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花了十年造的航母,三架米格撑全场 | |
| www.wforum.com | 2025-10-23 23:58:56 边解感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0月,印度总理莫迪在“维克兰特”号航母上完成了一场精心安排的视察。作为印度自研的首艘国产航母,该舰本该承载印度“航母强国梦”的光辉形象。然而,照片中的细节却迅速激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反弹。 整个航母飞行甲板上,迎接莫迪的,仅有三架米格-29K舰载机。其中一架机体外壳斑驳、涂装剥落、锈迹明显,显示出严重缺乏保养的状态。这在军事圈引起轰动:即便在总理亲自登舰的高规格视察中,印海军也难以摆出一个像样的战斗机编组,令人质疑其舰载航空队的真实能力。 社交媒体上,“三架米格硬撑全舰”成为讽刺标签。有印媒评论称:“这不是在展示航母实力,而是在暴露印度舰载机系统性失能。” 米格-29K的技术债务印度于2010年前后引进米格-29K舰载机,作为“超日王”号与“维克兰特”号的主力战机,总量共计45架。然而,截至2025年,已有5架确认坠毁,剩余战机中能维持起飞状态的不足一半。 多项印度国防审计报告与媒体调查显示,自2017年以来,米格-29K的平均出勤率常年徘徊在30%–40%之间,最差时跌至15%。这意味着,两个航母编队加起来,也无法凑出一个完整的中队用于实战部署。 技术故障是压垮这型战机的核心原因。米格-29K所使用的RD-33MK发动机故障频繁,尤其在高盐高湿的海洋环境下,表现出极差的抗腐蚀性,常出现漏油、压气机异响、燃烧室寿命不足等问题。 更致命的是,其搭载的“甲虫-ME”型雷达早已成为印度海军的“心腹之患”。2025年初,知名黑客组织“黑镜”公布了俄罗斯供应商向印方提交的雷达可靠性报告。文件显示,该雷达早在2016年即出现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仅为97小时的记录,而到2017年已跌至60小时,远低于印方要求的150小时指标。印海军曾于2019年一度撤销其OEM资质,导致大批战机停飞维修。 即便俄罗斯在后续更换关键组件、提升散热设计并引入俄无线电电子集团监督雷达运作,核心问题仍未解决。电路过热、信号处理器故障、电磁干扰屏蔽失败等问题至今仍被报告。这使得米格-29K即便升空,其搜索与打击能力也无法保证,战斗力大打折扣。 制度性困境与航母梦的沉没米格-29K的失败,并非孤立个案,而是印度海军体系性弱点的缩影。 首先是过度依赖俄罗斯。印度并未掌握该机核心部件的自主维保能力,从机体维护、雷达换件、发动机大修,几乎全部依赖俄罗斯远程技术团队与配件空运。而自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升级以来,俄方军工出口体系陷入瘫痪,印度军方连续多年在零部件供应链上捉襟见肘。2023年,印度国防部曾向莫斯科发出六次催件函,均未获答复,导致舰载机停飞比率飙升。 其次是自主军工体系缺位。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虽主导LCA“光辉”战斗机项目,却在舰载型号研发中屡次失手。2022–2024年,LCA舰载版在“维克兰特”号甲板上的试飞先后暴露起落架结构松动、尾钩捕捉失败、阻拦索冲击力超标等问题。印军内部报告曾坦言,该型机“尚不具备海上部署能力”。 航母体系的现代化不仅依赖舰体建造,更仰赖稳定的舰载航空系统与飞行员训练体系。但在印度海军,航母舰载飞行员培训长期依靠少数苏联时期退休飞行员带训,缺乏批量制式化的训练系统,导致飞行小时数远低于中美法等航母国家。加之缺少岸基弹射训练平台,舰上起降风险极高。 印度的“双航母战略”原设想为“东控孟加拉湾、西压阿拉伯海”,形成对巴基斯坦的海上威慑闭环。然而至2025年,这一战略因舰载机不足、训练体系残缺、维保体系断裂,沦为纸面规划。 “替代计划”纷纷失效面对米格-29K连年塌缩,印度选择“多头下注”以图补救。但现实远比设想更为骨感。 2023年,印法达成采购26架阵风M舰载机协议,原本寄望借此重建航母战力。然而该方案被多家军事研究机构批评为“以贵代次、治标不治本”。法国《费加罗报》军事版指出,阵风M翼展过大,无法有效挂载于“维克兰特”号这类中型航母,可能导致舰载机总容量下降约30%。而首批交付时间也排至2028年中,形成战力恐将延迟至2031年。 与此同时,印海军内部提出将“光辉”LCA舰载型与新一代TEDBF项目作为远期替代主力。然而根据印度斯坦航空在2025年提交的项目审计,该两型机至今均处于“中速推进”状态。TEDBF原定2026年首飞,目前仍在样机制造阶段,预计2032年前难以服役。 简而言之,印度在舰载战斗机替代路径上,陷入了“双线崩盘”:国外采购被平台限制拖慢,国内研发受限于基础工业能力与测试手段,始终无法突破瓶颈。 国际观察与对比的残酷现实2025年,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发布题为《亚洲航母力量评估》的研究报告,指出:“印度虽在航母吨位上实现跨越,但在舰载战斗力组织与任务支撑体系建设方面,滞后近15年。” 该报告同时指出,中国海军的辽宁舰、山东舰已实现稳定批次舰载机出动能力,在黄海、南海方向具备全天候战斗部署力;而印度“维克兰特”号则仍处于“挂载样机、无法满编”的状态。 美国《国防新闻》2025年7月刊载专题评论称:“印度海军在‘舰体大跃进’之后,迎来的是舰载系统的塌方时刻。维克兰特号三年内始终未能部署满员战斗机,其存在意义正被讽刺为‘彩排用航母’。”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巴基斯坦媒体在2025年“拉卡拉奇港演习日”发布社论称:“印度的航母不会来,因为那三架米格可能还没修好。” 莫迪此次视察“维克兰特”号,原是为了展示印度海军的新时代。然而,照片中的锈迹斑斑的米格-29K,比任何数据都真实地揭示了印度航母体系的致命弱点。 航母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性能力的集成体:舰体、舰载机、飞行员、维保、任务系统必须一体运作,才可称为“战斗平台”。而印度,迄今只造出了一艘能漂浮的“航母”,却远未具备运营它的工业、训练和作战支撑系统。 在这个意义上,三架米格不仅撑不起全舰的威严,更折射出印度在追逐大国海军地位时,仍在依赖拼凑、模仿与“面子工程”。 舰载机不解决,航母再多也只是漂浮的空壳。维克兰特号上的那场合影,不过是一面照妖镜——把印度海军最不愿面对的事实,公开摆在了世界面前。 |
|
|
|
|
|
|
| 沈飞六代机有多牛 苏联灵魂附体? | |
| 反转太快!印度为何突然把PL-15E夸上天? | |
| 离谱!歼-35能装下6枚中距弹和8吨内油? | |
| 中国歼16要停产了? | |
| 歼-10C将中俄战机挤出印尼 缺点仍是航程短 |
| 沈飞六代机有多牛 苏联灵魂附体? | |
| 反转太快!印度为何突然把PL-15E夸上天? | |
| 离谱!歼-35能装下6枚中距弹和8吨内油? | |
| 中国歼16要停产了? | |
| 歼-10C将中俄战机挤出印尼 缺点仍是航程短 | |
| 四引擎的轰-6轰炸机:设想与现实的距离 | |
| 中美潜艇在台海对决 美方技术优势还在吗? | |
| 中国AI硬件已超美国?李开复:全球几乎无人 | |
| 4万乌军挡住12万俄军 留给普京时间不多了 | |
| M4步枪被取代 美军连夜换装新步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