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回制海”——航母编队的发展历程 | |
| www.wforum.com | 2025-11-08 15:12:47 阿隆随录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战斗装备,并为其提供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航母自诞生以来,在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初露锋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显身手,到近期几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充当主角,日益为各海军国家所重视。航母的“前沿存在”、不受约束的“无限基地使用权”,以及快速反应能力,是其他军事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受到历届美国政府的青睐。 航母作为美国海军最重要的水面兵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由于自身防御能力有限,航母多以编队形式参加战斗,目的是通过优化配置和组合,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信息共享、密切协同、攻防兼备、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海上作战体系。2020年12月,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联合发布《海上优势:以一体化全域海上力量制胜》战略文件,明确“发挥海上控制优势,重点加强航母编队等机动打击部队”。美国航母编队编成是美国海上军事战略、装备发展水平和兵力运用思想的集中体现,包括基本编成、临时编成两种,其中基本编成是冷战后的一种固化构成形式。研究美国航母编队基本编成的发展历程及演进动因,对航母编队建设运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美国航母编队基本编成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在二战时期还是冷战时期,美国海军都没有常设或单独编制的航母编队,而是主要根据任务、目标等多种因素,从各舰队临时抽调航母及护航舰艇组成航母特混编队。冷战结束后,美国航母编队基本编成逐步形成(相对固定,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并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和21世纪第1个十年、第2个十年先后经历了4次较大调整。 1.1首次探索固化基本编成 1992年,美国海军以航母为核心将主战舰艇编为12个常设的航母战斗大队,每个大队保持12~15艘舰艇,包括1艘航母、8~12艘水面舰艇、2艘攻击型核潜艇等。这种编成维持1年后,舰艇数量调整为10艘,包括1艘航母、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2艘攻击型核潜艇、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或同类舰船。此时,航母之间的排水量差别较大,配属舰载机联队的构成不统一,包括制空型F-14、攻击型A-6、制空与攻击型F/A-18、反潜型S-3B等舰载机。除“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外,其他水面舰艇并未实现“宙斯盾”化。驱逐舰主要为反潜型的“斯普鲁恩斯”级,兼具较强的对陆攻击能力,对空则只能进行点防御。总体来看,这种编成侧重于制空、对面攻击和反潜,防空作战能力有限。 1.2首次法规明确基本编成 随着1993年调整的航母编队基本编成逐步被美军认可,1995年颁布的《海军作战部长指南》(简称316)首次明确规定了航母编队的基本编成,即1艘航母、6艘水面舰艇(至少3艘“宙斯盾”化、4艘能垂直发射“战斧”导弹)、2艘攻击型核潜艇(至少1艘能垂直发射“战斧”导弹)、l艘多用途舰队补给舰。此时,配属的舰载机联队包括50架战斗/攻击机(机型未明确)、4架E-2C预警机、4架EA-6B防空压制/电子战飞机、2架ES-3A电子战飞机、8架S-3B反潜机、6架H-60系列直升机。总体来看,这种编成仍然侧重于制空、对面攻击和反潜,对陆攻击、防空作战能力有所增强。 1.3面向快速反应优化基本编成 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为提高航母编队的快速反应能力,美国海军全面调整基本编成,并在2010年颁布的新版《海军作战部长指南》(简称316B)中进行了明确,即1个航母编队包括1艘航母、5艘水面舰艇、l艘攻击型核潜艇(能垂直发射“战斧”导弹),不再强制要求编入补给舰,同时首次对配属水面舰艇、潜艇、舰载机联队的构成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详细规定。此时,水面舰艇中,至少4艘具备反导/防空能力、3艘能垂直发射“战斧”导弹、2~3艘能发射“鱼叉”导弹、2艘装备拖曳阵列声呐;舰载机联队包括4个战斗/攻击机中队共约44架F/A-18(通常配备不少于2个中队的F/A-18以做好伙伴加油准备),1个早期预警中队约4架E-2C或5架E-2D预警机,1个电子战中队约4架EA-6B或5架EA-18G电子战飞机,以及2架C-2A运输机等。总体来看,这种编成侧重于制空、对面攻击和防空反导,防空反导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1.4应对未来新威胁调整基本编成 为应对新世纪海上面临的新威胁,美国海军对航母编队的基本编成作了明显调整,并在2017年颁布的新版《海军作战部长指南》(简称316C)中进行了明确,即1个航母编队包括1艘航母和5~7艘大型水面舰艇(驱逐舰或巡洋舰),不再强制要求编入攻击型核潜艇。此时,水面舰艇均“宙斯盾”化,且至少3艘能垂直发射“战斧”类导弹、3艘能发射“鱼叉”类导弹、4艘装备拖曳阵列声呐。舰载机联队的配置与316B类似,但4个战斗/攻击机中队将配备F-35C,且至少1个中队具备海军一体化火控防空,即NIFC-CA(NavalIntegratedFireControl-CounterAir)能力,早期预警中队首选具备NIFC-CA能力的预警机,电子战中队配备约7架EA-18G电子战飞机。总体来看,这种编成虽然也侧重于制空、对面攻击和防空反导,但防空反导的整体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2 美国航母编队基本编成的演进特点及动因 美国航母编队基本编成在上述发展历程中,始终以海上控制为首要目标,通过全面加强攻防作战能力夺取综合制权;以航空兵攻势作战为重心,注重提高舰载机的出动架次率和持续打击时间,充分发挥空中优势和制海威力;以高新技术集成运用为驱动,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实力,抵消对手海上力量发展。 可以说,美国航母编队的基本编成调整和作战能力提升,受到海上作战需求与国防科技发展的共同牵引和驱动,新入役的“福特”级航母是电磁弹射、舰载无人机、综合电力管理、一站式航空保障等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是新世纪世界航母的新标杆,其作战能力无疑更适应未来智能无人战争的形态样式。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演进逻辑和前后承接关系,只有把握其中规律,才能更好地预测未来。下文主要从战术、技术性能的视角深入分析美国航母编队基本编成演进。 2.1 兵力配属规模明显收缩,但适应新任务的作战能力得到提升 与冷战期间相比,美国航母编队规模明显收缩,且总体呈缩小趋势,这与美国海军兵力总体规模持续缩小的趋势相吻合,与其战略转型、自身能力发展、海上威胁变化等存在一定联系。首先,冷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的国际战略格局不复存在,美国的海洋霸权地位得到巩固,美国海军战略因此发生转型,航母编队的使用方式从夺取制海权向使用制海权转变。美国海军乃至国防部认为,类似珊瑚海、中途岛海战的海上大编队间战斗的发生概率很低。其次,随着“宙斯盾”系统、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的普及,以及舰载武器性能、指挥通信能力和各类天基信息支援平台性能、规模的提升,配属兵力的控制范围大幅扩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量需求。最后,攻击型核潜艇、补给舰等相关舰艇虽不再配属航母编队,但通常会在执行任务时临时编入提供相关支持。美国航母编队虽然收缩了配属兵力规模,但基于新威胁适应新任务的作战能力得到提升,可遂行远程大规模对陆攻击、NIFC-CA、反临反卫、跨域无人集群防御等任务。 2.2 水面舰艇规模相对稳定,功能由反潜、对陆攻击到攻防并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航母编队一直保持5~7艘水面舰艇。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编队持续建设发展,遂行各种任务的战术运用规则逐步明确,护航水面舰艇的数量需求、配属阵位、战术机动等也逐渐固化。随着美国海军战略转型以及军事科技发展,各属舰搭载的武器装备变化较大,功能上由侧重反潜、对陆攻击向攻防并重转变。例如:为了实施“由海向陆”,要求大部分水面舰艇可垂直发射“战斧”导弹,以更多地用于对陆攻击;为了实施“重回制海”,所有水面舰艇都将装备远程反舰导弹(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简称LRASM)。LRASM导弹具备超声速和高度隐身化、智能化等特征,对手难以发现和拦截。后续,航母编队水面舰艇还将装备射程超过2000km的反舰型“战斧”导弹、可高超声速反舰的“标准-6”导弹等。为了应对潜在对手不断提升的海上“拒止”能力,水面舰艇加速普及NIFC-CA系统,大幅拓展防空导弹拦截范围,形成复杂海战环境下的远程掠海拦截能力。此外,还将引入定向能武器、电磁炮、超高速炮弹等新质手段,用于加强中近程防空能力。 2.3 舰载机构成不断优化,由单功能、多机种向多功能、少机种转变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战略逐步调整,先后提出了“由海向陆”“重回制海”的目标,舰载机的功能、类型据此不断优化。为了给航母编队实施“由海向陆”联合作战提供较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并降低舰载机的保障复杂度,美军削减F-14战斗机、A-6攻击机,增加F/A-18战斗/攻击机的数量,后续将配备更先进的F-35C战斗机,凭借其态势感知和隐身优势,先敌发现、先敌开火,或分担预警机的侦察、指挥职能,引导其他舰载机和属舰攻击,自身仍保持隐蔽。由于俄罗斯核潜艇活动程度较苏联出现了断崖式下降,客观上导致原有的航空反潜兵力失去用武之地,为此,美军削减固定翼S-3B反潜机的数量,改由舰载多用途直升机兼顾航空反潜任务。此外,为提升编队的体系防空作战能力,至少有1个战斗/攻击机中队具备NIFC-CA能力,同时首选具备NIFC-CA能力的预警机,并配备7架EA-18G进行电子防空,后续可能新增1个MQ-25A无人加油机中队(4架),显著拓展各种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并解放被加油任务占用的舰载战斗机。 2.4 潜艇配属逐步从有到无,将主要依托外部兵力应对水下威胁 在美国航母编队基本编成的发展历程中,配属潜艇的数量变化最为显著,这体现了其灵活多变的水下威胁应对方式。1995年颁布的316版指南,明确配属2艘攻击型核潜艇;2010年颁布的316B版指南,明确配属1艘攻击型核潜艇;2017年颁布的316C版指南,不再要求编入攻击型核潜艇,这与以往的基本编成变化较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国海军大区域立体反潜作战理念的具体体现,即美军主要依托侦察卫星从源头开始监视跟踪敌潜艇兵力行动,辅以音响调查船、海底声呐基阵等水下预警手段,发现潜艇后调动全球海外基地以及盟友大量部署的P-8A、P-3C、P-1等岸基反潜巡逻机为美国航母编队在任意海区提供可靠的反潜保障。另一方面是潜在对手潜艇的静音性能不断提升和无人潜航器等新型水下威胁的出现,限制了美军攻击型核潜艇对潜探测距离。这些潜艇部署在编队外围,难以有效达成大范围感知、驱离敌潜艇的目的,而对手编队利用水面舰艇的拖曳阵列声呐、反潜直升机等,可形成较为严密的中近程反潜屏障。 2.5 智能无人技术逐步应用,“基本编成+”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智能无人装备的技术逐步成熟,其高效费比、无人员伤亡、可突破有人极限等优势日益凸显,美国海军未来舰队有人平台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新入役“福特”级航母可利用电磁弹射大幅拓宽舰载机质量等优势,还可搭载各型无人机作为其编队有机组成部分,如MQ-25A无人加油机、多任务构型的无人作战飞机以及搭载模块化载荷的MQ-8C无人直升机等。同时,临时编入无人平台还能增强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及任务灵活性,如可遂行反潜、扫雷、电子对抗、弹药补给等任务的无人船,能投送多个载荷的大型无人潜航器等。此外,大型无人机如MQ-4C无人侦察机等还能利用主被动结合的多传感器提供持续广域的侦察监视能力,并能与E-2D预警机、F-35C战斗机等有人飞机组网探测,与P-8A反潜巡逻机高效协同等。未来,随着LRASM等防区外智能武器的列装,航母编队将具备自主发现、识别、选择目标的远程攻击能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和外部信息赋能,航母编队的指控系统将逐步具备智能化特征,高效指挥作战,实现编队整体攻防作战能力跃升。 2.6 基本编成不针对高端海战,高威胁环境下仍需保持较大规模 航母编队具有优越的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投送能力以及战场生存能力,常被用于表达外交关切或展现外交、战略决心,是美军在危机初期最重要的应对手段,在缺乏陆岸基地的对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冷战结束后,美军参加的都是较低烈度的局部战争,航母编队面临的威胁较小,加之武器装备不断发展,客观上具备了缩减编队规模的条件。此外,随着全球部署任务增加,美国海军需要更多的水面战斗群,这也促使它从多个航母编队中抽调部分水面舰艇,编入以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远征打击群。美军认为西太平洋是威胁最大的区域,在该海域部署的航母编队一直都维持着较大规模,这可从美军参加“英勇盾牌”“马拉巴尔”“环太军演”等演练活动的航母编队部署得到印证。 3 启示 总体上看,美国航母编队基本编成是随着国家安全威胁、海军作战任务、体系能力需求、装备技术水平、全球兵力部署等的发展变化而动态调整的。其中:作战能力需求是直接牵引,如随着潜在对手海上攻防作战能力显著增强,航母编队不断提升一体化防空反导、远程反舰等能力;装备技术水平是关键驱动,如电磁弹射与阻拦技术显著提升舰载机出动能力、F-35C隐身舰载战斗机显著提升编队制空与防空能力等;海外基地与盟友是重要支撑,如利用遍布全球的机场支持P-8A反潜巡逻机为编队提供大范围搜索跟踪与打击能力、MQ-4C无人侦察机为编队持续提供海上广域侦察监视能力等;平战区分是重要特征,基本编成是编队日常演训和应对较低威胁时的兵力构成,在应对较高威胁时将按需增加配属兵力,并快速形成作战能力。 近年来,美军持续进行高端战争设计和相关作战概念开发,其航母编队运用方式与历次演习训练实践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从以抵近对陆攻击为主调整为以防区外制空、制海和信息支援作战为主,支撑前沿小型编组的“海上分布式作战”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等。 3.1聚焦军事需求牵引 美军聚焦海军战略,根据海上方向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和海军所赋予的使命任务,创新海上作战概念,结合装备技术发展趋势、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发展等因素,基于多样化作战任务构建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需求框架,生成科学合理的能力需求方案,根据需求持续优化编队编成,确保美国航母编队在海上充分发挥综合作战效能,有效履行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 3.2加速高新技术转化 美军抢抓机械能、化学能向电磁能变革的技术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在电磁能武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领域的领先优势,装备电磁弹射/拦阻系统、综合电力系统等,大幅增强编队整体攻防和持续作战能力;紧盯未来智能、无人装备发展趋势,加速发展舰载无人机、无人潜航器、跨域无人平台等无人装备,以及智慧作战指挥信息系统等,大幅提升编队攻防作战能力。 3.3强化编队外部支撑 美军构建以侦察预警、通信、导航、测绘、海洋环境等卫星为主体的全球网络信息体系,满足编队海战场感知、全域指挥通联等要求;构建以海外基地和能补给油料、淡水、食品、药品、零配件、弹药的综合补给舰等为主体的保障体系,满足编队前沿部署、持久存在等要求;构建以战略轰炸机等为主体的支援掩护体系,满足编队远程打击、空中掩护、信息攻防等要求。 3.4注重平战一体运用 美军坚持以战领建,强化战建统筹。平时,以各建制单位为组训主体,构建“常设编组”训练模式,实施行政与作战的一体控制;战时,根据作战对手、冲突样式、对抗烈度等情况,灵活动态调整航母编队配属兵力规模与编成样式,如优化舰载战斗机、预警机等机种配比,有效遂行作战任务。 4 结语 经过十余年建设探索,中国航母力量虽已初具规模,但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中。美国航母力量已发展百余年,装备技术水平先进、规模力量强大、实战经验丰富,其编队编成及相应的建设运用理念理论,可为航母编队后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
|
|
|
|
|
|
| 红军城没发现乌军主力 都躲藏在哪里了? | |
| 中国变模态发动机来了 “核爆级”参数引发 | |
| 中国肿瘤权威偷吃女医生 女医生神级颜值 | |
| 飞行兵要来了:中国喷气背包新突破 | |
| 俄军在乌克兰取得两年多来首次重大胜利 |
| 红军城没发现乌军主力 都躲藏在哪里了? | |
| 中国变模态发动机来了 “核爆级”参数引发 | |
| 中国肿瘤权威偷吃女医生 女医生神级颜值 | |
| 飞行兵要来了:中国喷气背包新突破 | |
| 俄军在乌克兰取得两年多来首次重大胜利 | |
| 福建舰真来了!还暗藏一款全新舰载机 | |
| 2天前 习近平已偷偷按下电磁弹射按钮 | |
| 习近平的这2张照片 “全中国网络都看不到” | |
| 以量制量,中国FK3000的三阶防护多猛? | |
| 知情人士曝 他很有可能躲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