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是洪承畴他儿又怎样?你该是奴才还是奴才 | |
| www.wforum.com | 2025-11-10 16:06:46 海边的西塞罗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
康熙他亲爹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年头你会是谁? 各位好,昨天有个朋友给我发私信。问:小西,你怎么看“康熙是洪承畴他儿子”的这个脑洞猜想。 我说:我怎么看?我没看。不凑这种热闹很久了,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 不过既然朋友问了,我就稍微认真的去查了一下。发现这个事儿的起因其实是《澎湖海战》的那个预告片,惹得一帮明粉和清粉就大清到底算不算“华夏正统”这个事儿又吵起来了。捉对厮杀之间,突然有人放了一张康熙的画像和明末降将洪承畴的画像,说这俩画像长得很像,不会是父子吧? 于是大家就都沿着这个脑洞想开去了——对啊,当年洪承畴降清的时候,野史不是有传,说皇太极他“舍不得媳妇套不得流氓”,派出爱妃大玉儿亲赴牢房探监,使美人计色诱洪大帅。孤男寡女,这两个人完全可能发生点什么嘛。后来顺治皇帝早丧,成了(谥号孝庄)太后的大玉儿秉政,有没有可能登基的玄烨压根就不是爱新觉罗家的种,而是孝庄太后搜寻散落在民间的自己与洪承畴的私生子,来个狸猫换太子,暗自登基呢? 怪不得朝鲜使节初次见到八岁的康熙皇帝,觉得他早熟呢。怪不得鳌拜忠心辅佐他爷爷他爹两代皇帝,到了康熙这里一定要阴谋篡权呢?怪不得……于是什么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琼瑶的《梅花烙》、《还珠格格》,啥啥的都联系起来了。 要说媒体这些年可能也是闲的、实在没啥可报,前几天这事儿还真的惊动了某正规大报,采访某清史专家一本正经的出来辟谣,说爱新觉罗家的祖传Y染色体未发生变化,康熙是洪承畴他儿子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云云。 虽然一个历史学者抢分子人类学的活儿干也有点“诉诸不当权威”,用来辟谣康熙身世这个事儿也属于俩臭棋篓子下棋。但“康熙是洪承畴儿子”这个猜想能在中文互联网上传这么广,倒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极为相似的“撞脸”谣言——只不过这个谣言是千年以前的。 说宋太祖赵匡胤晚年的时候,出了个著名的“烛影斧声”的公案,莫名其妙的就死了,死后没把皇位传给儿子,而是来了个兄终弟及,他弟弟赵光义非说他哥生前有什么“金匮之盟”、“国赖长君”之类的,愣是把帝位给夺了过来,还把他大侄子赵德昭给吓死了,把皇位留在了自己一脉。 转眼过了一百多年,女真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崛起白山黑水之间,约宋攻辽,并许诺归还宋被辽霸占的幽云十六州。当辽国被夹击而灭,完颜阿骨打却在班师途中病逝,其弟完颜吴乞买即位,为金太宗,继续与宋的土地交割。宋的使者本来开开心心来领地盘,但见到吴乞买以后却惊出了一身冷汗:这金国皇帝怎么跟我们大宋太祖挂在大殿里的真容画像一模一样啊!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百余年前,你赵光义当弟弟不仗义,害死自己哥哥,逼死侄儿,夺了大宋皇位。百余年后,我赵匡胤转世投胎,成了完颜吴乞买,我就要灭你的国,夺你的皇帝位。 所以什么靖康耻,什么宋金鼎革,这都是报应啊,报应! 你说这谣言扯不扯?一样的开局两张画,内容全靠编(写到这儿,我突然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康熙长得像洪承畴、金太宗长得像宋太祖,纯粹是因为咱古代绘画技术比较low,人经常画着画着就撞脸了,不信你去看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也觉得秦皇汉武啥的一定都有直系血亲),而且连个“祖传Y染色体”的讲科学机会都不给你,人家就明目张胆的给你搞迷信——就讲因果报应、投胎转世,玩玄学,看你拿什么辟谣吧! 我是大法师我怕谁了,属于是。 可是你说这个谣言这么扯吧,两宋之交好多文人笔记里,都有记载,什么《靖康稗史》《南烬纪闻》之类的,说的一个比一个有鼻子有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一言以蔽之,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已。 还记得鲁迅笔下的《阿Q正传》里,阿Q被人家欺负了,会怎么安慰自己么? 妈妈滴,这年头,儿子敢打老子了。 对的,面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中原王朝打不过,江山被人家抢去,皇帝被人家做了好几代了,实体上我们批判的武器已经比不上武器的批判了。可是心理上很多人有实在不能接受“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那能咋办呢?那就只能讨嘴上的便宜,研究异族皇帝祖上女性亲属裤裆里那点事儿,争取给他编一个我大汉的便宜老爹,或者干脆你就是我大宋某位皇上的投胎转世。这样什么大金、大清,什么靖康之变、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你们的武力征服就干脆都白搞了,种都还是我们汉人的,我们当然也就跪的容易,继续心安理得的可以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了——毕竟跪的还是自己人么。 这个“化夷为汉”的智慧,早在金庸老爷子写《书剑恩仇录》楞说乾隆皇上是汉人,姓陈,下江南还回去拜母亲开始就已经很流行了。而且按照金老爷子《鹿鼎记》里的记载,俄罗斯的彼得大帝还得跟韦小宝叫个姑父之类什么的,等于咱比近代欺负我们欺负狠了的老毛子还整体高一辈。 所以近代史靠金大侠这么一解读也成了标准的“儿子打老子”了,这么一想就痛快多了,不是么? 当然直接编排人家亲爹,属于过于直白的骑脸输出。我们正规史学界发明了一个比较聪明的词汇叫“北方兄弟民族入主中原”——你瞧这词儿用的,辈分是不占便宜了,但这话一说,还是要往“一家人”那个方向去扯。而既然是一家人,下跪磕个头什么的,就又轻松多了。 所以真的是阿Q精神永放光芒啊。阿Q先生还有一个伟大理论——“奶奶滴,老子先前比你阔多了”。这个理论在现如今也有很多应用——比如至今仍有很多网民一口咬定中国古代无论文治武功还是科技发展都“事事远超西方”,《永乐大典》恨不得把歼星舰怎么造都记载下来了,怪只怪那帮“刚从树上下来的”洋人用心太险恶,汉奸太卖国。把《永乐大典》偷到西方去了,还只给咱留了一个残本…… 反正说来说去,无非是“老子先前比你阔多了”的扩写版本,中心思想,还是阿Q先生的那一套。 所以说来说去你明白了吧?什么金太宗像宋太祖,什么洪承畴像康熙帝,什么画像撞脸,什么转世投胎。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想求个心理安慰,占个嘴上的便宜。你看这次野生明粉和清粉本来吵得不亦乐乎,可一听康熙他爹事洪承畴这个脑洞,大家居然都不吵了,一切和谐的吃瓜,论证猜想可能性。为啥呢? 因为明粉讨厌清朝最大的厌恶就是“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现在洪大帅居然能忍辱负重、曲线救国,把疆场上丢了江山再从床上“寝取”回来,当了康熙他亲爹,他们当然乐得。 而很多清粉之所以粉清,也只是因为“我大清”毕竟打了一片比前明大得多的“大大的疆土”,地图开疆么,大旗党最喜欢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江山的主子姓了爱新觉罗,如果这江山居然能姓陈或者姓洪,那么如金老爷子一样,他们共情明君圣主、代入高潮的时候,就会更丝滑很多。 所以与《澎湖海战》两头不讨好相反,“洪承畴是康熙亲爹”这个段子,居然能在意见如此撕裂的今天,博个满堂彩。 但是且慢,我特想在这一片皆大欢喜中,问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就算康熙他真的是洪承畴他亲儿,又能怎样?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血腥规矩他废了么? 半个字不许提敏感词,否则抄家灭门、极度钳制民间思想的文字狱他不搞了么? 满清八旗子弟在各地肆意圈地、侵占田产,大量百姓在自己世代耕种的田地上沦为事实上的农奴,而八旗子弟坐享铁杆庄稼的残酷等级制度他制止过么? 都没有吧? 说得不好听些,我们这些现代人,如果真穿越回“我大清”,99.99%要拖生在那些饥寒交迫、思想受压、人身自由都没有、连句话都不敢说的奴下奴之家中。那样的话,皇帝到底是姓爱新觉罗还是姓洪,对你有什么实际意义么?大清国土到底是秋海棠叶还是别的什么,能让你的生活受到半点尊重和一丝保障么?没有。一点意义都没有。 退一万步讲,在帝制时代,哪怕皇帝真是汉人,所谓华夏正统,老百姓的生活又真能好多少么?朱元璋反元建明,檄文写的多好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可是明朝真正具体做的呢?严酷的户籍制度,把老百姓固定在特定的职业和空间里,灾年去个邻县逃荒都要官府开具路引。想翻身改命只有读书考科举,接受已经僵化了的忠君意识形态洗脑这一条路,明朝末年更是激增出了庞大的食利阶层,姓朱的王爷、奉国将军、皇族们数十万计,官吏腐败不堪,动辄加税,天下沸反、流寇遍地、兵相交、人相食。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没有民权思想、不尊重个体自由,所有人被牢笼在你不是为你自己活,你必须为皇上而活的帝制时代。江山不过是一家一姓的,领土再庞大也不过是皇帝一个人的私产。这时候你告诉我,皇帝祖传Y染色体到底从哪儿来,是姓爱新觉罗还是别的什么,又到底对普通人有什么意义? 反正他打向你的皮鞭不会有丝毫收敛,一群韭菜,兴高采烈的争论砍向他们的镰刀到底是金子打的还是银子造的,除了麻醉自我、逃避现实,有什么真实意义么?反正你永远是被收割的那个对象。 可悲的是,我们的古代历史却总津津乐道于这个,从第一个皇帝嬴政他爹是不是吕不韦,一口气争论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他祖上是陈家洛还是洪承畴。仿佛说清楚这个有什么大用一样。 而同时代人家的史学呢?从《理想国》《普罗泰特拉篇》到《利维坦》《社会契约论》《正义论》,人家琢磨的是这些真正有用的东西,于是他们的历史,才是向前走的。 所以中国人不是不聪明,你看我们能从两幅相似的画里,琢磨出这么一个完整的阴谋论来。可是我们从来只如此喜好、醉心于这些阴谋论,和随之引申出的“儿子打了老子”“我祖上比你阔多了”的精神胜利法。我总觉得这聪明劲儿,没用对地方,更或者说,不敢用对地方。毕竟黄宗羲、顾炎武这帮试图想想“亡国亡天下”的人,下场大家都是知道的。 文末,我想起了美国著名废奴主义者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讲的一个段子——这位自己就曾是黑奴的人在逃离南方成为自由民之后曾经写过一本自传。在自传中,他以讽刺性的语调自嘲说: “当劳埃德的奴隶与吉普森的奴隶相遇时,他们总会吵起来,劳埃德的奴隶夸耀自己的主子更有钱多金,可以买下吉普森的农场,而吉普森的奴隶则自豪于自己的主子更精明强干,可以耍弄了劳埃德……双方总是吵着吵着就打起来了。” 道格拉斯说,这种行为背后藏着一种让人悲哀的心理——奴隶们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悲惨到了一无可说,就乞灵于一种“转移式的光荣”,仿佛给一个血统更正、更有钱、更强干的奴隶主拔份儿,争论他的一切,就能让自己也更有面子一样。 这是近两百年前的一个美国人对自己生活的反思与批判。 但我觉得,直到今天,它仍值得过分关心和争论皇上到底是满好还是汉好,是姓爱新觉罗还是姓陈、姓洪的中国人读一读…… 皇上姓啥都不好,没皇上才最好,难道不是么? 这个道理, 溥仪退位那年, 你就该懂了。 全文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