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家利益》:中国航母只承担“政治展示”作用 | |
| www.wforum.com | 2025-11-24 15:44:37 战局解码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美国《国家利益》11月22日刊发的涉华航母评论,堪称守成大国的叙事陷阱:一边不得不承认中国航母建造速度冠绝全球,电磁弹射等硬件已逼近甚至有望超越美国,一边抛出“经验差距论”,宣称即便2035年中国拥有6艘航母、004型航母性能超越福特号,仍难逃“政治展示”定位,至少需十年才能掌握真正的远洋作战能力。 这种看似专业的论调,实则是偷换概念的战略宣传,既掩盖了美国对中国海军发展速度的深层焦虑,也暴露了其对中美航母发展逻辑的根本认知错位。 美媒的核心论据充斥着双重标准与刻意漠视。文章反复渲染美国近百年航母经验的不可替代性,声称中国缺乏夜航实战、恶劣天气部署、长期远洋续航等关键能力,却选择性遗忘中国航母的起点与发展路径早已超越美国当年。 中国绝非从零起步,而是依托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直接迈入电磁弹射、五代舰载机、大型驱逐舰与高速补给舰配套的成熟作战体系。解放军海军通过十多年常态化亚丁湾护航、跨海区演训,已形成标准化远洋部署流程; 舰载机部队依托陆基模拟训练中心,实现飞行员规模化、体系化培养,这些现代海战体系下的实战化积累,绝非美国二战前螺旋桨飞机时代的“古董经验”可比。美媒将“经验”窄化为美国式单一路径,本质是不愿承认中国正以更高效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美国的“经验叙事”,本质是守成大国的心理慰藉与战略忽悠。为维系全球海上霸权的心理垄断,美国需要不断向盟友传递“中国威胁尚远”的信号,将“经验不可复制”作为掩饰自身焦虑的工具。 毕竟经验无法量化,最适合被拿来强调所谓“不可替代性”——当中国军舰数量追及时,美国强调质量至上;当中国武器质量逼近时,又转而鼓吹经验为王。这种不断切换的评判标准,恰恰说明美国真正忌惮的,是中国海军的成长速度已超出其战略预期。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号称经验领先的美国,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可靠性至今饱受诟病,而“从零起步”的中国福建舰,已率先实现电磁弹射五代机的成熟应用,用事实击碎了“经验至上”的神话。 中美航母的核心差异,在于定位与体系的根本不同,而非所谓“经验差距”。美国航母的核心任务是全球力量投送,需要维持全球热点地区存在,必然要求具备长期远洋部署、跨洋补给、全球响应的完整能力; 而中国航母的定位是服务区域安全,聚焦西太、南海和印度洋方向,承担海空防御延伸、区域稳定维护与利益保障任务,而非追求全球霸权。 中国拥有完整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作为外层防护,航母是体系作战的核心节点而非孤军奋战,无需像美国那样承担持续性全球巡航压力。美国将自身全球霸权的航母标准强行套用在中国身上,这种错位比较得出的结论,自然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中国海军的学习速度,早已颠覆美国对“经验积累”的传统认知。美国从蒸汽弹射首次应用到成熟操作耗时数十年,而中国从无到有实现电磁弹射仅用十多年; 美国航母编队体系化建设跨越半个多世纪,中国则在统一标准、工业赋能的背景下,快速形成“航母+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核潜艇”的完整作战体系。 这背后是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是现代工业体系与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效率革命——当装备迭代、训练体系、工业支撑形成合力,经验积累无需重复美国式的漫长试错。正如中国用几十年走完西方两百多年的工业革命道路,中国航母的发展也注定以自身节奏实现超越,而非亦步亦趋追随美国老路。 美媒的“酸评”,终究挡不住中国海军的崛起步伐。所谓“政治展示”的论调,既低估了中国航母的实战能力,也忽视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与区域和平的坚定决心。中国航母的发展从不以挑战美国全球霸权为目标,但也绝不接受美国用“经验论”设置的发展枷锁。 随着004型航母等新装备的推进,中国海军将继续以体系化优势弥补阶段性不足,以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发展路径,构建起维护国家利益与区域稳定的海上屏障。美国若仍沉迷于“经验优势”的自我麻醉,只会在战略误判中错失正视中国海军崛起的机会。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1000:30!俄乌遗体交换比例太悬殊 | |
| LCA在众目睽睽下坠机 飞行员犯下致命失误 | |
| 光辉出口未成先坠机 枭龙全场躺赢签大单 | |
| 1979年中国集结700架飞机,不敢起飞? | |
| 印度坠机最新消息 是谁害死了飞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