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叫做“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自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以来,战争的开销花费也开始急速上涨。可以说,无论是强国还是弱国,都不敢轻易发动一场现代化战争,因为它实在太耗钱了。以30年前的海湾战争为例,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摧枯拉朽,仅仅耗时数月就取得了胜利。然而,作为战胜方的多国部队,共耗费了超过1133亿美元,这相当于当时40个非洲国家一年的总收入!
翻开“海湾战争”的军费清单可以发现,“带头大哥”美军在多国部队中消耗了最多的军费。我们知道,美国在二战结束后确立了世界霸主和第一军事强国的地位。此后,经历了冷战和苏联解体,美国在世界上再无对手。为了维护霸权,美国政府每年投入巨资打造出一支昂贵的军队。以美军士兵的单兵装备来说,M16步枪、防护设备等标配装备总价值超1400美元,这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市场价。
除了武装到牙齿的士兵之外,多国部队还集结了规模庞大的重装部队和一系列技术兵种,这也让海湾战争的成本不断增加。特别是为了保证制空权与制海权,多国部队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对伊拉克军队实施“地毯式”轰炸,每日消耗的精确制导弹药不计其数。按照当时的采购价或成本价来说,美制“战斧”巡航导弹单枚造价150万美元,“麻雀”空空导弹单枚造价80万美元,“爱国者”防空导弹单枚造价60万美元,“哈姆”反辐射导弹单枚造价27万美元。多国部队使用这些昂贵的弹药,根本没有在意成本问题。在长达38天的空袭行动中,其单日军火消费达到了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海湾战争是一场不对等战争,多国部队在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战场瞬息万变,美军等各国部队同样不能避免战损。要知道,当时多国部队使用的普遍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最昂贵的武器装备,每损失一件都让人吃不消。以被伊拉克空军击落的美制F/A-18“大黄蜂”战斗机来说,单机造价高达3100万美元。即便没有战损,高新技术兵器的后勤成本也不可忽视。
据数据统计显示,“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出动的各型号飞机架次超过了10万架次,其中仅仅是美军就出动了65000架次。坦克装甲车启动需要耗费油量,战机出动更是时刻在烧钱。以美制F-117隐形轰炸机为例,它每小时飞行成本高达9万美元。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共出动1260多架次,总飞行小时数多达6900多个小时;美军的主力战机F-15也是“吞金兽”, 每小时飞行成本为4.2万美元。仅仅是这些飞机的飞行成本,就足够让人咋舌了。
除了一线战场开销巨大之外,“海湾战争”中的后勤补给也让多国部队焦头烂额。为了将70多万部队投送到中东地区,美国等国动用了大量运输工具。在战区,作战人员衣食住行都需要钱。由于中东干旱缺水,多国部队不得不空运淡水支持前线作战。据悉,仅仅是美军单日消耗的生活物资就高达7万吨,其中淡水多达4.5万吨。还有一点,前线作战人员也是有工资的。以美军为例,普通士兵每日都能领到150美元的“高危津贴”,战斗机驾驶员每小时飞行补助更是高达600多美元。
正是因为耗资巨大,美国自然不愿意独自做冤大头,而是让很多盟友共同出钱出力。期间,北约国家中的英法德三国分别出资达120亿美元、60亿美元和88亿美元。“中东富户”沙特和科威特出资分别为233亿美元和185亿美元。就连非参战国日本,为了讨好美国也出资高达130亿美元。由此可见,“海湾战争”的胜利,就是由无数美元堆积而成的。这场烧钱盛宴,也充分展现出现代战争的特点:战争,比的就是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