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苏联,美国竟要在自己领土上引爆核弹 | |
www.wforum.com | 2021-04-06 18:50:59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提到核弹发射井,似乎总是作为“首轮核打击的目标之一”出现,被当做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也有人因此认为,核弹发射井是混凝土棺材,在21世纪属于历史遗留应该被淘汰。我们仔细思考后却能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被认为是“脆弱”的核弹发射井不仅在核裁军中被保留了下来,甚至某些国家近几年还修建了新发射井。那么这些导弹发射井,其生存能力在当今时代还有没有意义呢? 发射井的生存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仅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提升,也随着面对的武器精准度提升而下降。现在的发射井在面对当今和未来CEP压缩到100米内的时生存能力值得商榷,可这不代表别的臭鱼烂虾也能对其产生有效毁伤。实际上类似于当今坦克的防御一样,并非坚不可摧,却能通过一定的硬防护极大提升对方的打击成本。 可是时代是在发展的,随着战略导弹打击精度的提升,“民兵3”的140 kg/cm²抗力也不够用。这是因为对摧毁发射井而言,精度提升10倍,摧毁能力就会提升100倍。根据理论计算,一枚当量50万吨,可靠率80%、命中精度370米的弹头对“民兵3”的摧毁概率仅29.7%,但如果当量不变,精度提升到185米时,摧毁概率就能急剧增长到75.2%。 由于对苏联人高精度洲际弹道导弹的恐慌,美国总统战略理论委员会开始督促研究如何提升导弹的生存能力。这时美国空军对外技术部此前提出的发射井可以更强的方案得到了重视,在1981年的试验中,美国空军对外技术部和国防核武器局(DNA)共同进行了超加固技术的缩比模型的抗冲击试验,在此次试验中证明了可以在“民兵3”的基础上提升25倍,也就是3515 kg/cm²的抗力。在这种恐怖的结构中,该发射井即使身处核弹爆炸产生的弹坑里,被炸到倾斜40度,仍然能保证发射导弹。 所谓的密集部署其实有一个前置的废弃方案:扬尘防御。这种方案中,在核弹发射井之间预先埋入核弹头,当对方弹头即将落地时起爆,掀起巨量的尘土直接磨损掉来袭弹头,同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火球和超强的瞬间辐照对弹头也有着极强的毁伤能力。不过很显然,美国人特别是当地政府是不会同意这种上来给自己一刀(这意味边上的居民区是死于自家核爆)的方案。但这种核弹爆炸后的效应对后续核弹产生影响的现象却得到了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美军有人提出了可以利用苏联核弹爆炸的时间差,只要将发射井密集部署,第一颗爆炸的核弹头就算摧毁了发射井,但他爆炸后产生的效应会使得大约30分钟内都难以成功起爆第二颗弹头,这样就能牺牲第一个发射井从而掩护在爆心内的其他发射井,同时密集部署也有利于反导装置集中防御。 发射井到今天仍然一些其他方面的好处,首先是省钱,如果将时间拉长到几十年的尺度来看,发射井所需的维护和勤务人员都远低于机动部署的发射车。此外,发射井不会长腿自己跑掉固然是其生存能力的短板,但在核大国的政治安全上反而不一定是坏事,在核军控中,这些不会跑的发射井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核查,他就在那里,能有效避免双方的战略误判。最后,在常规冲突与和平时期,井基弹更安全。井基弹不需要担心翻车,不担心被人破坏,不担心被对方普通的常规武器损坏。 由于人类的技术水平有限,井基弹能有更大起飞重量,精度和投掷能力一般都比同时期的公路机动导弹要强。尽管发射井的生存能力在今天有着一定的下降,可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追求核威慑与核军控的政治谈判上,井基导弹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当然,我们更希望,这些井基导弹在他们的服役生涯中,扮演的唯一角色是谈判桌上的吉祥物。 |
|
![]() |
![]() |
断水就是宣战:印巴这次堪比古巴导弹危机 |
![]() |
惊掉下巴!5000吨大驱,塞进74个垂发? |
![]() |
印巴交火!能不能打赢全靠中国制造 |
![]() |
歼-35隐形战斗机:福建舰上首次弹射起飞 |
![]() |
歼-36的最新视频 成飞宣传能力超过了沈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