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军工还在硬撑 | |
| www.wforum.com | 2025-11-19 03:36:5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乌克兰真理报》采访了欧洲政策分析中心和萨拉托加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帕维尔·卢津,作为这方面专家,或许能给读者们解答诸多疑问。 俄罗斯将国防工业基础描绘成“伟大而强大的”国家支柱,每年能够生产数千辆坦克、导弹和飞机。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描述与现实相符,因为乌克兰守军每天都要面对数千枚俄罗斯制导航空炸弹、弹道导弹和攻击无人机。 在某些情况下,俄罗斯武器生产的实力通过对“奇迹武器”的说法而被夸大,例如“海燕”核动力导弹、“大洋洲”中程弹道导弹、最先进的苏-57战斗机等等。 但在其他方面,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也出现了短缺:过时的T-62坦克在战场上越来越常见,苏联时代的储备物资正在减少,军方越来越依赖来自朝鲜的低级炮弹和火炮。 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的封闭性使得外界难以调查该领域内部的运作情况。宣传机器不断吹捧地方军工厂的“实力”,掩盖了该行业的真实状况。 为了揭开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的真相,《乌克兰真理报》采访了欧洲政策分析中心和萨拉托加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帕维尔·卢津,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该领域。 本文并非着重探讨无人机,因为无人机属于一个独特且研究不足的类别,需要单独分析。本文主要关注常规武器生产,这对于俄罗斯的技术优势至关重要。 01 亏损企业的重新武装 2022年2月,俄罗斯军队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对乌克兰发动战争。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一直在持续进行军备更新。白杨-M导弹正是在那个年代开发的,并在90年代末开始研发伊斯坎德尔导弹。 与此同时,12艘新型核潜艇的建造工作也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当美国资助苏联时期潜艇的处置工作时,俄罗斯却在建造新的潜艇。 当然,并非所有计划都得以实施——资金和组织方面的挑战阻碍了进程——但整个过程仍在继续。 苏-27战斗机在2000年代和2010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而巡航导弹则开始在1980年代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研发。 随后,俄罗斯启动了两项雄心勃勃的重整军备计划,分别从2011年至2020年和从2018年至2027年实施。 在此期间,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投资约20万亿卢布(约合2460亿美元)。这些计划涉及部队现代化、新系统研发、装备采购和新建车间等。 那么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由哪些部分组成?其中有多少家私营企业,又有多少家由国家控制? 2022年,俄罗斯拥有1356家国防相关企业。其中大部分隶属于国有企业集团: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公司(Rostec)、战术导弹集团公司(KTRV)、联合造船集团公司(USC)、金刚石-安泰公司(Almaz-Antey)、俄罗斯航天集团公司(Roscosmos)和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 这些集团公司就像一个个“俄罗斯套娃”,由数百家工厂、法人实体和研发机构组成,并且还在不断吸纳新的公司。 还有一些名义上的私营公司,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私有化过程中,国家通过代理所有权实现控制。 在真正由私人创办的公司中,ZALA Aero(Lancet 和 Zala 无人机的制造商)脱颖而出。 该公司自主研发产品并获得订单,但一旦成为无人机生产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便被卡拉什尼科夫集团收购——它无法拒绝。 简而言之,一切都在国家控制之下。 Zala无人机 俄罗斯国防企业为国家创造了多少收入? 过去十年,几乎整个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普遍的无利可图。 2019年夏季,不良贷款总额约为7000亿卢布(约合86亿美元),而整体信贷负担超过2万亿卢布(约合246亿美元)。 这一负担持续上升,尤其从2022年开始。 到2010年代末,俄罗斯主要的国防企业——包括莫托维利哈、库尔干机械制造厂、乌拉尔车辆厂,甚至联合航空制造集团(主要战斗机制造商)——都已难以为继,最终被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收购。 只有少数几家企业,例如沃特金斯克导弹厂,得以幸存。 克里姆林宫意识到国防工业无利可图,于2010年代下令,到2027年,国防工业一半的产量必须用于民用领域。 然而,这些民用产品难以与进口产品竞争,导致业内许多人表示“战争会毁掉这一切”。 多年来,追踪俄罗斯武器出口的主要数据来源有两个:俄罗斯联邦的官方数据和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估算数据。 两者的数据一度几乎完全一致,但这种情况在2010年代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武器出口额约为150亿美元,而SIPRI的估算值约为每年70亿美元。 原因在于俄罗斯对出口进行了补贴,实际上是免费提供武器。提供出口融资的俄罗斯对外贸易银行(VEB Bank)以卢布计价,提供年利率约为2%的贷款。款项可以在武器交付后进行。 例如,印度正是按照这些条款签署了一份S-400防空系统的合同,付款计划在2024年最后一批交付完成后开始。 然而,2022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交付过任何产品,因此印度不太可能已经开始付款。土耳其的情况也类似,而交付给白俄罗斯的产品几乎完全是免费的。 熊叔的理解,就是合同金额,应收账款,以及实际现金流的财技。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印度(在S-400导弹系统交易之前)、阿尔及利亚和越南都曾实际购买过俄罗斯武器。 如今,俄罗斯武器出口总额约为每年10亿美元,因为生产设施主要致力于满足战争订单需求。 简而言之,俄罗斯军工企业一直在亏本经营。 被摧毁的S400系统 战争爆发以后,整个国防工业开始增长。装备、炮弹、导弹以及后来的无人机产量均有所增加。但这是否意味着国防工业基础已经完全摆脱了危机? 一些公司受益于较低的基数效应。例如,在2010年代,乌拉尔车辆厂对其生产设施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每年维修150-160辆坦克,并每年生产约30辆新坦克。 2020年代初期,随着合同到期,生产速度放缓,而原计划小批量生产最先进的“阿玛塔”坦克的计划也因新冠疫情而推迟。 战争爆发后,随着政府指示“不,伙计们,现在不生产‘阿玛塔’——我们正在从仓库里取出装备,进行修复和升级,然后投入使用”,生产速度又恢复了。 与2021-2022年相比,许多公司似乎都在增长。然而,如果以 2013-2014 年为基准,情况则有所不同。 到2024年底,2020年出现的乐观情绪已经消失殆尽。 2025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但很明显,低基数效应已经消退,库存正在减少,扩大劳动力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某些生产领域确实在扩张——特别是导弹、炮弹和无人机。 关于对俄罗斯军工复合体实施制裁的有效性,一直存在诸多争论和质疑。这些制裁是否有效?还是应该加大制裁力度? 制裁正在发挥作用,削弱了俄罗斯的能力并增加了其开支。然而,要制定新的制裁措施却并非易事。 首先,我们需要帮助乌克兰研发和批量生产武器,以摧毁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工厂。 其次,与其让律师去追查一些来路不明的油轮(这里指的是莫斯科用来规避西方自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对其能源部门实施的限制的“影子舰队”),不如推动全面能源禁运更有意义。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乌克兰加大了远程打击力度。哪些地点能最有效地阻碍俄罗斯的武器生产? 它可能会袭击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火药工厂:坦波夫、喀山、彼尔姆等等。 它可能会打击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例如新莫斯科夫斯克的 Azot 工厂和别列兹尼基的 Azot 工厂——这两家工厂生产浓硝酸,浓硝酸是火药的关键成分。 位于新莫斯科夫斯克的氮肥厂在六月份遭到袭击,导致产量下降。不过,该厂后来得到了修复。 用无人机彻底摧毁一家工厂或车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威力更大的弹药——但即使是那次袭击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采取不对称行动是可能的。例如,如果沃罗涅日的KBHA航天中心和萨马拉的库兹涅佐夫航天中心被摧毁,俄罗斯将失去图-160轰炸机和运载火箭所需的发动机。 不对称之处在于,如果再次袭击乌克兰的幼儿园或医院,俄罗斯将失去太空飞行能力。 针对炼油厂和牵引变电站的行动也可以继续进行——正如现在正在发生的那样——通过燃料供应、其他石化产品和物流问题来削弱俄罗斯。 02 工厂面临劳动力短缺,但员工积极性很高 政府声称到2022年,国防工业基地有200万名员工,但我的计算结果显示,这个数字更接近150万至160万。 人员素质方面仍存在疑问:大多数员工是普通工人,而工程师和科学家严重短缺。员工平均年龄为43岁,35%至40%的员工接近或已超过退休年龄。 一名工人可能只有20岁,而一名设计工程师可能已经退休。年轻工程师的准备程度较低——许多合格的专业人员已经离职,进入这个行业的大多是能力较弱的学生。 工厂提供的月薪约为10万卢布(约合1231美元),高于之前的6万卢布(约合738美元),但每周工作时间从40小时增加到70小时。 如果按小时计算,实际工资几乎没有变化。 2022-2023年,人们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免服兵役上。 如今,激励措施则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出现。此外,俄罗斯还限制公民进入大学,以便更多年轻人能够直接进入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从而获得工厂工作机会。 由于约有 150 万蓝领工人因应征入伍或成为合同兵而离开经济领域,因此很难找到工人。 您如何评价俄罗斯的设计能力? 我记得曾采访过一位大约34岁的年轻工程师,他是伊万诺沃机床厂的总设计师。 在采访中,他说他最大的成就是成功仿制了一台捷克机床——这充分说明了机床设计能力的不足。 虽然有些设计机构确实会创造新产品,但它们更常以现有技术为基础进行开发。 在我们的战争中,胜利不仅取决于技术能力,还取决于大规模生产 ——即所有参与方的协调努力。 您认为哪一方更擅长扩大生产规模? 你看,俄罗斯仍在生产坦克——虽然很困难,但他们确实在生产。相比之下,乌克兰主要专注于维修。 就自行火炮(例如博赫达纳自行榴弹炮)而言,情况则恰恰相反:乌克兰可以依靠其合作伙伴,并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身生产,而俄罗斯则没有这种选择。 它依赖于朝鲜,而朝鲜的产品质量令人质疑。 扩大生产规模的挑战在于,产量越大,不合格率就越高。在俄罗斯,一切都由国家控制,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这限制了灵活性和快速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 而在乌克兰,企业拥有更大的运营自由度,能够更有效地扩大生产规模。 然而,俄罗斯的优势依然在于其集中化、资金来源和积极性。、 毕竟,当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支持这场战争时,就不能仅仅称之为普京的战争。 03 “已经不可能恢复到2022年的发展水平了。” 一份泄露的乌拉尔车辆厂计划显示,10年后他们只能生产出在乌克兰损失的一半坦克。 为什么他们不能完全弥补损失? 坦克不仅仅是履带上的金属部件,它还包括炮塔、火炮、发动机和控制系统。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一切都取决于人员和设备。 即使乌拉尔车辆厂能够以某种方式每年生产200-300辆新坦克,也需要数十年时间和大量的径向锻造机。 他们可以尝试自己制造机器或与其他国家合作,但质量会受到影响。 就坦克而言,这一点显而易见。但为什么俄罗斯如此依赖现有的火炮库存,而不是生产新的火炮呢?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炮管质量以及奥地利径向锻造机的数量。 一种解决方案是标准化——放弃多种口径,统一采用152毫米口径。 目前尚不清楚俄罗斯是否会放弃“天星”、“孤子”和“秋尔潘”系统,转而集中精力研发“姆斯塔”和“马尔瓦”等152毫米自行榴弹炮。 另一种可能是,他们坚持认为重炮旅是必要的——正如之前的理论所规定的那样——并会不惜一切代价推进生产。 炮弹产量如何? 从火药行业的表现来看,他们似乎不太可能提高目前的生产效率。 此外,朝鲜过去两年一直在向俄罗斯供应炮弹,这也表明俄罗斯难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此外,从美国更加透明和易于获取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扩大炮弹生产规模似乎比增加推进剂装药的生产规模更容易。 我不认为俄罗斯能够持续每年生产超过两百万发炮弹。他们或许可以通过修复和翻新库存来勉强生产更多炮弹,但这无法替代大规模生产。 俄罗斯在黑海遭受部分舰艇损毁后,能否挽回损失? 俄罗斯不生产巡洋舰,作战登陆舰的生产也面临诸多难题。护卫舰的建造则受制于发动机问题,这些问题自2014年以来仅得到部分解决。 然而,俄罗斯确实生产小型导弹舰——巡航导弹的运载舰——而且很可能会继续生产。 核潜艇和柴电潜艇的生产也将尽可能继续下去。 与其他行业相比,飞机制造业似乎是最稳定的。但实际上,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帕维尔·卢津写过一篇关于战略航空的文章。工厂每年仍然交付大约12架各种类型的战术飞机。 苏-30/34/35的现代化改造项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些航电部件现在可以国产化,而另一些仍然需要进口。 直升机的产量很小,每年大约只有10-15架。卡-52和米-28直升机甚至在全面战争爆发前就面临技术问题。 一方面,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直升机;另一方面,它们极易受到便携式防空系统的攻击。 俄罗斯航空兵对乌克兰构成的最大威胁之一是制导航空炸弹。 在俄罗斯,这项工作由俄罗斯国家导弹设计局“彩虹”(GosMKB Raduga)负责,该设计局规模庞大,拥有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员。 因此,这并不算什么特别之处。他们过去很可能也接触过缴获的西方制导炸弹模型,并将其作为参考。 我们正目睹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生产的快速增长。那么,俄罗斯制造商的情况如何呢? 这类工厂遍布各地。它们是与当地权贵勾结的组装厂,使用印度进口零部件组装无人机。根据型号不同,产量可达数万架甚至数十万架。 除了提高无人机和炮弹的产量,俄罗斯也开始生产更多导弹。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很难说。我怀疑他们当时储备了大量用于巡航导弹的R95-300发动机。 有迹象表明,鄂木斯克并非如今TRDD-50发动机的唯一生产商——雷宾斯克和莫斯科可能也在供应零部件。 弹道导弹的情况也很复杂。如果“亚尔斯”导弹的产量下降,剩余的固体燃料可能被转用于“伊斯坎德尔”导弹。 但这只是我的推测——或许我的同事们有更清晰的解释。 俄罗斯最近推出了“海燕”导弹,据称凭借其核动力发动机,该导弹能够无限期飞行。但它真的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吗? “海燕”巡航导弹本质上是虚构的。设计一款足够紧凑、可搭载于巡航导弹上的核反应堆几乎是不可能的。 它更像是一种炫耀和恐吓敌人、扰乱敌人方向、打击敌人士气的尝试。 俄罗斯国防工业基础是否会开始衰落?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情况是否正在发生? 最终,战场会证明哪些技术行得通,哪些技术行不通。 我们或许还会看到技术简化,以及更多采用价格低廉的印度产零部件的解决方案问世。 即使俄罗斯人希望回到2022年1月,但那是不可能的。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技术简化:用装甲车辆,甚至可能是轮式坦克,来取代BMP步兵战车。 他们会继续生产能够胜任其任务的飞机、导弹和无人机。但产品范围缩小也意味着工厂数量减少,这会带来政治风险——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 然而,失去资金或国防工厂的潜力并不能保证战争结束。只要有政治意愿,克里姆林宫总会找到继续战斗的办法。 |
|
|
|
|
|
|
| 四川舰海试归来!感慨:这不就是航母吗 | |
| 日本自卫队涉台能力分析 | |
| 东海局势再度紧张 中国连夜亮出狠家伙 | |
| 巴基斯坦准备两线作战 歼-10这次有麻烦了 | |
| 波克罗夫斯克陷落对俄乌双方意味着什么? |
| 四川舰海试归来!感慨:这不就是航母吗 | |
| 日本自卫队涉台能力分析 | |
| 东海局势再度紧张 中国连夜亮出狠家伙 | |
| 巴基斯坦准备两线作战 歼-10这次有麻烦了 | |
| 波克罗夫斯克陷落对俄乌双方意味着什么? | |
| 朝鲜拒绝中国歼-10,转投苏-57怀抱 | |
| 普京到底能不能拿下红军城?我问了大师 | |
| 彭加木失踪惊天真相“感动中国人物”被凶杀 | |
| 中日军方隔空对峙 海上自卫队发视频挑衅 | |
| 啊,又一艘“濒海战斗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