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新年伊始,歼20就以卓越的内部对抗成绩给国人送了份大礼——在面对由其他先进战机、预警机、防空导弹组成的立体防空体系拦截时,歼20依然获得了碾压性的优势。有人可能疑惑了,不是说“我们有体系”吗,3代机依靠体系不是可以对抗4代隐身战机吗?另外,我们不是有反隐身雷达可以破掉其隐身性能吗?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在一般空战体系中,无论是地面雷达也好,预警机也好,虽然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比战机远些,比如战机如果探测距离在30-90公里范围,地面、预警机的探测距离大概在100-180公里范围,但是,它们往往并不是冲在第一线的,需要战机在外围警戒护卫。如果战机前出100公里,那么相对于战机来说,地面雷达、预警机基本就已经丧失了探测优势;如果前出150公里以上,则基本属于单打独斗了。如果战机不前出,由于目前国内中远程空空导弹的最大射程已达到150公里左右,更是有射程约300公里的超远程空空导弹,预警机的生存能力就不高了;至于地面雷达,对面远程武器的射程会更大些。
机动式的远程防空导弹倒是可以采用隐蔽设伏的战法,这是一种比较有威胁性的方法,然而这也是一种比较靠运气的方法。在实战中,地面中远程防空导弹是对方重点关注的目标,也是远程巡航导弹的首轮打击目标之一;而且隐身战机由于其本身的超巡能力、高隐身能力,防空导弹对其的有效拦截范围是明显缩短的。
反隐身雷达、大型预警雷达对隐身飞机探测距离较常规雷达更大,但是同样面对首轮打击的问题。由于反隐身雷达、大型预警雷达一般采用分米波、甚至是米波段,体积庞大许多,机动性很差,甚至是固定式的,在面对大规模巡航导弹的攻击时,生存能力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即使巡航导弹被拦截了50%左右)。如果第一波次打击没有摧毁,那就再来一个波次好了;而一个在前期打击中就被摧毁的雷达,既然反隐身能力再强又有什么用呢?
一些人平时在研究如何对抗隐身战机时,往往是设想用整个的防御体系去对付几架孤零零的的隐身战机,而且还是几架毫无章法、横冲直撞的战机——然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隐身战机一方同样是强大的攻击体系,而且由于装备性能的优势,在策略上可能会有更多、更自由的选择。
幸运的是,如今我们有了歼20,从此可以用我们的4代隐形战机来捍卫我们的天空。而令人头疼的“如何用3代防空体系反隐身战机”问题,还是丢给周边其他国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