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1969年苏联曾考虑对中国核打击 是他救了毛泽东
www.wforum.com | 2025-11-03 16:30:12  三立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就在30日,全球目光聚焦于韩国釜山,美国总统川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了备受瞩目的会晤。

虽然这场“川习会”最终以一小时四十分钟的闭门会谈匆匆落幕,但双方在贸易关税、稀土、芬太尼等议题上展现的某种程度的“求同”,仍被视为中美关系在长期紧张对峙后的一个“休战符”。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1969年,苏联曾认真考虑对中国发动“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这场危机不仅深刻影响了中苏关系,更成为推动中美关系破冰、重塑全球战略大三角的关键转捩点。

1953年史达林去世后,苏联新领导人赫鲁雪夫的「去史达林化」政策,引发毛泽东强烈不满。(图/翻摄维基百科)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新领导人赫鲁雪夫的“去斯大林化”政策,引发毛泽东强烈不满。(图/翻摄维基百科)

意识形态对撞:谁才是真正的共产革命旗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把苏联视为“老大哥”。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提供经援与技术协助,帮助中国建立工业体系与军事力量。

然而,斯大林1953年去世后,苏联新领导人赫鲁雪夫的“去斯大林化”政策,引发毛泽东强烈不满。自此,中苏思想开始出现裂痕。毛泽东主张“持续革命”与“世界革命”,认为共产主义必须透过武装斗争推动;赫鲁雪夫则提倡“和平共存”,认为苏联与西方可以避免战争、以经济实力胜出。

中苏在国际共运中争夺领导权,北京指责莫斯科背叛马列主义。(图/翻摄维基百科)

中苏在国际共运中争夺领导权,北京指责莫斯科背叛马列主义。(图/翻摄维基百科)

这种分歧在1958年的“金门炮战”与1959年的“中印边界冲突”后更加明显。苏联拒绝在中印冲突中支持中国,并批评毛的冒进政策。中方则指责苏联“修正主义”、“投降帝国主义”。

1959年,苏联撤回在华的全部核专家,终止对中国的原子弹援助,象征中苏正式分道扬镳。1960年更全面撤走技术人员,导致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156项工程”陷入停顿。此后,两国在国际共运中争夺领导权:北京指责莫斯科背叛马列主义,莫斯科则控诉北京破坏团结。

珍宝岛事件成为继古巴飞弹危机后冷战期间又一次爆发全面核战争的重大危机。(图/翻摄维基百科)

珍宝岛事件成为继古巴飞弹危机后冷战期间又一次爆发全面核战争的重大危机。(图/翻摄维基百科)

一触即发:珍宝岛冲突的战火馀烬

1969年,中苏两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因珍宝岛(苏联称达曼斯基岛)的边境冲突,将世界带到了一场难以想像的核战边缘。随著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部分历史档案的解密,证实了当年盛传的“苏联对中国发动核打击”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克里姆林宫军方高层曾认真考虑的战略选。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尽管冲突规模有限,但对当时已陷入意识形态争论与国家利益冲突的中苏关系来说,却是致命一击。

根据维基百科记载,由于苏联在此次冲突中蒙受损失(苏军死亡58人,受伤94人),激怒了苏联领导层,尤其是以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他们主张采取极端手段,以“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将两国的矛盾从边境争端,直接推向核武战争的边缘。

在珍宝岛冲突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截获的苏联T-62战车。(图/翻摄维基百科)

在珍宝岛冲突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截获的苏联T-62战车。(图/翻摄维基百科)

克里姆林宫的“外科手术”密谋

相关历史研究文件揭示,苏联军方强硬派当时确实曾准备动用部署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飞弹,携带当量达数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键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Surgical Strike)。

这些目标包括中国的核设施(如酒泉、西昌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重要的工业城市,如北京、长春、鞍山等。苏联官员甚至开始试探性地向其外交接触对象询问:若苏联对华发起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世界各国将如何反应?

美国情报机构在1969年8月得出两个重要结论:苏联发动大规模对华战争的可能性首次被认真考虑;且由于中国核能力的发展,苏联有理由认为“发起军事打击的最佳时间应是尽快,而非滞后几年”。

珍宝岛冲突中死亡的苏军,葬礼上亲人向阵亡者告别。(图/翻摄维基百科)

珍宝岛冲突中死亡的苏军,葬礼上亲人向阵亡者告别。(图/翻摄维基百科)

最高警戒:北京领导层紧急疏散应对

面对苏联从边境上调集超过百万兵力,并释放核威胁讯号,中国政府也立即进入最高备战状态。

1969年10月,中国领导层为应对可能的核攻击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与疏散:国家主席毛泽东转移到武汉,副主席林彪移师苏州,其他高层人员和军事单位则移往北京西山的防核防空洞。同时,政府封锁了主要机场跑道,战机散布华北各地,全国上下为抵抗苏军入侵和核污染作好了准备。

1966年9月15日,周恩来、林彪、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图/翻摄维基百科)

1966年9月15日,周恩来、林彪、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图/翻摄维基百科)

美国态度的关键反转:尼克松政府的战略判断

外界普遍认为,最终阻止这场核灾难的关键力量是美国的干预。据报道,苏联在发动攻击前,曾试探性地将计划告知美国。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及其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经紧急磋商后得出判断: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

如果苏联发动核打击,不仅会引发中国的全面报复,核污染也将直接威胁驻亚洲的美军。最重要的是,一旦苏联打开核打击这个“潘朵拉的盒子”,将威胁整个世界的安全。

因此,美国通过外交渠道向苏联传达了强烈的警告:如果苏联对中国动用核武,美国将不会保持中立,甚至可能向苏联的军事与城市目标施射核弹。在美国的明确反对和中国积极备战之下,苏联最终于10月20日打消了核战的念头,转而与中国展开边境谈判。

美国前总统尼克森(左)1972年2月21日前往中国,进行为期8日的历史性访问。图为尼克森与中国国院总理周恩来敬酒。(图/翻摄维基百科)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左)1972年2月21日前往中国,进行为期8日的历史性访问。图为尼克松与中国国院总理周恩来敬酒。(图/翻摄维基百科)

美国态度的关键反转:尼克松政府的战略判断

1969年的中苏核危机,极大地改变了中美两国对国家安全威胁的认知。苏联的军事压力迫使中国将其视为“当前的最大敌人”,从而表现出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意愿。同时,尼克松政府也将苏联视为最大的威胁,认识到与中国修好的战略价值。

这场危机成为中美两国政府克服政治阻力、重建联系的强大催化剂。1969年后,中美两国关系迅速破冰,共同形成了新的“战略大三角”关系,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冷战后期全球政治的格局,也为后来的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这充分说明:大国间的关系并非永恒的敌对,而是基于地缘政治、国家利益与共同威胁的不断动态调整。

珍宝岛位于中俄界河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全岛面积0.74平方公里。1969年,中苏因归属问题于在岛上发生武装冲突,1991年俄罗斯联邦承认该岛归属中国。(图/翻摄维基百科)

珍宝岛位于中俄界河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全岛面积0.74平方公里。1969年,中苏因归属问题于在岛上发生武装冲突,1991年俄罗斯联邦承认该岛归属中国。(图/翻摄维基百科)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骗美国拆了F22生产线?16年后,解开谜底
中国太空会师创纪录 美联社惊叹 美国急
中国第4代核裂变反应堆 钍基熔盐堆有多牛?
中国步枪安装消音器 对普通士兵有什么用?
美国新型无人机首飞 和中国差距更大了?
喝这款韩国酒后 习近平“表情”被疯传 网友
战争还在打,俄罗斯工业已“熄火”
美军机坠入南海最新调查:或与燃油无关
中国052D现役33艘 超过英法意日韩印之和
俄军频繁使用9M729导弹 到底是什么原因?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