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解构全面防御的不同战略逻辑
www.wforum.com | 2025-05-09 15:41:31  国政学人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作者:Jan Angstrom,瑞典国防大学战争研究和军事历史系教授;Kristin Ljungkvist,瑞典国防大学战争研究和军事历史系副教授

来源:Jan Angstrom and Kristin Ljungkvist, “Unpacking the varying strategic logics of total defence,”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Vol. 47, No. 4, 2024, pp. 498-522.

导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全面防御(total defence)的战略逻辑。在冷战期间,只有少数几个不结盟的小国声称正在追求全面防御战略;冷战结束后,学界和战略界普遍认为这一战略已经失去现实意义;而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该战略得到迅速恢复并引发学界新一轮的探讨。尽管全面防御通常被视为一种连贯性的战略,但本文通过分析全面战争(total war)的概念以及其与全面防御的关联,指出战略逻辑实际上存在显著差异。作者从民用防御与军事防御的角色区分、以及政府指挥和控制的集中与分散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四种理想类型的全面防御战略逻辑模型,并进一步指出了全面战争的威胁表现与全面防御的战略部署之间的关联。作者以瑞典自1948年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的全面防御战略作为案例,基本验证了上述分析框架,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全面防御战略所产生的政策影响以及内在局限。

图片

研究问题

关于全面防御的既有研究较少,并且主要集中于治理维度,对其战略内涵的探讨较为薄弱。研究全面防御战略的小部分学者往往将全面防御视为一种连贯性战略,即认为尽管各国的全面防御存在规模和范围上的差异,但仅是程度之别,战略逻辑本身则始终如一。本文认为这种观点存在局限,其低估了在表象上相似的全面防御战略背后,实际战略逻辑可能存在的深层差异。

从战略角度理解全面防御,首先要认识到战争的互动性,每种策略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应对对手挑战的能力。此外,战略的制定建立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因而国家必须在多种政治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并合理分配军事或非军事手段。从这一战略角度出发,全面防御战略被视为一种统一的拒止威慑战略,其目的并非惩罚对手而是提高对手进攻的成本。换言之,全面防御既是针对全面战争的战时准备,同时也是避免全面战争爆发的和平时期战略安排。

然而,由于全面战争的概念涉及“前所未有的破坏性、对社会政治秩序的根本性挑战、全民动员程度的显著提升,以及对价值体系的重大影响”,因而仅仅将全面防御视为对全面战争的回应是不充分的。现有研究并未说明全面战争与全面防御之间的具体关系,也未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全面防御可能蕴含着差异显著的战略逻辑。

理解全面战争

斯蒂格·福斯特(Stig Förster)从四个维度有效地定义了全面战争:总体目标、总体方法、总体动员和总体集中控制。根据对这四个维度的分析,有助于识别“总体性”在不同战争中的具体表现,进而把握全面战争概念的细微差别。

首先,在政治目标维度上,彻底瓦解和改变对手的国内政治秩序具有总体性的特征。其次,战争动员的总体性体现在“范围”和“规模”这两个方面,既包括是否动员全部武装力量,也包括是否动员所有社会部门。第三,在战争方法上,总体性取决于在使用武力时是否做出区分:如果不区分军事和平民目标,则倾向于全面战争,反之则倾向于有限战争。最后,集中控制的总体性指的是战争中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区分程度,以及从集中到政府或从分散到区域或地方层面的垂直等级。

根据上述维度来理解全面战争的概念,既有助于识别战争总体性的不同表现,也为从威胁表征的角度分析全面防御的战略逻辑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分析全面防御的不同战略逻辑。

(一)核威胁常被视为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不仅具备前所未有的破坏力,并且因为爆炸和放射性沉降物不区分军事与平民目标,导致目标区分原则失效。同时,核战争不需要动员整个社会或全部武装力量,因而为了有限的政治目的而发动无限制的核战争是不可能的。

(二)大规模常规战争则体现为动员规模上的总体性。应对大规模入侵通常需要庞大的经济和社会投入,同时也需要高度集中的政府指挥体系来完成诸如兵员训练、装备配置和后勤组织等复杂任务。

(三)恐怖主义的威胁尽管在手段规模上有限,却在目标上具有总体性的要素。一方面,恐怖组织通常组织松散,运作方式去中心化,但其政治目标却往往极端彻底,显示出高度的个体动员意愿。在方法上,恐怖主义往往不区分攻击目标,也不限制手段或范围。

(四)混合战争的威胁也被视为具有总体性。混合战争不仅涉及军事手段,还融合了经济、信息、外交和所谓的“政治战争”,如干预外国选举、资助境外政党等。因此,总体性不一定体现在规模上,而在于所涉及的手段的范围,有学者将其描述为“一切皆可武器化”。此外,混合战争也不区分攻击目标。

全面防御的四种战略逻辑

如上所述,战略本质上涉及与对手互动过程中威胁表征的应对,同时也受到资源稀缺所引发的优先排序影响。这种动态过程反过来会塑造战略的选择方向。基于此逻辑,本文认为,全面防御的战略逻辑并非单一固定,而是取决于对“全面战争”预期威胁形式的理解。作者据此从两个核心维度出发,构建出全面防御战略逻辑的类型学框架,综合分析全面防御背后战略逻辑的动态变化。

第一个维度: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的区分程度(不区分即为模糊状态)。作者提出,全面防御的核心理念是“安全作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战略上需要整合民用和军事防御资源,形成统一的防御体系。不同的战略类型在于是否保持这两者的明确分工。例如,假设预期中的全面战争的主要威胁需要在民用和军事两个方面协调大量资源,那么保持这种区分是合理的;但如果主要威胁本身模糊了二者的界限,那么保持这种区分就没有意义。

第二个维度:指挥与控制的组织方式,即政府采取集中式还是分散式的指挥模式。这主要取决于决策者对全面战争形式的预判:当主要威胁需要政府机构之间的高度协调时,政府采取集中的指挥和控制策略;相反,当预期的全面战争导致不可能采取集中指挥和控制时,则选择采取分散的指挥和控制策略。

通过对上述全面防御两个维度的整合分析,以及将两个维度与不同的全面战争的威胁表现相联系,作者提出了全面防御的四种战略逻辑,如表1所示。

(一)单元式(Cell)

单元式的全面防御战略基于分散的指挥和控制结构,并且区分了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该战略旨在维持威慑可信度以缓解民众对政府无法协调防御的忧虑,并且不需要整合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典型例子是应对核威胁。在核攻击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可能瘫痪,因而采取分散的指挥控制;尽管核攻击不能够区分平民和军队,但对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的区分有助于在中央政府崩溃后进行军民协调的抵抗,从而提高整体防御韧性与对手的进攻成本。

(二)烟囱式(Stovepipe)

烟囱式的全面防御战略基于集中的指挥和控制结构,并且区分了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这种战略强调在中央政府主导下,实现不同主体(如政府机构、军队、企业、民间组织)之间的高效协调与垂直整合。典型例子是应对大规模的常规战争。一方面,既然是常规战争,那么可以认为中央政府能够维持并且各部门可以进行有效沟通;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常规战争往往需要协调大量的军事和民用资源以优化军队作战能力。

(三)集群式(Cluster)

集群式的全面防御战略基于集中的指挥和控制结构,未区分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集群式全面防御通常是以任务为导向,并且通过中央政府的命令来完成。典型例子是全球恐怖主义威胁。首先,由于军队需要执行传统的工作,而警察也需要解决传统的军事任务,因而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的区分较为模糊。其次,应对恐怖主义威胁需要高度协调和合作的安排,需要整合广泛的社会情报资源,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因而需要中央政府的集中指挥和控制。最后,鉴于恐怖主义威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以任务为导向的集群式安排能够更准确地应对迅速出现的威胁。

(四)堡垒式(Fort)

堡垒式的全面防御战略基于分散的指挥和控制结构,并未区分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即所谓的“一切都被武器化了”。典型例子是应对混合战争。一方面,混合战争涵盖政治、经济、信息和军事行动等多个方面,目标模糊、攻击方式多元,仅靠中央政府的指挥控制不足以应对,因而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组织乃至个人共同建立全面防御;另一方面,堡垒式战略通过分散的防御安排构建战略韧性,从而实现威慑效果。

图片

四、案例分析:瑞典的全面防御战略(1948—2022年)

(一)单元式全面防御(1948—1972年)

当苏联于1949年引爆原子弹时,瑞典决策者认为核战争将是主要威胁。在指挥和控制方面,瑞典在1951年就决定分散其整体防御安排,一是创建地区民防指挥办公室,并建立了与五个军区相对应的民防区域,以便实现地方层面的军民协调;例如地区民用防御指挥官的任务是与地区军事指挥官协调制定计划并进行演习,以备战时所需。二是政府通过多次政策声明强调即便在中央政府瘫痪的情况下仍应持续抵抗。例如“所有关于抵抗应该停止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暗示了由于核攻击导致瑞典中央政府崩溃后,需要依靠地区和个人进行所谓的“永恒战争”。

在区分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方面,瑞典在1963年民防法案中明确规定全面防御的目标是在和平时期构建威慑力。具体而言,一方面,其阐明了粗略的劳动分工:例如军队负责迎击入侵部队,民防负责保护平民,经济防御用于保护补给线和物资,心理防御用于维持民众坚决抵抗的承诺等。另一方面,该法案赋予所有15–65岁公民民防义务,涵盖疏散、救援、避难与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任务。事实上,直到1966年,瑞典的民防系统基本上都是为了应对核攻击而建立的。

(二)烟囱式全面防御(1972—1993年)

在指挥和控制方面,首先,瑞典自20世纪60年代末逐步淡化核威胁,而转向应对大规模常规战争,建立“纵深防御”的新原则,调整武装力量结构:缩减海军和空军,加强陆军的部署。其次,瑞典进一步加强了地区军事指挥和民用指挥的协调,并通过成立多个新的政府级机构,进一步将防御计划从区域层级转移至中央政府主导。再次,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常规战争,瑞典建立了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如粮食、石油等),并强化了对私营部门的控制,有助于瑞典构筑长期防御体系。

瑞典有效区分了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武装部队可动员80万士兵,民防系统可调配23万公民从事区域民防服务、6.5万公民负责工厂防御组织。志愿民防组织也涉及100万公民。概言之,几乎四分之一的瑞典人口被纳入到全面防御系统之中。

(三)集群式全面防御(1994—2014年)

冷战结束后,瑞典认为领土威胁不再是紧迫的问题,开始重视更复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如气候变化、有组织犯罪、流行病和恐怖主义),而“9·11”事件后的全球恐怖主义问题成为其政策重心。在指挥和控制方面,应对全球恐怖主义需要政府和公共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安排。瑞典在国内通过了一项反激进化计划,加强对恐怖主义的国家防备;在国际上则积极向阿富汗等恐怖主义泛滥的国家提供安全援助,从而形成了包含地方和全球反恐措施的集中指挥。

瑞典政府在1996年的国防法案中宣布“有必要对安全具有更广泛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将全部国防资源用于非军事危机管理”。随着全球恐怖主义问题日益严重,促使瑞典的警察部队和武装部队在处理恐怖主义问题时加强协调与合作,例如2006年瑞典国内通过了允许警察在非军事危机管理中请求军事援助的法律,从而进一步模糊了军民区分。

(四)堡垒式全面防御(2014—2022年)

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混合战争概念成为焦点问题。在指挥和控制方面,瑞典强调高度分散的策略以对抗对手的虚假信息行动,并加强心理防御和“社会复原力”。瑞典认为俄罗斯正在开展旨在分裂瑞典社会的虚假信息行动,因而强调公共机构、企业和公民提高警惕性和识别能力。此外,2020年国防法案强调了权力下放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整个社会均要提高防御能力以应对来自外国势力的混合战争威胁。

在军民区分方面,瑞典重新制定了全面防御计划并于2017年恢复了强制征兵制。瑞典制定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同时强调了诸如领土争端等传统威胁,以及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换言之,尽管传统的领土安全威胁回归,但鉴于安全概念扩大化已成为共识,因而军民区分仍然处于模糊状态。

译者评述

所谓的“全面防御”的内在战略逻辑是什么?作者通过对全面战争概念及其威胁表现的分析,以及全面战争和全面防御的关联,提出包含民用防御和军事防御的区分以及政府的指挥和控制结构两大变量的分析框架,从而将全面防御的战略逻辑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单元式、烟囱式、集群式和堡垒式。作者的案例分析建立在瑞典的全面防御作为战略的感知、想法和表现层面,而并非全面防御的行动层面。这种研究路径提供了分析全面防御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有助于理解其他东欧和北欧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以来重建其各自国家的军事防御和民用防御系统的相关措施。

正如作者所言,文章仍存在一些局限:一是瑞典的全面防御战略逻辑的变化除了受到全面战争威胁表现的影响,也与瑞典在1995年加入欧盟以及在20世纪90年代放松管制和部分公共部门私有化的政策相关,这意味着政府的集中控制走向分散。二是瑞典的案例也可能说明全面防御战略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性和决策渐进性,因而需要开展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三是全面防御策略可能并不具备理想中的威慑力,并且在对手看来,全面防御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是“潜在的敌人”,因而可能导致对手更加不区分攻击目标,从而导致一场全面战争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词汇积累

total defence

全面防御

total war

全面战争

hybrid war

混合战争

nuclear threat

核威胁

large-scale conventional war

大规模常规战争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印空军遭遇三战以来最惨败 巴方公布四大证
印巴空战逆天 宣传效果堪比数届航展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印空军遭遇三战以来最惨败 巴方公布四大证
印巴空战逆天 宣传效果堪比数届航展
巴外长曝猛料:歼-10C本可团灭15架“阵风”
莫迪咽不下这口气 30小时后再次挑起战火
多残骸曝光!印度阵风战机证实被击落
性质全变了,日本连续3架飞机直闯钓鱼岛领
印度触碰“国际红线” 导弹炸向中巴大坝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