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互射导弹飞邻国头顶,问过人家吗? | |
www.wforum.com | 2025-08-01 22:17:49 地理热叭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今天跟大家聊聊领空权这事儿,这个问题很严肃,因为领空也是国家领土,必须寸土必争,主权问题一点也不能退让。那问题就来了:6月那波伊以冲突,双方来回轰炸了十几轮,几百枚导弹从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等邻国的领空上欻欻飞过,也没见他们吭声儿啊?难道伊以干仗前还会先跟邻居招呼?这么飞人家头上,得到同意了吗? 其实说直白点,领空权这玩意儿,从来都是国际丛林中最赤裸裸的生存法则,有没有效要看谁的拳头硬,真打起来的时候,纸面上的规矩是不作数的,这才是关于领空的残酷真相! 有人问,啥叫“领空”啊? 按规矩,一个国家从地面垂直向上划拉,100km以内的空间都算该国的领空。理论上说,外人的飞行器,甭管你是战机、客机、无人机还是导弹,甚至是热气球,想要从别人家的领空路过,都得先打申请,获得许可才行。注意这是理论上的国际惯例哈。 这点其实挺好理解的,就像你家的院子,别人想穿过去,总得跟你说一声吧? 现实里这类案例也不少。比如当年沙特和卡塔尔闹翻了,沙特一不高兴就禁飞,搞得卡塔尔的航班不得不绕远路,航程时间多了一倍。还有阿富汗,之前跟老美干仗那会儿,公开宣布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从他们头顶经过,于是那一片直接成了空中禁区。 这说明,领空主权在正常情况下还是切实存在的。 那啥时候领空会“不正常”呢? 很明显导弹这玩意儿就不在正常范围内。 尤其是弹道导弹,走得是高抛路线。看看这张曲线图,几乎所有弹导的实飞高度都在100km以上,早就超过了“领空”的概念,哪怕近程的也不例外。那这时候再路过你家头顶,还要不要提前打招呼呢? 这种情况就有意思了,不用管你什么领不领空的,纯看国家实力。你拳头硬,人家就给你面子,甚至连靠近都不敢靠近;如果你骨头软,那不好意思,人家说飞就飞,根本不带搭理你的。 就好像如果邻居在你家头顶放风筝,你可能还会嚷嚷两声儿,可要是对方扔个冲天炮,你心里可能不舒坦,但未必有本事把它打下来。导弹也是一个道理。它飞那么高,速度那么快,地面上的国家,除了极少数拥有尖端反导系统的,绝大多数根本拿它没办法,所谓的“需要同意”,在导弹面前,很多时候就成了一个无力执行的“纸面规定”。 比如咱们建国初期那会儿,阅兵的时候飞机都得飞两趟才能撑得起排面,实战上根本追不上西方国家的战机,所以当时咱们的“领空权”其实形同虚设,美国不管是侦察机还是战斗机,想来就来,成天在咱们头上嗡嗡嗡的。 这口气咱们憋屈了十几年,直到1962年,我军成功在南昌打下来一架美式U-2侦察机,硬气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领空不容侵犯!从那以后,别人再想来,才开始认真掂量掂量,不敢再随便硬闯了。这就像自家院子总有人翻进来,你拿棍子把人打出去,以后才没人敢再试。 所以啊,用实力说话才是最有效的“规矩”,如果你没有能打下来的能力,就没有真正的话语权。 这方面对比最鲜明的就是俄罗斯和朝鲜了。 这俩都是咱们北面的邻居,但是在“领空权”问题上受到的国际待遇却完全不一样。 2015年,叙利亚爆发了一波大规模的内战,ISIS和库尔德武装,差点把政府军干废了,关键时刻,战斗民族的空天军出动,直接从里海的军事基地发射巡航导弹,目标直指叙境内的反对派武装。当时那波导弹的飞行轨迹,明明白白穿过了伊朗和伊拉克的领空,而且巡导的飞行高度是低于弹导的,也就是说在100km线以下,但你看有谁敢跳出来指责他们侵犯主权吗?有谁敢抗议吗? 毕竟当时的战斗民族,还是明面上的蓝星军事老二,威慑力和军备代差摆在那,所以大家心照不宣,相安无事。俄罗斯就是在用行动表明:我的导弹从这里过,你们知道了就行,别没事找事。 再来看看同样的事情,换个主角会是什么待遇? 2022年,地表最强80后下令试射一枚弹道导弹,是超过100km线的,轨迹经过日本上空,过境也就2分钟,结果呢?国际社会抗议声浪巨大,不仅东亚这边的日航强烈反对,连欧美那边都出来指责朝鲜。明明他们的导弹,相比那时候俄罗斯的,飞得更高、时间更短啊,怎么还被区别对待了呢? 原因只有一个:国家实力的差距。 不管是两伊还是日韩,都不敢对俄摆脸色,但是换成朝鲜,他们就不带怕的,可以随便表达不满,甚至是施加压力,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么做不会引来任何后果。 那么,这次的伊以互射导弹也是一样的。 波斯人和犹太人,都是中东那旮沓的硬茬子,像什么叙利亚啊、约旦啊、伊拉克啊,都不想跟这俩位刺头儿硬碰硬,所以他们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公开强烈抗议,更没有试图拦截,反而安安静静的生怕惹来一身骚。 是他们不想维护主权吗?还是国际法允许伊以这么干?都不是!根本原因在于中东局势混乱,多方势力下场,而被侵犯领空的那几个国家自身实力相对有限,面对伊以这俩地区军事强国倾斜的导弹,既缺乏有效的拦截手段,也承受不起强硬表态可能带来的直接冲突风险。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沉默”或者“事后口头抗议”往往成了无奈但现实的选择。 这就是国际关系中血淋淋的真相! 尤其是在领空、领海这种涉及核心安全利益的领域,这种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表现得更明显! 比如五常国家的领空就是“绝对禁区”,别说导弹了,未经许可的飞机、无人机,甚至是热气球,想要靠近都得三思!为啥?因为五常处在国际食物链的顶层,各自都有强大的防空反导网络,有足够的实力让任何未经允许的闯入者付出代价。 他们的“不同意”是有分量的,是会被认真对待的。而小国、弱国的“不同意”是苍白无力的,是会被默认忽视的。所以领空权这玩意儿,不是基于法律,而是基于对彼此实力和反应的预判。 说到底,国际交往的底层逻辑从未改变:实力永远是捍卫自身权益、维护所谓“正义”的基石。想要守住自己的天空,靠的不是别人的客气,而是自己的本事。 |
|
|
|
![]() |
![]() |
福建舰电磁弹射曝光 歼-15T冲出甲板瞬间刷 |
![]() |
一项黑科技曝光 中国攻克“维度魔咒” |
![]() |
伊朗干了一大事:开走5架波音客机 |
![]() |
中国激光武器已具备改变战争形态的能力? |
![]() |
乌军战机接连坠毁 中国网友为何欢呼雀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