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没有去过XX,就没有资格批评XX?
www.wforum.com | 2025-06-22 21:19:52  一个律师的笔记本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去过XX,就没有资格批评XX”的论调。

其实,大多数人所谓的“有去过一个国家”,也就只是有去观光旅游而已。然而,即使不考虑专制政权的信息操控,绝大多数人在海外旅游过程所能观察到的事物,都会有很高的侷限性,远不足以看到社会现实的全貌。

旅游并不是社会学家的田野调查,无可避免会倾向那些具有观光价值的地点,而在那些地点所能观察到的事物,往往与本地人的日常生活颇有差距。

这样走走看看,就能了解多少?

想太多了。

更何况,哪怕真的很想深入了解一个社会,个人经验所能触及的范围,相较于全社会无数人的生活经验而言,永远都只是沧海一粟。以我来说好了,在那个纸醉金迷到近乎甜腻的后冷战和平时期,我走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少地方。从南到北,从广东到黑龙江,我足迹所及的省份很可能比大多数中国人还要多。有观光价值的地方去过,没观光价值的地方也去过。

尽管如此,能说我因为这些个人经验,就对中国的社会现实有很全面的理解吗?就能说别人没有资格批评吗?

不可能。如果我这样说,就太狂妄了。

“没有去过XX,就没有资格批评XX”?

要瞭解一个社会的现实,需要的是健全的认知架构,以及高品质且多方面的资讯来源,而不是把个人经验膨胀到凌驾一切的地位。这种过分膨胀个人经验的唯我论心态非常奇怪。照著这个逻辑延伸下去,就会得出“没有去过第三帝国,就没有资格批评纳粹”的诡异结论。

承认吧,个人经验只不过是许多资讯来源的“其中之一”而已,去过的人不一定比没去过的人更正确,没去过的人据以作出判断的资讯品质也不一定就比较低。

一个意见是对是错,跟发言者有没有去过一个地方又有什么关係?

说穿了,以那种“被安排”的旅游而言,即使去了,很可能也就只是被塞进一堆垃圾资讯。余英时在1978年参加了一次“被安排”的参访之后就再也不肯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但这完全不影响他是红色中国最锐利的评论者之一。

这并不是说个人的经验见闻不重要,毋宁是说,不应该过分膨胀个人经验见闻的重要性。永远要记得,经验见闻这种事,应该是让个人跟自己对话的基础,而不是用来骄其国人、不让别人评论的屏障;是用来自省反思、而不是用来堵别人的嘴。

以为去过某个国家,所以就觉得“我有去过,我跟别人不一样,打破了『信息茧房』(中语)”?

实际上,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茧房”了。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解放军的被子,为何一定要叠成“豆腐块”?
纽约时报: 川普打破46年来红线
乌军顶住150次进攻 北约断言:俄军无力翻盘
以色列明显拦不住伊朗导弹了 原因曝光
被打中了?NASA:伊朗福尔多核设施出现讯号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解放军的被子,为何一定要叠成“豆腐块”?
纽约时报: 川普打破46年来红线
乌军顶住150次进攻 北约断言:俄军无力翻盘
以色列明显拦不住伊朗导弹了 原因曝光
被打中了?NASA:伊朗福尔多核设施出现讯号
比烧饼油条热量高 专家揭最罪恶早餐
反无人机,停产多年GShG四管机枪再上战场
无人机两次精准命中 俄武器研发核心全面瘫
近清零B2战略库存,美国准备动真格了?
中国找到台湾的最大弱点? 纽时关注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