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针锋相对,或上演新“古巴导弹危机”? | |
www.wforum.com | 2025-10-12 23:00:29 三羊开谈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俄罗斯在古巴部署导弹反击,新的“古巴导弹危机”会重演吗? 最近,川普公开表示 愿意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如果最终成真,不仅意味着乌军将获得战略级远程打击能力,也标志着美国对乌政策出现重大转向。 我们知道,拜登政府向乌克兰提供过“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但在川普上台后,就取消了该系统的使用权限,致使乌军至今仍无法使用该套系统。在9月下旬 联合国大会召开期间,泽连斯基向川普提出了重启“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请求,并表达了希望获得战斧巡航导弹的愿望。这一次川普的态度与以往不同,他没有拒绝乌克兰的要求,而是表示,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虽然川普还没有对此做出最终决定,但是却引起了莫斯科的强烈不满。克林姆林宫强硬警告,称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将被视为“北约直接参战”,会彻底摧毁俄美关系,并导致“局势发生质变”。 那么,战斧巡航导弹究竟是怎样的一款武器,泽连斯基为何要急着得到它,川普政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策,这又会招来莫斯科怎样的反制呢?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战斧”是一款远程精确制导巡航导弹。以现有的技术来说,这并不是一款十分先进的武器,但因为在海湾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一战成名。“战斧”最早由通用动力研制,后来由雷神继续生产改进。自从1983年服役以来,已经被发射了2300多枚,是美军武器中参与实战最多的导弹武器。 “战斧”虽然是亚音速导弹,但却具备极高的命中率。可由潜艇、驱逐舰和陆基平台发射,早期有些型号还可以携带核弹头。“战斧”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多重制导的地形匹配系统,这赋予了它沿预设航线 低空穿越复杂地形的能力。在海面上,它采用惯性制导系统,按程序控制飞行,巡航高度在7到15米。进入陆地之后巡航高度上升到30到60米,在崎岖山区则增加到150米。这时,它就会采用地形匹配导航,进行航向修正 和地形回避,这使它能有效规避雷达侦测。进入目标区域后,它会采用图像匹配系统精确锁定位置,从而完成导弹的寻标导航和目标末段制导。 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对叙利亚的打击中,战斧导弹都大出风头。今年,美国在对伊朗境内核设施的打击过程中,也曾发射了大约50枚战斧导弹,而伊朗部署的俄制S-300防空系统并没有做出反应,全部命中目标。由此可见,这款导弹有撕开俄罗斯防空网的潜力。 更为关键的是,最新型号的战术型战斧导弹的射程可达2500公里,并且还能在目标区上空盘旋2个小时。导引系统可预先输入15个不同目标,在导弹升空后可视情况选择预设目标之一加以攻击,指挥单位也能利用资料链引导战斧攻击一个不在预设之内的新目标,从而增加了打击的灵活性。 战争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如果华盛顿批准乌克兰使用远程战斧巡航导弹,就可以涵盖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在内的整个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俄军几乎所有的后方物流、指挥部和机场都将暴露在可攻击的范围之内。其中就包括位于鞑靼斯坦的“见证者”无人机工厂,和驻扎战略轰炸机的恩格斯空军基地等关键目标。 乌克兰对战斧导弹的渴望由来已久。早在2024年10月份,泽连斯基就把获得“战斧导弹”列入了他的“胜利计划”,今年8月中旬,乌克兰在向美国提出的900亿美元军售计划中,再次将购买战斧巡航导弹纳入了其中。 只不过,随着战场态势的急转直下,泽连斯基对战斧导弹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而希望得到这款武器的出发点也从打败俄罗斯,逐渐变成了为自己在谈判桌上积累筹码。 在战争初期,乌军之所以能够抵挡住俄军的进攻,并重创俄军,很大程度靠的是对俄军前线补给线、指挥点的精确打击。然而,随着前线不断被压缩,俄军越打越稳,后方的弹药库、补给枢纽、远端发射阵地和军用机场构成了一道坚固的纵深屏障,支持着前线的持续作战。而乌克兰又缺乏有效打击这些目标的手段,同时自己的后勤、指挥和基础设施又遭到了不间断的打击,因此在战场上越来越被动。如果获得了战斧这样的远程巡航导弹,乌军就可以摧毁这些后方节点,从而扰乱俄军的军事行动能力,减轻前线乌军压力,并为反攻创造机会。 另外,从总体形势来看,俄乌最终不可避免地要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谈判的前提要么是双方都无力继续战争,要么是一方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目前,俄乌都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所以都想在消耗战中拖垮对方。但仅仅是在前线进行消耗,乌克兰显然不是俄罗斯的对手。如果乌军能获得对俄纵深目标实施大规模精准打击的能力,哪怕只是潜在的这种能力,那么战争就会从“前线消耗”变成“全面消耗”。如此一来,俄方不仅要考虑前线的损失,还必须考虑保护关键后方和民生设施所需的额外代价,以及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压力。使俄方在衡量继续打下去与谈判让步之间,更倾向于后者,从而提升基辅在和谈中的话语权。 有人可能会问,乌克兰自己已经搞出了拥有3,000公里射程的“火烈鸟”导弹,为什么还要战斧导弹呢? 首先从技术上来看,“火烈鸟”导弹虽然有一定创新度,但是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比如弹翼没有采用折叠设计,发动机也置于弹体外部,气动布局设计相对简单,制导方式也只有GPS+惯性导航,飞行时速只有600公里等等。换句话说,“火烈鸟”更像是把现成技术堆在一起做成的“简易巡航导弹”。这也意味着它的总体抗干扰能力以及命中精度都比较有限。 前不久乌克兰发射了3枚“火烈鸟”导弹攻击克里米亚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基地,其中就有一枚导弹偏离了目标。要知道这里距离俄乌前线仅300公里,如果要精确命中3000公里外的目标几乎不太可能。并且,在10月10日,俄军刚刚用“凯甲”防空系统击落了一枚乌军发射的火烈鸟导弹,说明其突防能力也非常有限。所以,截止到目前,乌克兰方面一直没有将其大规模投入实战。估计也是怕提前暴露了真实战力,到时候连仅存的威慑作用都没有了。 另外,有最近消息称,生产“火烈鸟”导弹的工厂 位置遭到暴露,已经被俄军摧毁,整个“火烈鸟”导弹计划已经宣告停止。美国媒体同时有报道称,乌克兰内部已经终止了对“火烈鸟”导弹的资金支持,具体原因不明,这也可能是工厂已丧失生产能力的一个证据。 当然,泽连斯基向美国要“战斧”并非只是看中了它的性能,更看中的是它背后的政治含义。美国若同意提供战斧,不仅意味着乌克兰获得一种新武器,更意味着美国支持乌克兰的态度。这种支持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美国愿意与乌克兰站在一起。对乌克兰来说,这种“与盟友并肩打击俄罗斯”的象征意义,比单纯拥有一种射程更远的导弹,更能在谈判桌上成为筹码。 不过,泽连斯基的想法虽然很好,可想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却并不容易。 首先,美国并没有多余的战斧提供给乌克兰。作为设计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武器,战斧的前三个型号已经退役。近些年,每年补充的产量大约在50到90枚之间。据估算,美军当前所储备的战斧导弹总量约为4000枚,其中陆基发射版本预计仅占三分之一。在实战中,若要彻底摧毁一条长达3公里的军用机场跑道,预计至少需要动用一二十枚此类导弹。换句话说,即使是将这些导弹都送到乌克兰,也发挥不了什么重要的作用。 其次,“战斧”导弹在乌克兰甚至无法被发射。美军现役的战斧巡航导弹大部分是为美国海军研制的,只能在水面舰艇或潜艇上发射,然而如今乌克兰海军已经不复存在,更没有能够搭载“战斧”的舰艇。陆基“战斧”导弹发射车已经在冷战期间被销毁了,现在只能使用“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发射。但问题是,美国陆军也是今年才刚刚部署“堤丰”系统,正急着新组建多域特遣部队,五角大楼不可能大公无私地优先满足乌克兰的需求。 退一步来说,即使是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陆基发射车,在美军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乌军还是无法使用。因为发射“战斧”巡航导弹之前,需要根据卫星图像和高精度的三维地形图绘制进攻路线,这些地图代表了最高等级的军事机密,美国肯定不会提供给乌克兰。因此,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必须要由美国军事专家参与。 而这又会引出另一个问题,这实质上就等于美军直接参战了,而这一直都是美国极力避免的,也是俄罗斯绝不能容忍的。克里姆林宫已经发出了警告,称如果美国真的提供该导弹,俄罗斯会采取“适当措施”回应,甚至包括核反击。美国陆军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格也警告说,向乌克兰提供“战斧”这样的先进远程武器,是跨越了一条关键的“红线”,可能会在“几小时内”将美国卷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会非常谨慎地来对待这个问题。现在,美国连射程打不到莫斯科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都不愿松绑,更不可能轻易就把这样一款远程巡航导弹给到乌克兰。 那么,川普又为什么会说要给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呢? 老羊认为,川普这步棋的目的还是为了把普京逼回到谈判桌,但是在策略上从“拉拢”变成了“极限施压”。 年初重返白宫以来,川普一直施压乌克兰在俄乌谈判中让步,并靠私下和普京接触推动停火,但普京表面上迎合,在实质性问题上却寸步不让。这对想当和平总统的川普来说简直就是羞辱,无奈之下,他只能用军事威胁逼迫普京就范。 但是美国又不愿把局势推到不可控的地步,那样就违背了推动停火的初衷。因此在选择对俄军事施压时也很谨慎,既要能体现威慑,又不会激化局势。而战斧就是这样的一款武器。 从性能上来看,即便是最新型号,也只是与俄军在战争中使用的X-55、X-101巡航导弹相当。实战证明,这种亚音速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有限。甚至俄方专家也认为,指望“战斧”对俄罗斯构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于是华盛顿向基辅提供战斧导弹的意图就很明显了,就是想通过提供一种表面具有攻击性但实际上性能一般的导弹,来彰显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强硬态度。逼普京重新回到谈判桌,而不是真的想让乌克兰拿这个导弹去打莫斯科。所以,最终乌克兰武装部队可能会收到少量的战斧导弹, 但这些导弹永远不会被允许用于实战。 尽管如此,只要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俄罗斯就会进行强有力的回应。 问题不在于“战斧”的性能和数量,而在于它的象征意义。战斧导弹曾经存在过携带核弹头的版本,即便如今主打常规版本,技术上仍具备携带不同弹头的潜力。再加上美国计划用“提丰”陆基发射系统,这在莫斯科看来,就是把“准战略武器”直接摆到了自家门口。它不仅压缩了俄罗斯的战略纵深,也越过了核预警的关键红线,而这正是俄罗斯一直反对北约东扩的主要原因。 因此,一旦华盛顿真走到这一步,俄罗斯的反制几乎是必然的。常规层面上,莫斯科可能对乌克兰关键目标实施大规模打击,以示惩戒;同时,也可能宣布退出与美国的核限制协议,将战略核力量提升至最高战备状态,甚至进行演示性核打击。 除此之外,莫斯科还准备了一套非对称的回应方案。 10月8日,俄联邦委员会正式批准了与古巴的军事合作协议。本来这份协议早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就签署了,但选在此时通过,针对性不言自明。 协议内容涵盖联合演习、情报共享、装备供应等多个层面,更关键的是赋予了在古巴的俄方军事人员司法豁免权,为俄古深入的军事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俄国家杜马副主席诺维科夫直言,该协议让俄古关系 “回归到了苏联时期的传统”。从战略上看,这意味着俄罗斯正以加勒比地区为支点,对冲北约东扩的压力,为其重返西半球打开了大门。 如果美国执意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俄罗斯极有可能采取进一步升级的回应——包括在古巴或委内瑞拉部署导弹。这一幕在冷战时期就已经发生过。1962年,为了平衡美国在欧洲的导弹部署,苏联秘密向古巴运送了R-12和R-14中程导弹,最终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争边缘。如今,莫斯科或许正打算以类似的方式向华盛顿施压——通过在美国后院制造战略威慑,迫使其重新审视在欧洲的军事冒险。 与此同时,《福布斯》等美媒还爆料说,古巴已秘密派出约一千名士兵前往俄罗斯参战,未来可能增至两万人。虽然这个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在军事合作协议生效后,这很可能成为现实。古巴军队虽不庞大,却以纪律严明、战斗经验丰富著称。历史上,他们曾与苏联军队并肩作战,如今再次出现在俄军战线上,象征意义远大于军事价值——这标志着莫斯科在外交与军事上重新激活了冷战时期的伙伴网络。 从战略角度看,俄罗斯通过古巴重新获得西半球的立足点,对美国而言无疑是一种地缘回击。而在更宏观的层面上,这场冲突的外延也已超越俄乌本身。它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趋势:全球安全格局正在被重新划线。美国在乌克兰部署远程打击系统,俄罗斯在西半球寻找新的战略支点,朝鲜、古巴、甚至伊朗等国也在各自领域重新定位。看似孤立的地区事件,正在串联成一次全球范围的力量再分布。 这种变化的核心在于,冷战后形成的单极安全体系正在崩塌,而新的多极秩序尚未成形。美国希望通过技术和联盟体系维持主导地位,俄罗斯和其他新兴力量则试图打破这种垄断。结果就是,一个更具对抗性、更难预测的安全结构正在浮现。 至此,俄乌战争已经不只是战场对抗,而正在演变为一次新的全球战略重组。 |
|
|
|
![]() |
![]() |
最强侧卫在东方!俄罗斯终于心服口服 |
![]() |
菲律宾最怕 第二个美济礁浮出水面? |
![]() |
普京下了道铁令,彻底定下乌克兰的结局? |
![]() |
中国或研发420吨级的运输机,技术指标逆天 |
![]() |
5架F-35行踪被锁定 中国装备或再次立功? |
![]() |
最强侧卫在东方!俄罗斯终于心服口服 |
![]() |
菲律宾最怕 第二个美济礁浮出水面? |
![]() |
普京下了道铁令,彻底定下乌克兰的结局? |
![]() |
中国或研发420吨级的运输机,技术指标逆天 |
![]() |
5架F-35行踪被锁定 中国装备或再次立功? |
![]() |
朝鲜阅兵,中方的访朝阵容远超预料 |
![]() |
朝鲜大阅兵,为什么专门选在深夜? |
![]() |
东风61导弹,为何是唯一实战型氢弹? |
![]() |
真要出口?“沙特涂装”歼-20惊鸿一瞥 |
![]() |
俄军“老六”单兵突击 :一个人撂倒6名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