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攻击舰为何会有三种完全不同的分型? | |
www.wforum.com | 2021-04-25 18:48:0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作为现代海军中除航母外第二大的战斗舰艇,两栖攻击舰在很多国家的海军中都享有崇高的地位。但各国的两栖攻击舰分类却并不相同,英国、韩国、巴西称之为直升机登陆平台(LPH);欧洲国家和澳大利亚称之为直升机船坞登陆舰(LHD);美军最新型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则被分类为直升机突击登陆舰(LHA)。那么这三种两栖攻击舰都有什么不同呢? 这三种两栖攻击舰中,最古老的是LPH。美国二战结束后建造/改造的最初12艘两栖攻击舰使用的都是这一分类。然而在论证阶段,他们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分类——APA-M。二战时期,美国曾征用大量的民用客船(AP)和民用货船(AK)进行人员和装备的运输。战争过程中,为了增强自卫能力,这些民船加装了大量自卫武器,成为了攻击客船(APA)和攻击货船(AKA)。而上面我们提到的APA-M中的M指的则是多功能(multi-purpose)。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原意是,这种新型的人员运输舰综合了APA、AKA和直升机航母的功能。那么,新的问题来了——直升机航母是怎么混进来的? 为了避免被核武器“一锅端”,登陆部队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散。这样一来,即使一部分登陆部队被“喂了蘑菇”,整支登陆部队依旧保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可问题是,一旦登陆部队被分散,敌军防守起来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己方的攻击则很有可能变成添油战术。此外,分批投送部队也会导致登陆时间的大幅延长:以传统投送方式投送一个营的时间约为20~27分钟;而进行分散投送则至少需要200~280分钟。这同样是难以接受的。此时,美国海军注意到,如果不使用传统的“船到岸”登录方式,而使用刚刚登上航母的直升机进行兵力投送的话。则可以完美解决登陆舰队和登陆部队容易吃核弹的问题。首先,直升机相比登陆艇有更灵活的操作性能,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离舰实施登陆。而在相对广阔的外海,登陆舰队可以采用类似于战斗舰队的大间距编队方式。同时,当时直升机的巡航速度已经超过了120节,而登陆艇的航速不过20节左右。这使其能够更加迅速的将登陆部队运送至与敌军交火的阵地上。而一旦与敌人近距离交火后,登陆部队被核打击的概率就趋近于零——因为几乎不会有人选择一发核弹把自己人和敌人一起送上天。这样一来“直升机母舰”这一概念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两栖部队的潜在选项。 后来,APA-M因为成本原因而下马——二战剩余的老运输船太多,新造APA-M要比单纯为登陆舰队配直升机航母贵20%到30%。美军转而将二战剩余的布洛克岛号护航航母转换为了直升机母舰验证舰。与APA-M不同,布洛克岛号并没有设置供小型登陆艇出入的坞舱。不能“多功能”后-M的船身识别码便消失了,这艘舰转而成为了APH,即以直升机为投送手段的人员运输舰——虽然原本应该是这样,但此时美国海军正在对自己的舰艇识别码体系进行改革,以登陆为目的的舰艇开头的A开始被象征“登陆”的L(Landing)代替。因此这艘护航航母的船身识别码实际被定为LPH-1。虽然这艘舰的改装并未完成,但LPH的叫法却被后来的硫磺岛级和3艘从航空母舰改装而来的两栖攻击舰所继承。 因为所有的这些LPH都没有设计坞舱,所以这也成为了这型舰艇的特色。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巴西海军的大西洋号两栖攻击舰,前身为英国海军的海洋号。同样没有设计坞舱,而使用直升机作为运载兵力的唯一手段,所以也都使用了LPH的分类。相比之下,韩国的独岛级LPH则没有任何命名依据,可能只是韩国人接触这个分类比较早,产生了某种情怀。 事实上,两种舰艇分类主要是根据两级战舰的设计进行定义的,即塔拉瓦级LHA和胡蜂级LHD。这两者在设计时的定位几乎完全一致,区别只在于塔拉瓦级设计建造的比较早,没有赶上AV-8B V/STOL攻击机和LCAC气垫船这些80年代才出现的新鲜玩意。在甲板设计上,AV-8B要求两栖攻击舰最好使用大尺寸舷外升降机和全宽度的舰艏甲板,而塔拉瓦级则采用了大尺寸舷内升降机、小尺寸舷外升降机和切角的舰艏甲板。这意味着,即使经过了甲板耐热改装,塔拉瓦级依旧不适合操作AV-8B舰载机。 在坞舱方面,塔拉瓦级的坞舱是为LCU 1610登陆艇设计的,可以以2x2排列塞进4艘LCU 1610。但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已经在开发能够以超过50节的航速运送登陆部队的LCAC气垫登陆艇。而塔拉瓦级的坞舱太矮,并不能很好地容纳LCAC,即使经过了改装,也只能塞进去一艘。种种这些缺陷使美国海军需要一种新的两栖攻击舰。这种两栖攻击舰,也就是胡蜂级——以塔拉瓦级的船体为蓝本,但拥有两部大尺寸舷外升降机和全宽度甲板,同时坞舱虽然面积缩小了,但还是能装进3艘LCAC气垫登陆艇。在建造胡蜂级时,美国海军顺手把LHA的舰艇分类改成了LHD。 |
|
![]() |
![]() |
阵风夜逃,中将撤职:这仗,巴铁赢在了体系 |
![]() |
中国H-20接近服役 航程只有8500公里? |
![]() |
印巴交火第4天 中国对上俄法以美4国 |
![]() |
戏剧一幕!阵风被歼10压制 印空军中将被免 |
![]() |
数据碾压,实战惨败 苏-30与“枭龙”谁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