口平均水平的4倍,带病生存时间达8年多。“病有所医”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但现实是,家庭结构小型化、子女外出就业等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常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主动或被动地过着独居生活,老年人就医也面临着重重阻碍。淘宝数据显示,2022年里有2.6万人次通过淘宝搜索“陪诊”。

2018-2023年中国陪诊服务人次及市场规模统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新需求催生新市场,新市场催生新服务。2023年,陪诊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加59.8%至385家,陪诊服务人次达434.3万人次,市场规模达7.47亿元。而2023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5.6亿人次,同比增长13.5%,庞大的潜在需求群体为陪诊服务行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中国陪诊服务行业主要厂商分布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然而,繁荣的表象下,是尚未厘清的混沌。目前陪诊市场格局高度分散,超90%的企业注册资本不足500万,缺乏引领品牌。更根本的挑战在于“身份不明”。

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尚未收录“陪诊师”,也并无官方颁布的“陪诊师证书”。因此,某些不良机构趁机“钻空子”,通过夸大宣传来吸引学员,诱导学员考取所谓的“陪诊师资格证”,甚至让学员花钱购买“证书”,证书就像超市小票一样被打印出来。

收费混乱是另一重迷雾。相似的服务,价格可能相差数倍,服务提供方容易利用信息差控制服务价格,消费者处于被动状态。在陪诊服务的具体内容上,“陪诊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规定和统一的标准。

“无准入门槛,无服务标准,无主管单位”,专家口中的“三无”状态,正是这个新兴业态最真实的尴尬。这看似矛盾的行业图景并非偶然,其根源是深植于社会结构变迁与医疗体系转型的土壤之中。

缝隙中生长,陪诊师因何而生?

要知道,陪诊行业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并为人们所了解的。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老龄化加剧,家庭结构也随之改变。在过去,家庭代际同住率高,子女可承担陪诊责任;而如今“421家庭结构”(4老人+2父母+1孩子)成为主流,子女在异地就业与父母养老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这种“银发海啸”与“家庭空巢化”的叠加效应,使陪诊服务从可选消费变为生存刚需。社会陪诊员提供的“代问诊”“报告解读”等服务,既节省了时间成本,也缓解了年轻人的心理负担。

此外,医疗流程的复杂与“信息壁垒”让空巢老人难以成功就诊。三甲医院动辄数十个科室、复杂的分时段预约系统,让初次就诊者手足无措。

《2024年老年友善医疗微改造需求洞察报告》指出,老年就医现存5个“需要”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就医流程复杂,超九成受访老人需要陪诊。医院导诊台仅提供基础指引,无法满足跨科室协调、病情解读等深度需求。而陪诊师凭借对医院流程的熟悉,能快速规划就诊路线,甚至通过“病历整理”“检查项目预判”等增值服务,提升就诊效率。

行业的低门槛,恰逢就业环境的转型期,吸引着各路人员涌入:不堪工作重负的护士、护工,带着医疗背景提供专业服务;家政、养老从业者拓展业务,摸索“家政+医疗”的新路;寻求灵活收入的宝妈、退休人员、大学生也加入兼职行列。疫情更是短期催热了需求。

与此同时,美团、阿里健康等平台经济的介入,推动着陪诊服务标准化,进一步降低了入行门槛,加速了行业扩张。

老龄化需求、医疗流程的复杂、就业环境的转型等多种现实需求催生出陪诊师这样一个庞大市场。而陪诊师这一场“临时子女”的角色扮演,照见的是社会养老与医疗服务衔接的缝隙,也映出新兴行业在混沌中求存的无奈。陪诊师行业能否成为照见医疗服务缺口与就业新局的镜子?答案,藏在规范与温度的平衡里。

“临时子女”的服务密码,自营深耕与平台连接

陪诊服务,作为填补老龄化社会就医亲情缺口的新兴力量,其运作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演化。纵观当前市场格局,主要形成了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两大路径,它们以不同的逻辑构建着“临时子女”的服务版图,共同回应着3.1亿老人的迫切需求。

在自营模式下,陪诊服务的提供者,无论是专门的陪诊公司,还是像养老机构、家政公司,他们都直接管理着自己的陪诊师团队。他们全程把控服务流程,目标是建立自己的服务品牌,直接面向个人用户或者B端机构提供服务。

自营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对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深度把控。当然,自营也面临挑战:组建和管理专业团队成本较高;赢得用户信任,尤其是在涉及老人健康与情感的领域,需要持续投入。对他们而言,如何在扩大规模时不丢掉那份温度与品质,是一道现实考题。

不同于自营模式,平台模式则扮演着“连接器”的角色。美团、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平台构建了一个供需匹配的市场。它们不直接雇佣陪诊师,而是吸引大量个体从业者,如转型的护士、护工、家政员,甚至兼职的宝妈、大学生,或小型工作室入驻,利用智能算法在海量需求和分散供给之间架桥,通过抽佣或收取平台费盈利。

平台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技术带来的效率和透明。通过数字化工具,平台能实现服务过程的实时追踪,信息同步和用户评价反馈,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属的担忧,增强了信任感。同时,平台大大降低了行业门槛,为灵活就业创造了机会。

当然,平台模式也面临挑战。对平台上众多独立陪诊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管控和标准化,是持续的压力。服务中若出现问题,平台、陪诊师、用户三方责任如何界定,常显模糊。

现实中,自营与平台并非泾渭分明,融合趋势明显。自营机构可能入驻平台拓展客源,平台也在寻求与专业自营团队或医疗机构合作提升品质。医院通过小程序与平台合作提供线上指引,或与本地专业公司合作提供深度服务,都是模式融合的体现。

无论模式如何演化,“临时子女”要真正温暖可靠,离不开三个核心密码:专业、规范、共情。

陪诊师以临时之姿,努力缝合着老人就医路上的亲情缺口。当老龄化浪潮翻涌,这“临时子女”的身影,是社会互助的微光,更是叩问:我们能否让这份临时的暖,成为照护体系里,永不熄灭的长明火炬?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看到中国正在如此之快地赶上来令人震惊”
幡然醒悟!巴西放弃与印度导弹交易
即将首次海试?中国首款电磁弹射准航母
继印尼后,哥伦比亚也拒买 歼-10C差在哪?
伊朗现在买歼-10C 那才是彻底走错了路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看到中国正在如此之快地赶上来令人震惊”
幡然醒悟!巴西放弃与印度导弹交易
即将首次海试?中国首款电磁弹射准航母
继印尼后,哥伦比亚也拒买 歼-10C差在哪?
伊朗现在买歼-10C 那才是彻底走错了路
美中太空竞争 重大转变
大笑话!中国军舰用激光瞄准德国飞机?
俄罗斯人研发六代机的思路,与众不同
等了这么多年,轰-20该不会真的来压轴吧?
巨型温压炸弹,爆炸以后是什么效果呢?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