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美国以俄罗斯长期违反条约及条约限制美方研发新武器为由,宣布美国将退出30年前与苏联签署的《中导条约》。与近两年美国频频的退群相比,退出《中导条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大得多。《中导条约》全称为《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近程导弹条约》,于1987年12月8日由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与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中导条约》是核武器问世以来美苏首次达成的真正削减核军备的条约,对于限制美苏的军备竞赛具有重大意义,对缓和世界局势也起了很大作用。美国现在急火火地退出《中导条约》,虽然表面上的理由是俄罗斯违反条约,但实质上美国是“醉翁之意不在俄”,而在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在欧洲地区给俄罗斯施压。
近些年来,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地区国家都研制成功了多款新型中近程和中程弹道导弹,这其中又以东北亚地区的技术最先进。例如现在的RS-26系列中远程导弹不仅能够对地攻击,该导弹利用中导条约的上限将成熟的SS-N-27“白杨”M的前两级改为射程6000千米的新型中远程导弹,也是美国军方和媒体近年来屡屡提及的“重大威胁”。而在RS-26之后露面的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更强,不仅射程更远,而且核常兼备,打击能力也多样化,即能够打击地面和海面目标,当前俄方出现的高超音速助推滑翔武器、核动力巡航导弹、某型舰载反舰弹道导弹、伊斯坎德尔-K导弹的出现,将中程、中远程和洲际核常兼备弹道导弹武器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此外,俄罗斯研制的YU-71高超音速武器,以及最近首次披露了两款高超音速武器——匕首(Kinzhal)和先锋(Avangard)高超音速导弹。
面对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中近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美国虽然大力发展反导系统,但内心并不满意。因为反导系统只能用于拦截,不能用于攻击,要想打击对手,美国只能使用海空军的战机和巡航导弹。但无论是战机还是巡航导弹,射程、速度都无法和中程弹道导弹相比,而且战机深入对方纵深实施攻击的话还存在人员伤亡的风险。此外,反导系统的建设耗资巨大、技术复杂,拦截成功率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对于一贯追求绝对军事优势的美国来说,显然越来越感到《中导条约》束缚了自己的威慑和打击能力,所以近几年一直在放风说要退出,现在终于在特朗普手里实现了。拿俄罗斯违约做退出《中导条约》的借口实属必然,因为《中导条约》是美苏当年签的双边条约,不拿俄罗斯违约说事,美国就没有退出《中导条约》的正当理由。
在退出《中导条约》之后,美国就可以放手发展新的中近程和中程弹道导弹,重点将会是中程导弹,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美国应对“俄罗斯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有了中程导弹之后,美国的攻击能力将会大大提升,因为中程导弹的打击距离明显超过空海军的战机,而且中程导弹速度远远超过战机和巡航导弹,突防能力很强,对于缺乏反导能力的对手是致命的威胁。在组织方面,使用中程导弹也比使用战机简便得多,而且还不用担心人员伤亡问题。如果美国未来将中程导弹部署在欧洲,那么对俄罗斯的威慑力将显著增加,如果冷战时期美国在欧洲部署潘兴Ⅱ中程导弹那样;如果将中程导弹部署在关岛,那么对亚洲的威慑力将大增。总体上,美方将作这五件大事:
1、发展中近程弹道导弹封锁岛链体系,据悉,美科研机构和军事单元现在正在论证,基于DEEP STRIKE和MLRS导弹发射车的中近程反舰弹道导弹,如果使用M270火箭炮可以带4枚,海马斯火箭炮可以携带2枚。如果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射程不受490千米的限制,这种武器可以做到射程700至750千米左右,很容易部署在冲绳或者宫古水道附近就可以封锁整个岛链。
2、海军在潜射弹道导弹武器的基础上,发展潜射中程弹道导弹,实现一艘核潜艇携带40枚潜射中程弹道导弹。
3、陆军发展基于JASSM的陆射版本导弹,实现更小型化的新一代陆基战斧巡航导弹。
4、海军发展基于SM-3为基础的舰载弹道导弹,射程将达到1500千米左右。
5、陆军还可能在空军和海军反导靶弹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射程在3000千米的中程导弹,来实现对等打击能力。
当然,上面都是战术性的,更严重的是,美国退出《反导系统》,不仅导致之前的美俄核裁军成果面临毁于一旦的危险,而且还将导致全球军备竞赛升级。例如俄罗斯必然会做出对等反应,研发新一代中程导弹,并且还有可能提升现在的近程导弹射程,使之成为中近程导弹;其他拥有中近程和中程导弹的国家也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此外,美国未来如果研发并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还将导致发生核战争的概率急剧提高。因为一旦美国使用中程导弹,俄罗斯很可能会进行核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