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格-29K到“阵风”M 印海军未来如何规划? | |
www.wforum.com | 2025-05-09 15:22:52 看航空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近期,印度政府正式宣布将采购法国舰载型“阵风”M战斗机。此前,印度一直采购俄罗斯制造的米格-29K作为舰载机,为何突然从俄罗斯制造的舰载机转向采购法国舰载机?印度海军对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阵风”舰载机降落在航母上。 从2008年至2014年,以及近几年,俄罗斯一直因各种原因遭受着来自西方的严厉制裁。叠加俄罗斯国内固有的工业和科技发展问题,其近年来装备升级、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都并不突出。因此,印度政府决心购买“阵风”M作为新一批舰载战斗机,部分原因是出于对俄制战斗机研发情况的失望,以及对俄航空工业前景的悲观。 但另一方面,印度政府正在以米格-29K和“阵风”舰载机的采购为牵引,持续发展其海军力量。 R11 从实战战绩出发,二战结束以来,印度海军曾通过运用航母力量,成功实现了对外战略目标。1971年,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海军以英国二战退役航母赫拉勒克斯号改装的早期“维克兰特”号(R11)为核心,击伤、击沉了多艘巴基斯坦军舰,并对巴基斯坦领土的重要目标发起大量空中打击,切断了东、西巴基斯坦之间的海上交通和军事投送通道。1947年独立的原巴基斯坦国因此被分裂,领土面积为14.4万平方公里的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至今,印度政府仍对孟加拉国有较强影响力。 针对海军装备的发展,印度海军的高级军官对航母和舰载战斗机的发展规划较为长远。但由于其航空技术和装备长期依赖引进,因此在落地实施中难免会“动作变形”。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聊一下苏联在舰载机方面的规划。由于较为复杂的意识形态原因,从二战时期开始,苏联高层普遍青睐以导弹为核心的军舰潜艇体系,不重视装备常规起降战斗机的全通甲板式航母的体系发展和建设。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这一判断才开始松动。这也导致苏联在全通甲板航母和常规起降舰载战斗机的研发上较缺乏理论研究和工程经验。 就米格-29项目来说,在设计之初,米格-29并没有考虑上舰需求。但由于四代机在性能设计上很强调高推比和短距起降能力,这两款飞机的起落架布局又允许以较小代价实现显著的结构加强,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了后缀K的舰载机型号。 改装前的俄罗斯“戈尔什科夫号”载机巡洋舰。 苏联一度选择垂直起降固定翼战机搭配载机巡洋舰,以规避全通甲板和常规拦阻起降。 输给了苏-33的舰载型米格-29KVP样机 然而,在进行了少量初期试验后,工程编号9.31的老米格-29K就在被认定输给了苏-33(T10-K)。 除了载荷航程上的显著劣势外,米格-29K“输掉”舰载机竞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三翼面布局的苏-33,气动和飞控系统改进相对成功,着舰操纵难度较低,成功率较高。相对来说,米格-29K(9.31)的增升设计就不太成功。尽管修改了边条翼设计以强化涡流升力,却没有更换掉原本的机械飞控系统,襟翼增升设计也存在问题,这使飞机无法抑制涡流升力大小变化特别猛烈的非线性特性,着舰下滑姿态稳定性很差,飞行员难以操纵,着舰成功率低于苏-33。 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米格-29K项目一度陷入了困顿。 R-22 几乎同时的,印度海军的“维克兰特”号(R11)航母老化严重,面临退役;另一艘航母“维拉特”号(R22)则是1987年引进的英国二手航母“竞技神”号,两艘航母搭载的鹞式飞机在航程、载荷和速度等性能上也已严重过时。 因此,当时的印度海军既需要新的航母,也需要新的舰载战斗机;战斗机总体性能要好,战斗机数量还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此外,由于经济能力限制,合同的总金额也不能太高。综合这些要求,印度海军最终选定了米格-29K。 印度不选择苏-33K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成本原因。米格-29K可以匹配中小型航母,使用有限的资金也可以配置足够多的飞机数量。 米格-29K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复活”的。据报道,当时,印度与俄罗斯商定,以1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俄罗斯一套完整的航母系统,包括大规模翻新改造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基于原“戈尔什科夫”号载机巡洋舰改装)、12架米格-29K和4架米格-29KUB战斗机、3架卡-28反潜直升机和5架卡-31预警直升机。 最终印度政府实际付出了多少钱,并没有权威的官方数字,但该项目在交付中多次延期、超支。根据一些第三方机构的估算数据,印度实际支付了30亿—35亿美元。而米格-29K项目也成功“复活”,其新版本为单座编号9.41,双座KUB型编号9.47。 新米格-29K的气动结构、飞控系统,航电系统等都经历了重大改进。比如,飞控系统更换为三轴四余度的数字电传系统,航电系统也更换为俄版1553B总线构架。从技术规格来说,米格-29K基本能与西方四代机对齐。而最终,俄罗斯海军也决定用米格-29K替代苏-33K作为舰载机。 新米格-29K “戈尔什科夫”号大改而成的“维克拉玛蒂亚”航母。 尽管进行了重大升级,但是米格-29K刚交付时依然发生了“水土不服”的情况。由于俄罗斯缺乏常规舰载机的高强度运作经验,在机体和机载设备的抗冲击强化、防腐排水以及舰上维护修理等方面都显得能力不足。而印度航母活跃的主要海域,又正好是温度、湿度和盐度很高的热带区域,因此首批新米格-29K在2009年交付后,服役表现并不好,故障和事故频发。比如,米格-29K的动力系统燃油歧管破裂隐患,截至2020年已引发了15次事故,但一直没有获得实质性改善。 而随着2022年俄乌军事冲突的全面爆发,印度政府高层显然进一步调低了对米格-29K的维修、维护和升级等相关事宜的预期。为了继续推进航母舰载战斗机群的发展,最终,印度选择从其他国家引入新的舰载机型号——尽管这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并且要对现有航母的升降机等关键设计进行更改,甚至会造成2至3年的战力空窗期。而“阵风”,正是在市场可选的范围内,政治约束最少、实际可获得、综合作战性能最高的选项了。 整体来看,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印度海军一直比较重视装备发展和规划:从长期依赖西方国家淘汰的二手航母飞机,到与俄罗斯合作,定制、引导“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R33)的改装和米格-29K战斗机改型项目,再到现在,发展新一代“维克兰特”航母和LCA舰载机……尽管目前,印度依然无法实现对海空军装备的完全自研和制造,但是其规划是长远的,实施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韧性。但经历了这两天的大事件后,“阵风”舰载机项目的前景如何,还有待观察。 |
|
|
|
![]() |
![]() |
击落“阵风” 巴铁没使用歼10C和红旗9P |
![]() |
使用中国装备的巴铁,不只打疼了印度? |
![]() |
印巴空战8:1,达索要求印“禁飞”阵风? |
![]() |
印空军遭遇三战以来最惨败 巴方公布四大证 |
![]() |
印巴空战逆天 宣传效果堪比数届航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