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存在315年,一直在找大哥 | |
www.wforum.com | 2024-12-21 20:04:21 最爱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公元1038年,一个使者来到了大宋的国都,开封。 他这一路跋山涉水,连行数月,穿越大半个中国。如此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只为完成国君托付的使命: 让大理国成为大宋的属国。 大宋时任皇帝宋仁宗热情地接见了使节一行,与使节亲切交谈,并请使节向大理国君主转达诚挚的问候。 不过,对于内附藩属一事,宋仁宗却笑了笑,摇摇头,摆摆手,说了一句“很惭愧”,紧接着什么自己功德尚浅啊,幽云还没收回来啊,黄河近来老是决口啊等等一堆理由。综上,“所请宜不允”。 送上门的小弟,居然不收?这是何道理? 此次大理国出使请求藩属大宋,已经是第9次了。 近30年后,大理国又派使者带着金装碧玕、毡鬣刀剑、犀甲皮、鞍辔等宝贝来大宋朝贡,依然请求大宋皇帝赏个脸,给大理国一个藩属国的地位。 大宋时任皇帝换成了宋神宗。对远道而来的大理使者,宋神宗依旧热情款待,但说什么也不肯答应册封大理国君主。 这是第10次。 说起这大理国,大家伙儿一定都很熟,金庸的小说谁没看过啊? 想当年段思平文治武功,建国大理,又创枯荣神功、一阳指、六脉神剑,从此大理段氏威震武林,成为江湖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天龙八部》中风流多情的段誉,以及保定帝段正明、镇南王段正淳、“恶贯满盈”段延庆,还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的一灯大师段智兴,皆是段氏一脉。 小说中的情节固然精彩,真实的历史一点也不逊色。 公元937年,后晋石家刚刚得了中原的时候,远在西南的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董氏、高氏等家族,起兵反了当时控制云南的“大义宁国”,领兵围困都城。大义宁国军队据河守桥,段氏军队攻不进去。在两军相持之际,段思平忽得一洗衣女子指引渡河地点:
借着女子指点,段思平顺利渡河,攻灭大义宁国,建立新政权,国号“大理”。 自唐朝时期的南诏灭亡以来,在彩云之南建立的政权有“大长和国”“大天兴国”,以及“大义宁国”。三个政权都十分短命,一如中原的五代。直至段氏建立大理,云南方才安定下来。 在搞定国内局势的同时,段思平还密切关注着北方局势:经济上,大理国要生存,必须依靠与中原政权的贸易;政治上,如果不处理好与中原政权的关系,那很可能就步南诏的后尘,在持续不断的战争中自我耗竭。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5年后,孟氏后蜀为宋所灭:宋与大理接壤了。 虽然不知道这个中原政权会不会像前五个那样,成为速立速灭的“第六代”,但稳妥起见,还是要对新政权表示友好。于是大理对大宋,“恭贺平蜀”。 三年后,大理再次联络,请求与宋通好。 然而,面对这个建立在昔日南诏土地上的政权,宋朝反倒心有余悸。 在宋朝君臣看来,强大的唐朝之所以灭亡,表面上是因为黄巢起义,但实际上却是与南诏长期剪不断理还乱、时打时和的关系,将大唐拖垮。 在后来欧阳修《新唐书·南诏传》中所言“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便是这个意思。南诏入侵安南,唐朝从徐州调兵三千开赴安南,其中八百人戍守桂林,约定三年期满后调回原籍,但是六年过去了,还没有换防,桂林戍卒群情激奋,起兵反抗,沉重打击了唐朝。所以说,桂林兵变,源头还在南诏这里。 有了这样的认识,宋朝定下了与大理“老死不相往来”的国策。 根据明朝杨慎《滇载记》,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朝之祸起于南诏,便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自此两地隔绝。 流水虽无情,落花仍有意。 出于贸易和国家安全的考虑,大理有意与宋朝通好,建立良好的关系。事实上,终北宋、南宋319年的历史,大理的确从未与宋为敌,不像唐朝时期的南诏,经常在唐和吐蕃之间朝秦暮楚。 不过细细想来,假如只是因为经济贸易、国家安全的原因,大理完全犯不着这样巴结大宋。 经济上,虽说大理不是宋朝的藩属国,大理的国君没有受到宋朝皇帝的册封,但其实这一点也不妨碍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互市什么的一直都有。尤其,大理产马。这对缺少良马的宋朝来说正中下怀。 在四川和广西,宋朝都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出台了相应政策,用以支持与大理的马匹贸易。比如在南宋时期,宋朝在广西与大理互市马匹,据记载:
而国家安全问题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宋朝都不搭理你,你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所以大理为什么一定要贴大宋的冷屁股? 答案就在大理的国内政局。 大理从立国至寿终正寝,国内统治阶层各派之间,矛盾是非常尖锐的。 早在段思平建国之初,为了答谢帮助自己夺取政权的各大家族,比如高氏、董氏等,段思平大行分封。结果大理国内诸侯林立,东方的鄯阐府以高氏为最大,西边的洱海地区则以杨氏家族拥有的领地最多。 在剧烈的派系斗争中,段氏大权渐渐旁落。最常上演的剧本就是,杨氏不断叛乱,而高氏则借着平叛渐渐掌握了大理的实权,直到大理亡于蒙古铁骑。 《天龙八部》里的大理国鄯阐侯高升泰,是大理国君保定帝段正明、镇南王段正淳的好兄弟。当段誉被段延庆困于万劫谷,段正明欲让位给段延庆以救段誉时,高升泰趴在地上进谏道:
真实的历史却是高升泰逼段正明出家,废了他的帝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大中”,中断了大理的国祚。 当了两年皇帝后,高升泰病重,临死前交代儿子“守实权而弃虚名”,还政段氏。大理的王冠这才又戴到段正明之弟,段正淳的头上。 历史上的段正淳,是个非常怕老婆的人。为了哄老婆开心,他曾写打油诗吹捧:
这并不是说段正淳多么专情,他们夫妻二人又是如何恩爱,只因他的老婆,不是刀白凤,更不姓秦、甘、阮、王,而是姓高——她是高家人。 所以,在王权衰落的国家,谋求强国皇帝的册封,就成为确立自己正统地位的一种方式。不然指不定哪天,段氏就在大理国内弱肉强食的环境中,丢了王位丢了命。 大理请求宋朝册封国君这事儿,在段正严登上皇位后有了转机。 段正严(1083—1176),字和誉,是段正淳之子。1108年,段正淳出家为僧,段正严继承皇位。1147年,有感于国内残酷的政治斗争,段正严也急流勇退,出家为僧。 段正严在位39年,是大理在位时间最久国君。 史载,段正严在位期间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与宰相高氏集团之间的关系似乎也不像前几任大理国君那样剑拔弩张。而他最大的历史功绩,莫过于成功获得宋朝皇帝的册封。 1116年,大理国派人带着乐伎等“贡品”出使大宋,第11次请求内附。 大宋时任皇帝是宋徽宗。 这一次出使,大理国的使团照例受到了大宋的热情款待。而宋徽宗看了乐伎的表演,心花怒放。终于册封段正严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上柱国、云南节度使,以及大理国王。 历经10次失败,前后历时150多年,历代大理国君梦寐以求的请封心愿,终于被段正严同志实现了! 这大概是史上最难当的小弟了。 但好景不长,11年后,北宋就变成南宋了。老大的势力打了个五折,小弟身上笼罩的光环,也减弱了效力。皇帝钦册的“大理国王”,并没有帮助段氏在大理国内政局取得多少优势。国政还是把持在高氏手中,即使是段正严这样“有为”的国君,对此也无可奈何。 不仅如此,随着北宋、南宋的兴替,大理和宋朝的关系也再起波澜: 南宋不想要这个小弟了。即使是在宋徽宗时期达成的名义上的藩属关系,南宋也不愿意维持。 1133年,大宋时任皇帝宋高宗说了,对大理:
当时南宋面对北方金国的压力,已是焦头烂额。一点也没心情去关心大理这个小弟。生怕把这个小弟惹毛了,不仅马没得买,还要两面受敌。 在宋朝君臣看来,保持和平的最佳方式,就是不往来。 所以,大理与宋,虽然民间沟通不曾断绝,但官方的藩属关系却时断时续。 公元1171年,段智兴继位,成为大理国第十八代国君。 小说里的段智兴,一阳指的功夫独步天下,武学修为登峰造极,位列“天下五绝”之一,人称“一灯大师”是也…… 历史上的段智兴,除了佞佛之外,与小说中的一灯大师,几乎没有什么交集。他在位29年,天天烧香拜佛,不理国政,又大修寺院,俨然梁武帝转世。经他这么一折腾,大理国势一蹶不振。 1244年,蒙古大军南下,迂回攻击大理。大理迎战败北,战将被杀。此时的南宋也面临蒙古军队的兵锋,听闻大理兵败将亡,竟然派人前往大理凭吊。 然而晚了。 1253年,蒙古大军再次南下,几乎不废吹灰之力就把大理给灭了。1254年,大理国君段兴智(段智兴的曾孙)出降。高氏则死战到底,最后不屈被杀。 除去中间高升泰的“大中国”,大理一前一后加起来315年,传了22世,至此寿终正寝。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在云南设置“大理国总管”,后来又设置了云南行省。彩云之南这片美丽的土地,自南梁末年被群蛮占据,过了700年后,再次归入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而大理亡国25年后,崖山海战,大宋追着大理的脚步,去了。 |
|
|
|
![]() |
![]() |
史上最严重野火酿13伤 以色列紧急向国际求 |
![]() |
越南“隐身舰”:远看吓一跳,近看笑弯腰 |
![]() |
潜舰都快造好了 中国突然遭毁约 被群嘲了 |
![]() |
是F-35的2倍弹药!这款六代机不加油跨大西 |
![]() |
北约给中国歼-20的代号改为Fagin 为了抹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