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十年收官,名亡实存? | |
www.wforum.com | 2024-12-15 08:15:37 美国之音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十年前,中国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试图让中国从“世界工厂”华丽转身为高科技制造业强国。 但这项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美欧等国对不公平竞争的担忧,第一届川普政府更是将该计划作为其对中国实施“301条款”行动的重中之重。 为了减少国际压力,2018年前后,《中国制造2025》逐渐淡出了中国官方的叙事,但中国看上去并未放弃,只是改换了名称继续推进这项计划。 2025年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美中贸易战和科技竞争的紧张局势很可能进一步升级之际。 这项被中国视为推动中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的计划到底执行的怎么样了? 在未来的美中科技竞争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从“2025中国制造”转向“新质生产力” 北京把“中国制造2025”称之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项跨越十年的战略旨在推动中国经济从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转型,被视为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工具。 该计划瞄准10大关键领域,包括信息技术、机器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等,并设定了关键绩效指标。这些领域正是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第四次工业革命指的是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入全球制造业供应链。) “北京的最终目标是减少中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并在全球市场推广中国的高科技制造企业,”纽约智库外交事务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写道。 相比中国以前的产业政策,《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不仅要追赶全球技术前沿,还要取得领导地位的野心。 “其没有明说的目标是削弱并取代美国的经济霸权,”被川普提名为下一任国务卿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马可·鲁比奥(Marco Rubio)今年9月在《华盛顿邮报》中刊文称。 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制造2025》引燃了2018年的美中贸易战。上一届川普政府将《中国制造2025》作为其对中国实施“301条款”行动(包括加征关税)的重中之重,指控中国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的政策干预市场正常运作、破坏公平竞争。 为减少国际压力,中国官方媒体也被要求在报道中避免直接使用“中国制造2025”这一名称。在2019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并未提及《中国制造2025》。这是自该计划首次提出以来,他首次在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完全不提及该计划。 但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和动力早就融入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其他各种相关的专项政策中,它也深度融入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倡导的“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等战略中。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在2023年9月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被外界视为“中国制造2025”的延续与升级。 相较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颠覆性技术创新,例如量子计算、核聚变、深海采矿和基因工程等“未来产业”成为重点,同时也更进一步推行“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更集中的资源调配和政策协调,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和企业技术研发。 中国未来的产业政策更可能将“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融入该国的“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中。定调中国长期经济大战略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明确了“以新质生产力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 美国现任的乔·拜登(Joe Biden)政府延续了第一届川普政府的对华科技政策。拜登甚至在他离任前还对中国打出了他在美中“芯片战”中可能的最后一拳。观察人士说,川普2.0可能会以更强硬的方式扩大华盛顿对中国的战略技术封锁。《中国制造2025》背后的最大驱动力和决心--自主掌控先进技术,降低外部供应链依赖--可能只会愈发坚定。 《中国制造2025》的成败不仅关乎着中国的国家战略,也影响了全球产业格局与技术权力的分配。有关这项被认为“名亡实存”的中国国家战略,以下是你所需要了解的概况。 2015年前的中国产业状况和“中国智造”十大关键领域
“中国制造2025”因此成为推动中国技术自立、降低外部依赖的重要工具。根据中国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的相关文件,“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动以下领域的“突破发展”。
十大领域的突破状况 虽然《中国制造2025》官方文件没有具体设定量化的市场份额目标,但中国有一份相对更低调的非官方文件--《<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这份被广泛称为“绿皮书”的文件中详细列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例如,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目标为90%,移动通讯设备为80%,工业机器人为70%;集成电路(芯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目标为56%,通用飞机为40%,等等。 《南华早报》在今年4月从这些官方文件中整理出了《中国制造2025》所覆盖的260多项具体目标,并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超过86%的目标已经实现,另有一些目标预计将在今年或明年完成。同时,部分目标--如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已远远超出预期。” 鲁比奥今年9月也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完成情况发布报告。当中显示,该计划所涉及的十大关键领域中,有4项已被中国“成功征服“,有5项实现“部分完成目标”,有1项“完全失败”。 鲁比奥的评估--
四个领域“成功征服”
五个领域“部分实现目标”
一个领域“完全未达标”
与其他国家的产业政策有何不同? 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通过产业政策支持本国工业的国家。工业政策曾是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核心。东亚“四小龙”(包括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德国也在2013年推出了“工业4.0”计划。 “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工业化国家在自身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依赖于国家干预和保护主义政策。美国通过关税和补贴扶持新兴产业的成长,积极引进来自更先进国家的技术,并对外国投资实行严格监管,”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公共政策和全球事务学院的副教授克里斯汀·霍普韦尔(Kristen Hopewell)在《华盛顿邮报》中写道。 但是,《中国制造2025》的不同之处在于--
|
|
|
|
![]() |
![]() |
俄军血的教训:战争中,三大铁律不能违背 |
![]() |
莫迪赌错巴基斯坦,也错判了中国 |
![]() |
不愧是印度:“擦枪”未走火,军火却自爆 |
![]() |
朝鲜军人在俄视频,打破很多“傲慢与偏见” |
![]() |
快讯:中国等13国发表联合声明 |
![]() |
俄军血的教训:战争中,三大铁律不能违背 |
![]() |
莫迪赌错巴基斯坦,也错判了中国 |
![]() |
不愧是印度:“擦枪”未走火,军火却自爆 |
![]() |
朝鲜军人在俄视频,打破很多“傲慢与偏见” |
![]() |
快讯:中国等13国发表联合声明 |
![]() |
印巴局势紧张加剧 40架歼-35战机马上发货? |
![]() |
印巴战火烧旺之际 运-20途中降落巴基斯坦 |
![]() |
乌克兰终于把“和平谈判”变成了死局 |
![]() |
莫迪下令“坚壁清野” 印度这次动真格了? |
![]() |
埃及疑似变心 被曝转头就买韩国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