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这个美国因为可用航母的数量减少,所以虽然“增量维修计划模式”通过朝三暮四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航母因为相对频繁的大修所导致的航母舰员训练生疏以及舰队人才流失,但因为没有增加航母实际执行任务的时间,美国海军执勤航母数量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而与此同时,随着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全球任务的进一步增多,航母不够用的情况也更加突出,比如美国在1995年恢复了第五舰队,原则上就应该在这一舰队维持一艘执勤的航母;由于中国在台独问题上的坚决态度和不断加强的军事力量,美国海军也感到有必要在西太平洋地区加强存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海军开始打这个航母18个月的执勤时间的主意。美国海军发现,过去的航母部署方式中,航母在完成部署任务之后,一般就要求航母立即回港进行维护,而这一时期,往往是航母舰员和舰艇状况磨合充分甚至是状态较好的情况,特别在冷战后美国海军海外部署强度下降(虽然部署的时间是增加)的情况下,舰员们往往在部署任务之后也仍有余力保持较好的状态,这一时期舰员们要是突然离岗,等于将好不容易训练好的技能突然放弃,等到半年之后重新来过,在想尽全力“榨”出航母执勤潜力的美国海军看来,这也是要非改不可的。
所以2001年,美国海军提出“舰队反应计划”,按照这个计划,航母的维修周期从原本的24个月(18个月执勤+6个月预定增加可用性维修)延长到27个月。新周期是从舰员的基础 训练开始,基础训练从航母入港开展基地级维修的时候开始,到航母完成维护离开港口结束,这期间舰员训练内容既包括岸上训练,也包括舰上训练。这样一来,当航母离开港口后,舰员就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训练水平,随即开始进行提升战备水平的训练。
在这种情况下,航母可以在90天内展开部署,并且执行与其训练水平相应的任务,在这一阶段后,随着训练熟练度的进一步提升,航母将在进一步训练后达到能够在30天内进行部署的高度战备状态,航母能后连续维持12个月的高度战备状态,包括执行6个月的部署任务,而在部署任务之后,航母仍然处于战备维持状态,仍然可以进行部署,直到航母再一次回港进行基地级维护。
按照这种设计周期,航母的一个维护周期理论上包括6个月的维护周期,加上连训练带部署的21个月时间,这段时间里,根据航母的训练程度不同,航母可以执行不同等级的任务包括一次6个月的部署行动。相对此前航母执勤周期的18个月,这下航母的执勤时间等于增加了3个月。“加班”工作顺利完成。
得益于这种新的部署,美国海军在同一时间里可以获得的可部署航母数量在一定时间内获得了增加,这也就是2004年美国海军进行“夏季脉冲04”演习的背景所在,这次演习出动了美国当时12艘航母中的7艘,创下了当时美国海军的一个纪录。
当然,这种12艘里出动7艘、或者后来10-11艘航母里出动6艘的状态在美国海军的部署中也是几年一现,每次也只能维持1-2个月,不过在美军有特别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在这样的窗口期展开行动,算是给美军提供了一种战略选项。
不过加班这种事情啊,只要开了头,那一般就没法收住了。美国海军在实际运行中也发现,航母实际维修周期往往是没法守住27个月的理想状态的,既然“加班”成为常态,美国海军干脆就追认了这一事实。2006年,美军将航母的维护周期从27个月延长到32个月,部署时间也增加到7个月;2014年,美国又将这一周期再延长到了36个月,部署时间延长到8个月,并且改了个名,叫“舰队反应优化计划”…………
你们看,资本主义就算是搞压榨剥削,都要说好听点取个冠冕堂皇的名字,显得好像这是某种更加科学的手法一样。
这就咱们现在看到的美国航母36个月任务周期的由来,也就是马蒂斯感到不满的由来。
至于未来所谓的“90天部署周期”该怎么做,目前美军还没有定案,但是按照施佬的脑洞看法,美军很可能将现有的“一次性部署8个月”给劈开成两次3个月的短期部署,两次任务之间的时间,则以状态较低的执勤加以填充,由于实际上这样做,美国航母在一个周期内的部署时间是减少的,因此不排除最后给弄出个三次3个月的部署,总共9个月的方案,当然这样一来,航母的维护周期显然还得延长,舰队反应计划可能还得再度搞一搞“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