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被击落的战机还能飞?印度军演造势变自曝
www.wforum.com | 2025-10-27 15:29:34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当地时间10月25日,《欧亚时报》援引“社交媒体消息”称,印度空军三架编号为BS-021、BS-022和BS-027的阵风战机将参与11月举行的“印度合作-2025”联合军演。

乍看只是演训日程更新,实则再度搅动了早已尘埃落定的战损争议。

原因很简单——这三架战机正是巴基斯坦空军此前宣布击落的“阵风编号”。当时巴方明确发布声明,称在克什米尔方向拦截并击落三架印军阵风,并公布了上述编号。尽管印度军方未予正面承认,但也始终未就这三架战机的下落公开透明回应。

而此次突然出现在演训名单之列,若非为了辟谣,便显得动机更为复杂。

更加微妙的是,该报道并未注明消息来源,只模糊指向“社交平台”。这类模糊释放、带节奏式的信息投放,在印度媒体惯常操作中并不陌生:先由“民间舆情”开路,再由主流媒体进行跟进,为官方提供一条“不需亲自背书”的安全退路。

而今,阵风的“复活”却在巴基斯坦舆论场引发猛烈反弹,讽刺者不乏其人,质疑“编号贴上就算没被击落”的嘲笑声几乎刷屏。这场“演习中的演出”,已经从军事展示变成一场公关秀。

阵风神话崩塌:高调采购的幻象与实战落差

阵风战机的处境并非一朝一夕的舆论起伏,而是从印度政府将其引入那一刻起就注定被符号化的命运。

2016年,莫迪政府与法国达索集团签署采购协议,斥资88亿美元购入36架阵风战机。彼时,这一交易被包装成印度空军现代化转型的标志性工程,阵风也被描述为“跨代平台”、“空军战略核心”。

媒体镜头中,莫迪总理亲自视察、战机飞越新德里上空,阵风俨然成为“民族自信”的航空象征。但现实远比广告牌冰冷。

2020年首批交付后,多次训练任务暴露出问题:适应印度高原环境存在困境,后勤维护成本超标,最关键的是,在面对突发空战任务时,其出勤率频频不达标。

而2025年初传出的阵风被击落事件,更像是一记重锤砸在神话底座上——若战机真如宣称般先进,缘何在中短程空战中频频被老式雷达锁定?而如今,编号风波只是让伤口暴露得更彻底。

事实上,阵风性能并不差,但在印度语境中,它承担了太多本不属于武器系统的政治功能:是外交成果的象征、是军改成就的代言,也是国内“强军话语”的样板。正因如此,一旦出现实战瑕疵,辟谣的重任便转嫁至媒体和军演,而不是技术部门。

这种由上至下的政治动员,使阵风从一架战斗机,变成了一个需要不断维护合法性的“政治飞行器”。

图片

信息战反噬:印度舆论体系的破绽

若说“阵风参演”是对外展示的操控,那社交媒体就是对内说服的工具。但显然,这把双刃剑已经反向割伤了发布者本身。

巴基斯坦空军此前的战果声明中,明示三架阵风被击落并提供了详细编号。这一消息在本国媒体广泛传播后,迅速引发印度社交平台上的集体否认。起初,印度官方选择缄默,仅放任部分亲政府媒体发布“战机仍在服役”的模糊语句。但随着“编号是否重复”“阵风飞行轨迹缺失”等质疑声音发酵,印度军方始终未能提出确凿证据。

到了10月,这一沉寂几月的编号却突然被《欧亚时报》拿来“洗白”,又恰巧安排在即将举行的国际军演之际。这一安排反而被许多印媒观察者视为“心虚辟谣”的自证逻辑,舆论再次倾斜。而与此同时,X平台上大量对比编号照片、旧航拍画面与雷达记录的用户分析,也令“阵风仍在服役”的说法站不住脚。

这正说明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印度在信息战中的反应机制仍停留在“压制质疑+释放利好”阶段,面对社交舆论的碎片化扩散能力已显吃力。

一旦军事话语控制力松动,再高强度的宣传都无法收回舆论主导权。

“后院关岛”迷思:地缘战略的想象性表达

此次《欧亚时报》的报道还有一段引发更多外交观察者侧目的措辞:文章称,“今年四方安全对话军演将在关岛举行,看看中国将如何应对在自家后院举行的演习,将会很有趣。”

这句话乍听雄心勃勃,实则暴露出印度舆论场对地缘政治边界的错判。关岛虽位于西太平洋,但长期为美军印太前沿基地,印度本身并无地理接近或部署权,仅在美军主导下参与演训。贸然将关岛称为“中国的后院”,非但未能展现印度力量延伸,反而透出对美国角色的严重误读。

此类表述在2023年、2024年QUAD框架军演期间已多次出现。印度媒体习惯性将任何涉华演习描述为“对中国战略围堵”,但无论从美军部署主导性,还是从演习议程构成看,印度更多扮演的是被动接应者而非设定者。

而从中国视角看,无论是“马六甲封锁”假设、“中印对抗海图”,还是如今的“关岛后院”概念,其现实意义早已因中方在南海与西太的多元部署策略而被大幅稀释。印度的表达更像是用“战略幻象”支撑国内叙事,满足自我成就感,而非真正参与力量对抗的能力陈述。

信誉与能力的双重透支

将“编号有争议”的阵风编入军演,目的是让演训现场为自己证明;而将地缘概念人为拔高,则意图让军演本身带上更大“国际使命”标签。这是一场从媒体、军队、舆论到政府全链条参与的“叙事性作战”。

然而,越是想借演习来掩盖战损真相,越是会加速外界对其实力真实度的怀疑。印度空军的尴尬之处在于,它的战力展示越来越依赖象征动作,越来越远离实际能力。阵风事件已经说明了一点:若连一架战机是否完好都需要通过“演习安排”来证明,那整支空军的可信度又从何谈起?

军事叙事一旦陷入“演给外界看”,而非“训练本身即目的”的误区,最终只会让军力成为政治焦虑的附庸。从阵风三机编号复现,到关岛后院的战略迷思,印度正在用一种“自我验证式叙事”消耗着它仅有的话语资本。而在全球演训频繁、多国博弈激烈的当下,这种作秀式军事表达将不再被当成“象征性语言”,而会被当作“能力信号”进行严肃解读。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疑似第二架歼-50已开始量产化测试
第二批055型下水 14艘万吨大驱全球第一
中国留学生晒十亿家产 亲爸外交护照…网炸
又是华为?中国借阿联酋技术升级导弹
老轰6的“生死弹射”困境 终于被轰6K改写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疑似第二架歼-50已开始量产化测试
第二批055型下水 14艘万吨大驱全球第一
中国留学生晒十亿家产 亲爸外交护照…网炸
又是华为?中国借阿联酋技术升级导弹
不止运20!下一代运输机可能长这样?
老轰6的“生死弹射”困境 终于被轰6K改写
中国都有运油-20了 又采购20架俄加油机?
普京“底线”急降,战局困境藏不住了
乌军步兵“屁股反无人机”,只是疼
28秒穿越死亡线 解放军首曝机器狼抢滩杀敌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