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中东陷入持久战 | |
www.wforum.com | 2025-06-14 15:33:11 舰艏行处是长城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发动代号“雄狮之国”的军事行动,对伊朗境内数十个目标发动空袭。这场看似强势的突袭,实则是其深陷多线作战困局下的无奈之举,更将中东局势推向失控边缘。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相关冲突方与以色列的对抗便逐渐演变为持久战与车轮战交织的复杂局面。黎巴嫩真主党在冲突初期迅速响应,打击以色列北部边境目标。此后,双方冲突持续升级,2024年9月,以色列对黎巴嫩全境发动空袭,摧毁真主党总部并造成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身亡,但真主党依托在黎巴嫩南部的深厚根基,以游击战术持续袭扰以色列边境,形成持久战消耗。 与此同时,胡塞武装在红海开辟“第二战场”,以“导弹麻雀战”战术持续施压。自2024年起,胡塞武装不断袭击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并向以境内发射导弹和无人机,将以色列的军事注意力分散至海上与空中。面对胡塞武装依托也门复杂地形展开的灵活反击,即便美英联军于2024年初加入对也门的轰炸,也未能打破僵局。5月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侧面印证了军事打击难以速战速决,而以色列单方面加强攻势,反而促使胡塞武装扩大攻击范围,将美军舰与红海商船纳入打击目标,进一步消耗、迟滞以色列军事资源。 伊朗与以色列的博弈则将持久战推向更高维度。双方以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等多个战场为棋盘,通过代理人战争持续角力。2024年4月,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引发伊朗革命卫队数十枚导弹和无人机的报复;7月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遇袭,9月纳斯鲁拉被炸身亡,伊朗接连遭受重创却未妥协,在10月发动“真实承诺2”大规模导弹袭击,称摧毁了地面上的F-35。以色列则在10月26日以“百机轰炸”回应,双方你来我往,不断消耗对方战略资源与经济支撑能力。 这次,“雄狮之国”行动看似是以色列的主动出击,实则暴露其陷入多线作战的被动困局。黎巴嫩真主党持续炮击北部边境,胡塞武装封锁红海切断海上贸易,伊朗通过代理人网络不断施压,多方势力以“车轮战”轮番消耗以色列的军事、经济与战略耐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以色列军费开支占GDP比重已突破15%(正常值是2%),若持久战持续,其经济体系或将面临崩溃风险。 至于美国的选择,肯定不会以身入局,至于对以色列军事援助,也是拆东墙补西墙,例如155毫米炮弹。实际表明,美国无力在乌克兰、以色列两个方向同时进行实体有效援助,连舆论战都无法同时兼顾。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期,以色列一直在阻止外界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原本的监狱变成了地狱,以色列这是自掘坟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