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伊朗冲突 俄罗斯陷入两难境地 | |
www.wforum.com | 2025-07-28 14:18:39 世界知识杂志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6月13日,以色列出动约200架战机,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了大规模空袭,伊朗随后使用无人机与弹道导弹对以展开多轮反击。6月21日夜,美国空军出动了具备隐形技术的B-2“幽灵”战略轰炸机,对伊朗多处核设施进行打击。6月24日,伊朗向美国在中东最大的军事设施——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六枚弹道导弹。同日,伊朗和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至此,延续十余天的冲突渐告一段落。 高烈度的以伊冲突无疑令中东地缘政治困局雪上加霜。在以伊冲突进程当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发声,表示愿意在美伊核问题谈判与以伊和谈中扮演调解者角色。尽管这场冲突在表面上给俄罗斯带来了一些利好因素,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俄罗斯在帮助伊朗摆脱困境方面,工具箱里的“硬选项”实则有限。 战略利好与履约隐忧
从短期来看,以伊冲突表面上确实给俄罗斯带来一些利好。首先,冲突的爆发推升国际市场的恐慌情绪,致使原油价格显著上涨且存在继续攀升的趋势。国际油价一度突破120美元/桶,较冲突前上涨18%。这对俄罗斯2025年财政预算(其能源收入约占财政总收入40%)形成短期支撑。对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经济而言,油价的上涨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乌克兰危机带来的经济压力。其次,美国原本可能售往乌克兰的武器,尤其是防空系统拦截导弹等关键装备,转而供应给了以色列。这在客观上削弱了乌克兰方面获得先进武器装备的效率,对俄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态势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再者,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从乌克兰危机部分转移到以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俄罗斯在国际舆论场上所面临的压力。然而,在上述利好因素的背后,伊朗问题也隐藏着更多令俄罗斯担忧的因素,让其骑虎难下。 4月21日,普京总统刚刚批准俄伊于今年1月签订的《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条约规定,两国将在文化、经济、能源、科技、工业和安全等战略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加强安全与防务协作,并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密切协调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类似于准同盟关系的条约。西方战略界甚至认为,该条约的性质类似于2024年6月俄罗斯与朝鲜签署的《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尽管俄伊条约没有像俄朝条约那样规定“若一方遭受武力攻击并处于战争状态,另一方将提供军事及其他援助”的条款,但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强调,俄罗斯虽无对伊朗进行军事援助的“必然义务”,但当伊朗遭受袭击时,俄将采取一切措施协助其解决冲突。另外,俄伊双方签订并批准该条约时恰逢川普威胁伊朗“如果达不成新的伊核协议就将考虑摧毁伊朗的核设施”,以色列也不断威胁将袭击伊朗的核设施。3月,川普向伊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全面停止核项目与铀浓缩活动,否则将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而普京4月批准《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即意味着俄已经做好了面对上述威胁转化为冲突的准备,但俄方并不相信美国会参与对伊朗核设施的直接攻击。另外,俄伊条约签署更像是俄罗斯对伊朗无人机援助的延后“回报”。此前伊朗在没有任何条约义务的情况下向俄罗斯转让了数千架“见证者”自杀式无人机,并帮助俄建立了生产线。可以说,伊朗在乌克兰危机中对俄所发挥的助力作用非常关键。俄批准《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实际上将伊朗置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安全与经济伙伴的位置上。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还接受了川普将乌克兰危机的解决与美伊核问题谈判挂钩的思路。川普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直接参与俄乌问题的和平斡旋至少证明了这样的逻辑。然而,当川普决定亲自下场,直接轰炸伊朗核设施时,俄罗斯虽表达了愤怒与谴责,但对于该问题实际上是有限介入。 助力伊朗的“硬选项”有限 以伊虽达成脆弱的停火,但未来随着伊朗重启铀浓缩活动,美以极可能再次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新的攻击。无论最终走向如何,都极有可能削弱伊朗的国家实力。2023年之后伊朗支持的“抵抗轴心”(叙利亚—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的衰败,进一步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一旦伊朗军事安全实力继续遭受重创,不能排除重蹈叙利亚覆辙的可能性。回顾叙利亚变局,俄罗斯最终选择及时止损,果断放弃了岌岌可危的巴沙尔政权。但伊朗与叙利亚有着本质的区别,伊朗的实力与影响力远非叙利亚可比,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以及与俄罗斯长期建立的紧密合作关系,决定了俄罗斯失去伊朗所付出的代价和遭受的损失,远远超过失去巴沙尔政权。 面对伊朗的困境,俄罗斯在寻求解决办法时,发现自己处于两难境地,工具箱里可以拿出来助力伊朗的“硬选项”十分有限。强烈谴责,这是俄在国际冲突中常用的手段,但这种方式对缓解伊朗的实际困境作用有限。提供军援,这看似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但俄自身也面临着诸多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压力,在乌克兰危机中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向伊朗提供军援等同于直接与美国和以色列两大势力为敌,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和对抗。更何况,伊朗尚未到弹尽粮绝的地步,贸然大规模军援并非明智之举。情报支持或许是相对可行的选择,事实上,俄伊之间的情报合作一直存在,继续维持并扩大隐性的情报支持,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伊朗,又不会引发过于强烈的国际反应。现在俄罗斯在伊朗问题上的政策重回固守多年的底线,即反对西方对伊朗政权的更迭,保持对俄友好派长期执政的局面。 普京试图扮演美伊、以伊之间的调解者角色,在各方之间维持平衡。这一策略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考量。一方面,若能成功调解冲突,俄罗斯有机会改善因叙利亚变局而在中东受损的国际地位,重塑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这也可能获得美国高层如川普的好感,为改善俄美关系增添砝码。然而,这种调解者的角色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美国察觉到俄罗斯在为伊朗利益行事,可能会改变对普京的态度,以色列同样如此。尽管这种态度的转变可能不会立刻显现,但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对俄外交产生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普京此前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关系良好,以色列甚至在乌克兰危机期间都未对俄实施制裁,但如今俄公开谴责以色列并支持伊朗,这种立场的转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以关系。普京与俄外交部多次披露,俄罗斯与美国代表正在讨论伊朗议题,并在各种专业国际平台上开展接触,同时呼吁伊朗与以色列返回谈判桌,进行直接的谈判。这一举措显示出俄在外交层面为缓解以伊冲突所做出的努力,但谈判能否成功,各方能否达成共识,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推动的“以伊停火决议”草案因美以反对未获通过。这彰显了俄在多边舞台上协调解决伊朗问题的无力感。 2025年6月24日,伊朗和以色列宣布正式停火。图为6月23日,伊朗首都德黑兰街头悬挂着有“严厉回应”字样的广告牌。 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的走势 可以想见,在俄美关系重启、川普急于实现俄乌停火的当下,俄罗斯不会因为维护伊朗的战略利益而错失与川普走近的时机。俄领导层已经将乌克兰战场确定为决定俄罗斯国家未来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任何域外冲突都难以使俄罗斯偏离乌克兰这个最核心的战略关注。对于中东,“有限的介入且不为其所累”或是俄痛苦但明智的选择。普京总统明确表示,《俄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不包含防务内容,伊朗未向俄罗斯方面请求军事援助。这等于间接划清了俄罗斯与伊朗军事同盟的界限。 自2015年俄罗斯出兵介入叙利亚局势以来,俄罗斯与伊朗在中东地区结成了“准盟友式”合作,而且通过支持“抵抗轴心”,一度在中东地区占据有利的地缘政治地位。但2023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后,随着以色列在美欧国家的支持下加大对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尤其是2024年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崩溃,俄正在中东失去强有力的战略支撑点。 但是也要看到,归根结底,拯救伊朗的关键力量还是伊朗自身。伊朗需要实现觉醒,运用刚柔并济的智慧,在外交、军事和经济等多个领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凝聚全国上下的力量,共同抵御外部压力。只有这样,伊朗才有可能在这场危机中化险为夷,而俄罗斯在这场困局中,也只能在有限的选项以及原有战略遗产的韧性中寻求最有利的策略,尽力维护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和战略布局。 |
|
|
|
![]() |
![]() |
难怪泰国敢这么横 背后影子盯的是中国? |
![]() |
中国新技术,能发现2000公里外的F35? |
![]() |
等同于宣战?32国联手围剿俄罗斯 |
![]() |
运20B刚服役 涡扇20战略作用就开始显现 |
![]() |
中国高超音速空空导弹 让B-21无路可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