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明绝顶,一事无成 | |
| www.wforum.com | 2025-11-16 13:12:54 历史其实挺有趣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嘉靖十八年,明世宗朱厚熜巡游湖北安陆,也就是他的老家,在行进途中,皇帝的行宫突然着火,差点没把皇帝给烧死。 两年之后,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壬寅宫变,一个叫做杨金英的宫女因为不满皇帝的脾气喜怒无常,对下人又时常施虐,她纠结了一众宫女,某天夜里闯进了皇帝的寝宫,差一点就把皇帝给刺杀了。 当时的具体情况是,趁着皇帝熟睡,几个宫女按住了皇帝的手脚,几个宫女把绳子套在了皇帝的脖子上,本来打算把皇帝给勒死,可是手忙脚乱中绳子打了死结,刺杀的过程中又有宫女突然反水,因此最终失败。 堂堂皇帝,大明天子,差点被宫女给弄死,这也算是千古奇闻了。 对任何事情都不过分惊讶的前提是,你了解万事万物发生的原因,就好像宫女刺杀事件的发生,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是必然的。 《明宫词》里曾说: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 卞,在这个句子里有狂躁不安的意思,就是说皇帝平时的性格就像精神病一样,他阴晴不定,对待宫里的下人是好一阵坏一阵,大家都非常害怕他。 朝鲜史料中也有记载:若有微过,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人。 奴婢们稍微犯了一点过错,皇帝就往死里收拾,嘉靖年间宫人的死亡率则一直居高不下。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嘉靖有一个明显的行为特征,那就是无缘无故的发怒,没有任何理由的情绪剧烈波动。
事实上人是会得心理疾病的,比如双相情感障碍,但嘉靖明显不在此列,他的情绪问题,完全是他自己吃丹药吃出来的。 嘉靖崇信道教,这是人所周知的。 湖北地区是道教重要的发源地和兴盛区,武当山就在湖北,而且从成祖时期,这里就被封为皇室家庙,是真武大帝的道场,香火极盛,那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嘉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道教的斋醮,法事等仪式非常的熟悉,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刻的,为他日后对道教的亲近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他父亲就信这个,家庭的影响对他也很大。 道教中的神仙和其它宗教中的神仙还不太一样,道家的神灵不是生活在天上地下的超自然体,而是现实生活中个人生命的一种延长。 《抱朴子》中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西升经》中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什么意思呢?就是修道之人往往认为,他们的寿命不是由上天来决定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修行来决定的,如果自己修行的好,那么自己就可以实现长生不死。 那相比之下儒家的道德教育,强烈的约束自己,佛家的因果轮回,时刻的警醒自己,道家的这套理论更容易让人接受和使用。 何况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一旦他成为了一个魁柄独持,说一不二的君王,尽可能的延长生命无疑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荣华富贵的好日子谁都想要多过两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就是这种历史上的超一流帝王也不能免俗,他们对这个都有追求。 嘉靖就是一个可以把权力意志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 我们知道,明朝的文官,可以说是封建帝制时代,历朝历代中最厉害的一批了,原因就在于,作为个人的文官往往会结党,变成人多势众的文官集团,而文官集团就能倾轧皇权,和皇帝叫板,在明王朝漫长的国祚中,文官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集体力量和抗争精神,当然对皇帝来说,也可以称之为管闲事精神。 皇帝吃饭,他们要管,皇帝睡觉,他们要管,皇帝的情感生活,他们要管,皇帝的日常工作,他们要管,国家的发展,方方面面,他们都要管,而且是要迫使皇帝的意见想法和他们这个集团达到一致,如果不能达到一致,他们就闹,他们就整事儿,他们就和皇帝对着干,猛烈上疏,当众批评,集体辞职,甚至是以头撞柱,以死相逼。 嘉靖的孙子万历,就是被文官掣肘的一个典型例子,文官们把万历管的死死的,万历连想要拥立谁做太子都做不到,到最后被文官逼的没办法,只能以长期不上朝来对抗,直接给皇帝整自闭了。 纵观有明一朝,十六位皇帝,或多或少都有文官干涉皇权的影子,唯独嘉靖皇帝,他能不受到任何人的影响。 因为武宗没有儿子嘛,所以才轮到嘉靖这个堂弟捡了个天大的便宜,那文官就要求嘉靖改祖换宗,把武宗的父亲孝宗尊为父亲,一般人可能也就妥协了,但嘉靖断然拒绝。 从湖北到京师时,文官们颇为看不上朱厚熜并不显赫,以及和武宗毕竟亲疏有别的血统,所以只让嘉靖从东安门进入紫禁城。
这个门,主要是大臣们上朝的时候走的,让嘉靖走这个门,明显是没瞧得起他,嘉靖明确拒绝从这个城门走,而要求从大明门进入,也就是中华门,这是明清两代的国门。 文官们说绝无可能,让你走哪个门,你就走哪个门,嘉靖竟然回复,说不让我走大明门,那这个皇帝我也不当了,我直接就回家。 可以见得,嘉靖拒绝成为文官的附庸,也拒绝被文官们掌握,而泾渭分明的要和文官抗争到底。 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这使得嘉靖在即位初期就拥有了自主行动,自我安排的权力,但他也很快吃到了苦头。 因为得罪了文官,嘉靖将他自己置于了孤立的状态,他不再有任何的支持者,这使得他虽然可以拒绝任何事情,但他也无法办成任何事情。 皇帝,他可以决定很多,个人的生死祸福,王朝的发展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由他来决定方向,但是,事情可以由皇帝一个人决定,但却不能由皇帝一个人完成,他必须依靠读书人的力量。 作者说嘉靖的智商高,主要就体现在这一块,在嘉靖发现自己因为太过执着于把握权力而把自己置于众矢之的时,他很快就悟出了独属于他的究极政治形态。 身在权力场,权力就是可口的蛋糕,而人就是饥肠辘辘的野兽,蛋糕本来好吃又好看,谁都想要分上一块,何况大家本就饿的不行。 嘉靖把蛋糕握在手里,不许任何人染指,那吃不到蛋糕的人自然而然的会团结到一起来针对自己,那么后来他明白了,权力无非是一种由自己身上而流出的意识形态,既然权力的源头在于自己,自己又何必握着权力不放呢? 嘉靖想通了,他开始把蛋糕推向文官,让文官们去争,让文官们去抢,让文官集团因为蛋糕而出现裂隙,自己则可以分化拉拢,甚至是坐山观虎斗。 这么说您可能不太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 比如,嘉靖重用一个叫做严嵩的大臣,让严嵩做了首辅,让严嵩代表自己处理大部分日常政务,并替自己承受主要的政治火力,这就是一种权力的转移,但是,嘉靖又默许徐阶等清流势力慢慢积聚,形成对严嵩的制衡。
这么一来,严嵩为了保住权力,必须更加的依附于皇帝,而徐阶等人如果要扳倒严嵩,也必须取得皇帝的支持。 这回看出来了,皇帝永远的处于被需求的中心,并且皇帝看似是把权力的蛋糕分给了大臣,但他分给的永远不是个体,而是群体,是集体,这种分发将会长久的引起群体的矛盾,让他们相互争斗,两败俱伤。 万允万当,不如一默,坐在太极图正中央的嘉靖皇帝,早就悟出了真谛,你去做了一件事情,你就永远是这件事情的奴隶,而你不去说出一句话,你就永远是这句话的主人。 把权力给了呗,给首辅,给大学士,给六部三司,给司礼监的宦官们,让他们去抢个头破血流,让他们去争个难舍难分,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又何劳嘉靖一人? 所以,堪称有明一代对朝廷,对时局,对权力,对文官把握的炉火纯青的嘉靖皇帝,他在事业上已经没有了追求。 早年间他也曾勤政过,缔造过嘉靖中兴,但那些过往已经如镜花水月般流逝,当夏言,徐阶,顾鼎臣,严嵩,李春芳等人不得不因为满足于自己的喜好而撰写青词以获得提拔的时候,他也得到了满足,他满足于帝王的身份,但他也有不满足,那就是他难以把这个身份持续下去。 所以,嘉靖要追求长生不老,他才会豢养道士,如邵元节,陶仲文等老道才能官至礼部尚书,他还迷信方术,设醺炼丹,为此他还大兴土木,喜好祥瑞,秘炼阴阳,重用佞臣,发展宦官政治,因此而导致京师被围,海盗猖獗,国势日趋没落,大明天下从上至下都出现了深刻的危机。 那又能怎么样呢?频繁的食用道士们进献的包含各种重金属的丹药已经让嘉靖皇帝狂躁不安了,他早就不在乎了。 他的确是聪明,古代历史上罕有对权力的理解和玩弄能达到他这个水平的,但他也的确浪费了他的聪明,他没有把作为君王的聪明才智用到利国利民的身上,反而全都投入到了虚无缥缈的长生上。 看《大明王朝1566》,因为电视剧的质量的确是高,演员演的也很好,很容易就会觉得哎呀,这嘉靖太厉害了,太牛了,从而衍生出他是一个好皇帝的认知,其实这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嘉靖是那种非常明显的,当他自己无法有太多建树的时候,他也不会允许他的臣下发挥。 就像电视剧中海瑞拷问嘉靖的那段台词一样: 我四岁便没了父亲,家母守节一人将我带大,出而为官,家母便谆谆诲之,尔虽无父,既食君禄,君即尔父。 其实,岂止我海瑞一人视君若父,天下苍生无不视皇上若父,无奈当今皇上,不将百姓视为子民,重用严党以来,从宫里二十四衙门派往各级的宦官,从朝廷到省、府、州、县所设官员,无不将百姓视为鱼肉。 皇上深居西苑,一意玄修,几时查民间之疾苦,几时想过,几千万百姓,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两京一十三省,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刀俎待割之鱼肉,君父知否? 嘉靖是深谙帝王心术的顶级玩家,他成功的让庞大的官僚机器在其设定的规则中内耗,从而确保了最高权力看似给出,实际上却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是您敢相信,他的权力操弄,目的不是为了开创盛世,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可以让他安心修玄炼丹的环境。 简单来说就是聪明又自私。 对封建帝王祛魅是很有必要的,这当然不代表要全盘的否定他们,这样又会陷入到另外一种误区,作者只是想说,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只是因为他足够幸运,而并非他和其他人有什么特殊的。 嘉靖很普通,又因为他极度自私,他的聪明都显得,不那么聪明了... |
|
|
|
|
|
|
| 076海试,甲板上的标记把“真实身份”给卖 | |
| 爆料:中国正在建造两艘新型航空母舰 | |
| 羞死了 上海顶级富婆“上瘾”行为曝光 | |
| 泽连斯基迎来终局 欧盟宣布不再替乌克兰兜 | |
| 中国侦察船815A一靠近 美军下令“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