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歼20战机为何少了这根"尖刺" 有这些方面考虑
www.wforum.com | 2019-09-30 18:24:1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据国新办消息称,今年的阅兵式将安排部分先进武器装备首次亮相,如果有先进战机掠过长空,大家不妨观察一下它们的空速管。

  超音速军用飞机炫酷的外形令很多军迷着迷,它也差不多是现在速度最快的航空器。在超音速飞机的图片中,我们经常能看到飞机的机头部位有一根长长的“尖刺”,比如米格-29,而歼-20的机头却少了这根“尖刺”。这两种设计的区别在哪里呢?我们要先从这根“尖刺”是什么说起。

  “尖刺”是什么?

  这根“尖刺”是什么?江湖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它的传说:跟敌人拼刺刀用的!还能避雷!突破音障全靠它!其实没有那么玄幻,这根“尖刺”的大名叫空速管。

  飞机能够飞上天,依靠的是流过机翼表面的高速气流产生的压力差,气流与飞机相对速度的大小是升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个相对速度叫做“空速”,是飞行的重要参数,知道这个参数才能知道当前的升力、阻力等数据,进而可靠地操纵飞行器。空速管承担的就是测量空速的重要工作。

  空速管由两个套在一起的细管组成,一个与外界连通,获得当前环境的气压;一个直直地迎着风,感知气流吹来造成的总压。两个细管间的压力差造成膜盒变形或液柱高差,就能具象地指示出当前的空速。

  那为什么空速管要安装在飞机头的部分,又被做成“尖刺”的形状呢?

  这是因为在飞行中,机身周围的气流会被飞机“推开”,这部分受到飞机影响的气流并不能体现出真正的空速。为了测量到不受影响的气流,空速管一般被放置在飞机的前端,并尽量离开机体一段距离,这就是空速管常被做成长长的“尖刺”状的原因。

  超音速是谁的功劳?

  但正是因为空速管通常被放在机鼻这个存在感极强的位置,并且几乎“机机必备”,出镜率极高,关于它的谜之传说也就流传开来了。

  但其实空速管的唯一作用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测量空速。

  要想突破音障进行超音速飞行,可不是空速管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发动机和飞机整体气动外形一起配合,细长机身、后掠翼、超音速翼型等设计才是降低阻力的关键。要真说“突破音障”,还是要靠尖尖的机头。

  现在的新式战斗机已经采用尖头设计,进气道放在两侧或腹部,尖头有利于减小阻力,进行超音速飞行。

  但早期的超音速战斗机还采取机头进气的方法,机头圆钝,比如米格-21,这种机头阻力较大,它如何突破音障呢?

  答案就是机头进气道内的这个锥形,它的名字叫激波锥或者进气锥,能够破坏进气道处的激波。可以看到,相较于机头和激波锥的尺寸,空速管实在太小了,即使它“有心”破除音障也“无力”啊!

  亚音速飞机通常把空速管放在机翼或者垂尾前缘,超音速飞机则一般放在机鼻位置。

  但是既然知道了空速管的真正作用,我们也就知道,这些设计套路并不是不可违背的金科玉律,超音速飞机的空速管并不是必须放在机鼻位置。在具体的设计中,空速管的位置有很多选择,对同一机型来说,也有多种装备方法,按照需求而定。

  作为一种机械装置,空速管简便可靠,物美价廉,即使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出现了新型的电子测速设备,空速管的地位仍然稳固,一架飞机通常要配备至少两套空速管装置,电子测速设备则通常仅作为备用。

  但是随着战斗机的发展,机头空速管变得越来越“碍事”了。我们知道,高空中气温很低,还有云团等水汽。为了防止结冰失灵,空速管都是金属材质,以便加热除冰。

  金属材质的空速管给安装在机头的雷达带来了一些麻烦,一方面是金属材质反射雷达波,给雷达探测造成干扰,需要在机头内安装额外的吸波材料;一方面是新型的机头雷达罩大多采用复合材料一次成型,强度不如金属机体,空速管继续安装在这里的话,容易引起基座变形,影响测量精度。而且,当今战斗机速度普遍提高,这一点也加剧了机头空速管的颤震。

  除此之外,新式战机对隐身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减小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以增强隐身性能,飞机外形需要尽可能平滑、少尖角,长长的机头空速管显然对隐身非常不利。

  于是,出于气动、结构、隐身等各种性能的考虑,大家各出奇招,空速管被做成了各种形态。比如F-18和歼-10等机型都采用了在机头两侧安装多个L形空速管的设计。经过算法修正,L形空速管也能保证较高的测量精度。

  在海湾战争中一战成名的F-117A“夜鹰”亚音速隐身攻击机,在机头配置了4个全向大气数据探管,整合了测量空速、侧滑角、迎角等多种功能。

  F-35和歼-20都采用了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这种测压方法使用压力传感器阵列加上算法修正,只需要开孔,而不需要安装外置的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使用了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在试飞验证阶段飞机一般仍要保留空速管,用于收集数据,比如歼-20的原型机;在定型之后,歼-20的空速管就取消了。

  对隐身性能要求更高的B-2轰炸机干脆舍弃了传统的空速管,在风挡前方的机头部位安装了6组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器。

  2008年,一架B-2轰炸机在美军的关岛空军基地坠毁,原因是当地的潮湿气候导致飞机传感器故障,使得计算机提供的空速和高度数据严重错误,最终撞地坠毁。

  B-2较差的平衡性固然也是坠毁原因之一,但此次事件也显示了对计算机的依赖给飞机带来的风险,电传和计算机仍然不能完全取代空速管的作用。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唯一一个以色列不敢空袭的阿拉伯国家?
一辆坦克歼击车能瞬间摧毁一个装甲营?
善防无人机!中国新型神盾坦克出现
反毒稀土靠边站!北京对美拿出重大谈判筹码
发射30枚导弹只命中3架 北约这是咋打的?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唯一一个以色列不敢空袭的阿拉伯国家?
一辆坦克歼击车能瞬间摧毁一个装甲营?
善防无人机!中国新型神盾坦克出现
反毒稀土靠边站!北京对美拿出重大谈判筹码
发射30枚导弹只命中3架 北约这是咋打的?
印度的一张王牌
美方今日突下重手!北京错愕愤怒质问
川普喊“留下来训练美国人” 遭拒
川普下令增兵 第二个“委内瑞拉”浮出水面
受够了!5亿欧洲人受1.4亿俄罗斯人的威胁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