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国核工业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了“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示范工程技术咨询与服务外委项目-招标公告”,其中透露我国将在“基于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制造我国首艘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这将是中国建造的首艘核动力水面船只。同时,也被很多军迷认为是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前奏”!
甚至某些所谓掌握内部消息的网络论坛大V,已经透露中国即将开建的第二艘国产航母,有很大的几率是核动力,而第三艘国产航母将“肯定是核动力”,言之凿凿似乎海军司令部就建在他们家一样。不过某些论坛或平台,对这样的言论也是乐见其成。最多就是网络吹牛而已,至少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效应。
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实际上关键的问题是反应堆。军迷都羡慕美军的核动力航母,这是因为核动力航母的高速、大吨位、大能量供应都带来更好的使用效果。例如马岛战争中,英国的特混舰队走了将近30天才从本土抵达了马岛附近海域,其航母的巡航速度仅有18节,最高也只有28节。如果是美军的核动力航母编队,提前一个星期抵达战场是没有问题的。而提前一周完全就有可能使得战局发生重大变化。
据统计驱逐舰单位排水量电功率已经由过去的0.56千瓦/吨增加大1.07千瓦每吨。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航母的话,5万吨的航母就需要5万多千瓦的电力。一些文章说航母的电力可以驱动一个中小城市的运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未来航母还可能装备电磁武器、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和电磁飞机回收系统,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对电力的要求。常规动力航母“也许”可以满足这些耗电大户的要求,但核动力航母“肯定”是更合适的平台。
然而,中国要建造核动力航母,必须有技术先进的反应堆。现在看美军尼米兹核动力航母A4W反应堆的技术,优势体现在体积小、能量密度大、寿命长、安全性高。美军航母由企业级核动力航母的4台反应堆,降低到了尼米兹的2台,在体积大约增加一倍的情况下,每台A4W反应堆的热功率提升了4倍,能量密度更大。能量密度大,是因为美军使用了富集度在93%以上的燃料棒,而这也直接增加了反应堆的使用寿命,提升到30年。
然而美国对该型核反应堆的保密程度极高。无论是尺寸还是内部结构都是两眼一抹黑。至于核心的燃料棒的设计方法,更是机密中的机密。同时,中国有关艇载、舰载核反应堆的设计,同样也是绝密状态。中国没有任何公开资料讨论新型军用核反应堆的研发状态,所有的公开资料都局限在第一代核潜艇的一些典型报道描述上。
不过有一点是公开的,即无论是上面的核动力破冰船,还是前些时候出现的海上核电站,实际都是军转民项目。例如这次招标公告中明确指出:基于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制造我国首艘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因此“成熟技术”这4个字,该怎么理解,这就很有意思了。
一种理解,就是这一技术就是来自我国已经成功设计的核动力航母反应堆技术。因此在经过军转民或者“军民融合”之后,实现在民用船舶上的应用。而且这一观点,也符合上面某些网络大V的判断。即我国核动力航母反应堆早就“研制成功”“成熟”了,就等着第二艘、第三艘国产航母直接装了。
另一种理解,就是这一技术就是来自我国已经成功设计的核动力潜艇反应堆技术。这种成熟技术经过军转民后,实现在民用船舶上的应用,同时验证船用核反应堆在海上使用上的一系列新问题,为研制航母核动力提供参考。近期我国已经多次曝光093型核潜艇的实战化训练,也证实了我军水下核潜艇力量的发展。
一种理解是天马行空,另一种理解是切合实际,哪一种理解更合理?相信军迷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核动力航母虽好,但我们也不能一口就吃个胖子。中国首艘核动力破冰船,对于中国航母反应堆的研制,参考意义有限,中国核动力航母反应堆的研制,仍然有大量的技术难关需要突破,而其研制道路也很有可能不同于常规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