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辉出口未成先坠机 枭龙全场躺赢签大单 | |
| www.wforum.com | 2025-11-22 17:29:06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1日下午2时10分,本应是印度“光辉”战斗机在迪拜航展上一展英姿的表演,最终却以一场令人目瞪口呆的坠机事故收场。当时,飞机在空中失控、瞬间栽入沙地,现场浓烟滚滚,画面被多家参展媒体全程拍摄记录,印度代表团当场陷入集体震惊。 而就在几天前,大量印度军迷和社交平台账号仍在高调嘲讽——他们称“枭龙战机只能做静态展示,不配起飞”,甚至有账号毫无掩饰地奚落巴基斯坦航空工业“只剩外壳”。然而,短短72小时内,这些账号要么删帖,要么注销,原本喧嚣的网络舆论瞬间归于沉默,一张张“倒戈删号”截图在巴基斯坦论坛成为热帖。 与坠机几乎同步,巴基斯坦媒体第一时间反应迅速。“Samaa电视台”刊出专题报道,采访了多位巴方航空军事专家,将这起失控事件定性为“印度国防工业体系的结构性灾难”。 受访的巴基斯坦国防分析人士扎伊汗·汗直言,“这起坠机不是意外,是印度一贯低效国防工业的集中体现。”他特别引用了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早在2025年2月对“光辉”战机制造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公开批评,指出:“连军方高层都不掩饰其失望,印度航空工业距一线标准仍差之甚远。” 与此同时,迪拜航展现场流传出的照片显示,出事前数日,“光辉”战机就有明显的机身液体渗漏痕迹,有专业人士称为“疑似油液泄漏”。然而并无任何迹象显示印方在此之后做出维修或替换。巴空军退役准将马苏德·汗指出:“这不是突发问题,而是多年积弊的结果。问题未被正视,坠毁只是迟早。” 二十年打磨的光辉,一架没出口“光辉”战斗机的失控坠毁,不只是一次航展上的尴尬事件,更是印度对外军售信心的系统性崩盘。从2001年首飞、2006年被宣布具备作战能力,到今天已过去20余年,这款号称“印度自主研发”的四代轻型战机,始终未能打进任何一场实战,也没有赢得任何一份实质性出口合同。 印度政府为“光辉”战机投入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预算,试图将其打造成“印度制造”神话的象征。然而20年过去,该机型在国际市场仍是一纸空白。尽管印度媒体常年鼓吹“巴西已表达浓厚兴趣”“斯里兰卡有望购买”等乐观消息,但至今未见任何国家官宣签约。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坠机当日,印度《欧亚时报》仍在刊文称“拉美客户看好光辉”,然而这些说法被查无实据。 更关键的是,该战机在设计理念、气动布局、航电整合和维护体系上,始终未摆脱“拼凑工程”的评价。“光辉”多次被印媒自诩为“对标JF-17枭龙”,但巴基斯坦这款联合研制的轻型战斗机,不仅已在实战中完成任务部署,还实现了多国出口、批量服役。 枭龙拿下新订单就在印度方面尚未从坠机冲击中恢复之际,巴基斯坦方面则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完成“对照”:公开宣布新一笔“枭龙”战机的出口协议。 11月20日,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局(ISPR)对外发布声明称:“一个友好国家与巴基斯坦政府签署了采购JF-17战机的谅解备忘录(MoU),标志着巴航空工业新的出口里程碑。”虽然该声明未透露具体国名,但有分析推测可能是阿塞拜疆或一东南亚国家的新一轮增购。 此时此刻,这一消息的时间节点格外关键:距离“光辉”坠毁仅24小时。现场观众刚刚看完印度主打机型的当众爆雷,又看到巴方稳稳签下订单,甚至无需飞行表演,仅靠“实战成果+出口信誉”即赢得买家青睐。 枭龙战斗机目前已出口至缅甸、尼日利亚等多国,并在若干地区实战中使用。它并不以“高科技炫技”取胜,而是凭借稳定性能、成本效益和快速维护能力,构建了强大的海外信任基础。这些恰恰是“光辉”战机所缺乏的核心指标。 印度自证失败的全程记录从光辉战机表演前的张扬,到坠毁后的集体沉默,印度航空工业体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崩塌。此前大张旗鼓炒作“国产神话”的印度网络、媒体与军工代表,如今不得不面对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光辉无法起飞,更无法推销。 社交媒体上,大批此前热衷嘲讽枭龙的印度账号突然变得安静。过去几日疯狂转发、攻击巴基斯坦军机性能的贴文迅速下架,个别知名账号甚至注销,形成了一种“群体性删号”现象。 而巴基斯坦媒体则利用这一时机高调呈现对比。一张流传甚广的航展照片显示:前景中,巴方展位的枭龙战机静静伫立,背景里,光辉的残骸正燃起黑烟。评论区集体刷屏:“谁才是能飞的战机,谁在台上失控,全世界都看到了。” 马苏德·汗准将在电视专访中一针见血:“印方已经习惯了用语言工程制造军事形象,但军事工业不能靠虚构支撑。这一次,全世界都被迫接受了一个现实。” 迪拜航展是全球军工竞赛最重要的舞台之一,参展不仅是展示能力,更是角力信誉。而2025年的这一场,巴基斯坦用一纸订单和一张冷静的战机照片完成了反杀,印度却在自己的主场剧情中崩盘。 光辉坠毁,不止是一次航展事故,更是一次“国产幻想”的崩塌;枭龙夺单,不止是商业胜利,更是“技术积累+实战验证”路径的胜利。 嘲讽枭龙的声音,被浓烟掩埋。能飞的战机没开口,却赢下了现场;说得最响的那架,如今只剩废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