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CPU巨头英特尔公司在官网发布公开信,宣布“不使用任何来自新疆地区的劳工、采购产品或服务”,激起中国网友一片愤怒的骂声。
事后,英特尔中国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对相关争议作出回应,称“初衷是确保遵守美国法律”,“并非它意或表达立场”。
首先明确,英特尔口中所说的这份法律确实是存在的。
12月14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新的法案,规定除非得到美国当局的“无强迫劳动认证”,否则“任何在新疆制造的产品均使用了强迫劳动”,美国将禁止进口这些产品。
不过,这份法令本就是无理取闹给中国扣帽子,堪称荒唐无耻,英特尔迅速表态响应,已经是对中国消费者最大的冒犯。
此后又有媒体指出,英特尔其实早已“表明了立场”。
今年7月,就有美国政客拿新疆问题逼Airbnb、可口可乐、英特尔、宝洁以及Visa等5家美国企业表态,但只有英特尔高管声称相信美政府结论:“我研究过它,所以我相信这份报告的结论。”
此外,出来作了一番毫无诚意地“澄清”的,只有英特尔中国分部,其总部依旧没有作出任何表态,英特尔这封“道歉信”很快又陷入了口诛笔伐。
12月27日,在中国遭到唾弃的英特尔,收到了一份来自印度的“欢迎”。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瓦什纳通过社交媒体发声:“英特尔,欢迎来印度”。
就在半个月前,莫迪政府批准了一项100亿美元的预算,用于发展印度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制造产业,以及显示器制造业生态系统,印度政府将向符合条件的显示器和半导体制造商提供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
瓦什纳在彭博社采访中表示,这项政策“反响非常好。所有的大公司都在与印度合作伙伴谈判,许多企业希望直接来印度开展业务。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在和我们对话。”
不过,印度的环境,真的适合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吗?
不可否认,印度在软件产业的发展确实不错,甚至被誉为“工程师摇篮”,但印度的半导体行业发展并不好,目前几乎所有的半导体需求,都要依赖海外制造商。
印度低廉的人力成本固然是吸引投资的一大优势,但要看到的是,芯片制造业并不像一般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当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要求比较高,这恰恰是印度的短板。
另外,印度《商业标准报》在报道这一新闻的同时也提到,芯片制造对电力、用水等生产环境要求非常高,一粒微尘也可能破坏芯片,造成数百万美元的损失。以印度的基建水平,很难满足要求。
事实上,从2006年起,印度政府多次推动建立芯片厂,但是没有一次成功。2007年英特尔也曾经到过印度考察,但最终选择了中国和越南。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并未就印度的热情邀请作出任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