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东北军真的“一枪未放就撤了”? | |
www.wforum.com | 2025-09-21 11:34:07 循迹晓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提到九一八,惯常的一句话是“几十万东北军,一枪未放就撤出了东北”,这句评价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大行其道,几乎成了东北地域黑常用话术。 如果严格审视历史,我们会发现,说东北军一枪没放有失偏颇,但东北军在一片混乱中走向失败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咱们一直觉得东北军是一个整体,张大帅一声令下奉军全体入关,其实完全不是,一支队伍一股势力壮大之后,其内部一定会分出派系,像直系军阀曹锟,手下就分为津保派和洛吴派,津保以他弟弟曹锐领头,直隶省长坐镇天津;洛吴是吴佩孚司令部在洛阳。 ◇ 图为孟恩远(1858/1859-1933), 直隶天津人,字曙村,又作树村、树春,行伍出身。1894年冬,在马厂编练定武军,次年随袁世凯到小站编练新建陆军,任马队队官,巡防队管带,标统、统领、总兵。1907年随徐世昌赴东北任吉林巡防督办。中华民国建立后任陆军师长,吉林护军使。1914年6月改任吉林将军。 东北军也一样,张学良的东北军大致可以分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派系。吉林军队受宗社党的影响很大,在清朝灭亡后吉林的军政长官吉林督军由孟恩远担任,孟恩远是直系冯国璋的人,和张作霖没什么关系,长期与张作霖的奉天系敌对,后来是张作霖靠着和日本人合作,让日本关东军制造了“宽城子事件”,其实就是关东军和吉林军队产生摩擦,并引发外交问题,并以此为理由赶走了吉林督军孟恩远,不过奉天对吉林的控制非常有限,因为吉林只是司令换了,军队并没有换。 ◇ 图为巴英额(1869-1940),满洲正蓝旗人,姓吴札拉氏,汉字姓吴,字凌云,生于伯都讷官宦世家 黑龙江的情况与吉林类似,当时黑龙江军头许兰洲、英顺、巴英额都是宗社党,1917年张勋复辟后,黑龙江省发生内讧,互相攻击对方为复辟分子,张作霖趁机通过日本人施压,将许兰洲调到了奉天,然后以调停为由进驻黑龙江,张作霖对黑龙江的控制要比吉林强一些,不过强的有限,也是出于稳定地方的考量,黑龙江的军队也没有做重大变动。 除了吉林黑龙江外,张作霖自己的奉军也不团结,在1912年清朝灭亡后,大总统袁世凯将全国各地新军旧军赋予新的番号,其中奉天省的军队被编为两个师,27师师长张作霖,28师冯德麟,这两位也有矛盾,张作霖是奉天督军,冯德麟是帮办,一把手和二把手。但当初刚起家的时候,冯德麟的事业做的可比张作霖大,现在自己成二把手就有点接受不了这份落差,所以一直在上蹿下跳给张作霖下绊子。后来张勋复辟的时候冯德麟还跑到北京和张勋一起闹,也是因为这么一闹,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德麟被当成帝制余孽,差点被当成典型处决,好在是有人在中间说和冯德麟被放出来,但是28师师长不能当了,给他一个三陵都统的职务,既然您对清王朝这么有感情,以后就给福陵、昭陵、永陵的满清皇帝们看坟吧。 ◇ 图为冯德麟(1866年—1926年8月11日),又名冯麟阁,字阁忱,出生于奉天海城县,是奉系早期重要的将领之一,与张作霖齐名 这就是张作霖时代东北军的势力分成,到张学良时代又被进一步细分,吉林、黑龙江、冯德麟一派不变,仍然处于边缘地位。张作霖嫡系分成陆大派、士官派、元老派,元老派是张作霖打天下的那些老哥们,包括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人,一群绿林豪杰,略识之无的老粗。当他们觉得奉系之内需要充实一批新人才时,他们便延揽了一批留日归国的“士官生”,士官生既在地方武力中得势,奉军中因而形成了一个派系,名为“士官派”,它在20年代的首领便是东北军参谋长杨宇霆。 ◇ 图为杨宇霆(1885年8月29日—1929年1月10日), 原名玉亭,字凌阁,后改邻葛,辽宁法库人,奉系军阀主要首脑之一 ◇图为郭松龄(1883年—1925年12月25日),字茂宸,今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深井子镇渔樵寨村人,民国时期奉系军阀将领 至于奉军的中下级骨干,则又是“陆军大学”和它自己“东北讲武堂”训练出来的毕业生。无形中他们也就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陆大派”或“讲武堂派”。这一派的精神领袖原是该校1919班毕业生张学良。而张学良是“少帅”,是全军的副统帅,职责繁多,又欢喜声色犬马,不常在军中,因此他们的实际领袖便是出身陆大并曾任讲武堂教官的郭松龄了。士官派和陆大派不对付,比如1925年陆大派代表郭松龄起兵反奉,其实就是常年对杨宇霆不满,两人矛盾激化所造成的。此外,从1924年开始奉军入关,收拢了不少其他派系的残兵败将,这样一来使得东北军内部的派系更为复杂。 在张作霖在的时候,他能通过老帅的权威来压制这些派系,但换成儿子张学良就不一样了,他是陆大派的人,又在1929年1月,东北刚刚完成易帜的时候,就以“破坏统一罪”为名枪杀了士官派的领头杨宇霆,把这一派得罪了。至于元老派那边更不会忠心听命于张学良,元老派没有还能维持与张学良的和睦,完全是因为元老派成员,有着“奉军副帅”之称的张作相支持张学良,才不给张学良下绊子。也就是说,他名义上是东三省保安司令,实际上东三省的军队他根本就没法全面指挥。 ◇图为中东路事件中,苏军缴获的奉军督战队军旗 1929年,中东路事件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典型,东北军和苏联因为中东铁路归属问题,在东北边境大打出手,时任黑龙江督军是万福麟,他是张作霖结义兄弟吴俊升的手下,属于元老派的,张学良指挥不动他。所以前线血战的时候,万福麟不增援也不补充弹药,后来张学良派胡毓坤增援,胡毓坤是李景林的部下,李景林当年在黑龙江干过,又投过直系、皖系,后来投到张作霖手下,郭松龄反奉李景林跟着造反,再后来又回到奉系又下野,就这样一个人,胡毓坤在东北军阵营里肯定是被边缘化的一位。张学良让他去增援他不敢不去,去了又得避免和万福麟发生冲突,所以胡毓坤前进到一半就不再前进了,结果就是东北军在前线孤立无援被分割包围,两个旅被消灭,两位旅长一位战死,一位被活捉。 1930年中原大战,张学良入关拥蒋,获得了华北几个省的实际控制权,另外还有平汉铁路的运营权,那可是南北交通大动脉之一。张学良带领军队入关,自然要带自己的嫡系部队,所以那些个其他派系,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元老派、士官派、冯德麟派等等就被留在了东北。 ◇图为1931年9月19日晨,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外攘门上进攻中国东北军 九一八之前只剩下沈阳北大营的第七旅是张学良的嫡系,剩下的全是东北军中的杂牌军。在九一八爆发之后第七旅旅长王以哲不在,第七旅没有统一指挥发生混乱,当晚就撤出了北大营,其他派系也都自作主张。元老派成员,张作霖把兄弟,东北军上将张景惠,直接丝滑下场,在9月22日出任哈尔滨特别区维持会会长,招募旧部成立伪满哈尔滨警察部队。吉林派,时任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副司令官兼吉林省代主席“爱新觉罗·熙洽”假传张作相命令,9月19日要求吉林各部队不得抵抗,原地归顺日军。在9月29日宣布吉林“独立”。还按照日军意思诱逼各地军政官员投日,组成伪吉林“剿匪军”5个旅和1个铁道守备队,协同日军向吉林省北部地区进犯。 ◇ 图为吉兴(1879—?)号培之,沈阳人,满清皇族出身。 1911年,吉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第13旅旅长兼延吉镇守使等职。伪满成立后,吉兴先任延吉警备司令兼旅长,继任吉林省中将警备军司令,1934年晋升上将,随陆军改制后任第二军区司令官,驻吉林,1941年改任伪皇帝溥仪的侍从武官长兼监察官,1943年,再转任将军府将军,1944年夏转任“尚书府大臣”。 士官派成员,东北军延吉镇守使爱新觉罗·吉兴率部投日。冯德麟派系中,洮辽镇守使张海鹏带着部队献城,后来日本人打黑龙江的江桥抗战,其实日本人不多,主要是张海鹏打的。另外还有于芷山,他带领手下也投了日本,在淞沪会战中,他的部下还协同日军作战,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东北军不但一枪没放,反而当了日本人的帮凶,积极帮助日本人侵略。 918事变不光是不抵抗,反而东北军直接投日,所以日军拿下东北才如此之快。根据统计,有将近十五万人的东北军投降日本当了伪军,而且这些叛变投敌的伪军,是日本人在热河抗战中担任入侵的开路先锋,在伪满政权建立后,1933年日本对投降的伪军进一步整编,最终保留了八万多人的正规部队,这支部队便成为伪满洲国政权的主要军事力量。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叛变投敌的将领人数,有人统计是99人,其中东北军叛变的将领是11人,仅次于西北军叛变投敌将领数量。 ◇ 图为黄显声(1896年~1949年11月27日),字警钟, 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石庙子镇人,抗日爱国将领。 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补习班,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五四”运动以后,决心投笔从戎,于1921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科。1930年春得张学良重用,升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九一八事变后,黄显声毅然投身抗日,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 有一枪没放的,就也有自发组织抗日的,当时在沈阳管理警察的黄显声就率先进行抵抗,东北军骑兵第三旅驻守通辽,在日本人的策动下日军带着蒙古、俄国匪徒进攻通辽火车站,被第三旅击退。后来日军调来重兵,因为实在寡不敌众才撤退。此外丁超、李杜、冯占海等人组织人马保卫哈尔滨,后来边打边撤,李杜撤到苏联,丁超由于被日军团团包围才无奈选择投降。 以上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的表现,有的东北军,例如王以哲,就是驻守北大营的第七旅旅长,按张学良的吩咐撤退了,而有的东北军,不管是主战派还是主降派,都拿张学良说话当耳旁风。例如主战派的黄显声,管你上面有什么指示,带着自己的人就和日军打起来了。主降派的那帮人,张学良也没让他们去投伪满洲国,仍然稀里哗啦倒戈过去了。以东北军内部乱如麻的关系,真要是上面下令抵抗,不等日军打过来,亲日的和抗战的就得先互杀起来。抗战当然是比不抗战对国家更有利,但是以东北军这种跟冷战时期的非洲军阀在一个档次的组织水平,也别指望他们能打出什么成绩。也就是从彻底的丢人到家,变成丢人但没丢到家的状态。 东北军中勇猛忠诚的将士当然很多,但搭配上东北军糟糕至极的军队组织和内部派系,加上一群汉奸队友,就成功实现了1+1=-1。无论从国家、奉系还是张学良个人的角度来说,不打就撤都是非常不利的糟糕选项,以当时的客观条件,张学良只能在“输”和“输得很难看”中选一个,于是他们就在一片慌乱中盲选了“输得很难看”。 |
|
|
|
![]() |
![]() |
总统罕见参观 歼-35A交易仍在进行? |
![]() |
短短几天时间 中国海陆咽喉被“卡” |
![]() |
3年投入70 万俄军,为何吞不下乌克兰? |
![]() |
印度的骄傲!曾领先中国的德里级驱逐舰 |
![]() |
打脸!土耳其通过巴铁偷取中国武器技术 |
![]() |
总统罕见参观 歼-35A交易仍在进行? |
![]() |
短短几天时间 中国海陆咽喉被“卡” |
![]() |
3年投入70 万俄军,为何吞不下乌克兰? |
![]() |
印度的骄傲!曾领先中国的德里级驱逐舰 |
![]() |
打脸!土耳其通过巴铁偷取中国武器技术 |
![]() |
轰-6K,这扑面而来的压迫感 |
![]() |
质疑国六代机 歼-50照片或是心理战? |
![]() |
卫星拍到 中国神秘巨型隐形无人机 引高度 |
![]() |
096核潜艇建成了吗?答案不言自明 |
![]() |
歼-10实战演习吃亏了 超视距被歼-16压着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