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武器装备都有哪些? | |
www.wforum.com | 2022-10-05 03:08:01 鹰隼试翼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447万枚手榴弹!这是抗战时期我军的手榴弹生产数量。抗战中八路军最主要的武器装备非手榴弹莫属,这是有着深刻现实原因的。 红军时期各个主要根据地都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工业,可以完成修械,制造手榴弹,复装子弹,打造大刀长矛之类的任务。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红军的兵工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抵达陕北,随后在陕北根据地又升起烘炉,开始组织了简单的生产。 军工事业的转机,发生在七七事变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随后,八路军三个师东渡黄河,在山西完成战略展开。 而此时,太原沦陷。阎锡山以前创办的太原兵工厂的许多军工工人流落四方,这其中就有一部分人参加了八路军的兵工厂,带来了技术。 而山西这块土地,富产煤,铁,硫磺,核桃木等等资源。这些,都可以用来生产武器装备。所以,八路军的军工人员,开始利用这些简陋的资源,来实现武器的自给。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当年八路军的主要装备。 一,手榴弹。八路军自己制造的武器装备中,生产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就是手榴弹。手榴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威力大,所有材料完全可以根据地自己解决,所以各个根据地都大力发展手榴弹制造,形成了很大的生产能力。 因为手榴弹完全可以达到战争消耗多少,我们就补充多少的程度,所以,当时的战斗,指挥员们给战士们下达的命令,往往有多打手榴弹,子弹等敌人靠近了再打的内容。 手榴弹的生产,遍及当时的各个根据地。根据统计,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一共生产了4474514枚手榴弹,其中陕甘宁360611枚,晋绥282909枚,晋察冀688157枚,晋冀鲁豫1234152枚,山东248685枚,新四军1660000枚。 二,迫击炮弹。迫击炮弹的构造也简单,只是生产过程中需要车床车制。根据地自力更生,搞出了木制车床,以人力推动一个大圆盘为动力,以皮带传输动力,可以车制炮弹。后来在太行山的一个河上筑了个水坝,用水力来推动车床。以后还有采用蒸汽机为动力的车床。总之,设备很土。 至于钢材,对不起,没有。好不容易搞点铁路的钢轨,还要用来造枪呢。造炮弹,用的是根据地土法炼的白口生铁。 白口生铁这玩意,是脆的,不能上车床。要想用生铁铸造的炮弹上车床车制,材料必须是灰口生铁。此时,一名专家的出现,解决了大问题。 这个专家就是冶金专家陆达。他利用根据地简陋的生产条件,造出了焖炉,可以将白口生铁转变为灰口生铁。自此,源源不断的根据地迫击炮弹开始大量自造,在战场大显神威。 晋绥根据地生产的迫击炮弹 后来的根据地掷弹筒弹,其原理直接就是缩小版的迫击炮弹。生产工艺和迫击炮弹一致,一笔带过。 三,复装子弹。 子弹这玩意,在抗战中那是非常缺少的。八路军129师出兵山西的时候,全师13000多人,只有各种子弹10万多发。 在抗战初期,在山西河北还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国军撤退扔掉的弹药,此时作战还可以维持。到了1940年以后,这方面来源就没了,重庆也不发饷,所以根据地兵工厂生产的复装子弹,就解了燃眉之急。 当时,八路军的战士们,打掉一发子弹,就要上交一个弹壳。否则不给发子弹。每个弹壳可以复装三次。 当然,子弹每次发射,弹壳都会膨胀。那么,旧弹壳运回根据地兵工厂,就要用模具把弹壳修整一下,让其外形尺寸合乎标准,然后用一个小车床车掉旧底火,然后检验。 底火利用破裂的弹壳,展开铜皮,冲成一个一个小底火药盂,然后填入底火药。新弹头利用铜元制作,里面充填铅芯。 发射药在前期利用黑火药(当时也只有这玩意了),只能打上200米,威力有限,残渣还多,战士们意见不少,但是这种子弹还要抢着要,你不要别人就抢着要。 后期在化学专家钱志道的努力下,实现了自造硫酸硝酸,可以制造无烟药,子弹发射的威力提高了很多。 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的自制子弹以复装子弹为主。到后期,根据地的工业甚至可以实现自己制造子弹厂的全部设备。 那么,八路军是不是没有制造过全新弹壳的子弹呢?这个说法也不对。八路军也曾经在陕北制造过全新弹壳。制造弹壳的材料,采用三七黄铜,锌三铜七。锌采用收来的铜线,修建反射炉,提炼出锌。铜采用电解法,制造了一批阴极纯铜,然后混合制造出了三七黄铜。 制造弹壳的过程省略。但是仅仅制造了一万多发新弹壳。原因在于,材料太难搞了。 四,步枪。 步枪是当时步兵的主要作战武器。虽然八路军战士们英勇作战,但是缴获的步枪依然不够使用,主要是咱们队伍扩充得快啊!到抗战结束,八路军发展到百万人规模,民兵还有200万,对于步枪的需求数量可想而知。 所以,八路军的黄崖洞兵工厂曾经制造过八一式步枪,该枪吸取了刘伯承师长的建议,减轻了步枪的重量,缩小了有效射程,非常利于游击战,战士们很喜欢。 八路军兵工制造的八一式马步枪 1940年,120师的兵工厂,也可以达到每月生产步枪200支的产量。晋察冀在1940年的时候,每个月可以生产步枪90支。 总之,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兵工,具有一定的步枪生产能力,但是产量有限,不够用。抗战后期,随着形势的改变,八路军把主要的兵工生产重心改为生产弹药,生产枪械反而少了。 五,机枪。 前文所述,八路军的主要军工工人是来自太原的。这些人中,不乏技艺高超的机械加工工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八路军兵工厂曾经生产了少量自制机枪。 比如晋西北的八路军兵工厂,就曾经用测绘仿制的办法,制造出了哈奇开斯机枪。当然,这样制造的产品,零件不能互换通用,产量很低,是十位数。 具体数字,33挺!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一共生产了33挺机枪。其中晋绥根据地生产了20挺,晋冀鲁豫根据地生产了13挺。 六,掷弹筒。 当时的日军装备的掷弹筒,对我方机枪的威胁很大。所以,要想克制对方的掷弹筒,只有我们也装备大量的掷弹筒。 所以,根据地军工利用破路所得的铁轨为材料,来生产掷弹筒。由于材料所限,所以八路军制造的掷弹筒,比日军的掷弹筒长一些,重一些,改线膛为滑膛。但是实现了射程压制,射程比日军的掷弹筒打得远。 掷弹筒也是解锁了数量限制的武器,部队需要多少,兵工就可以造多少。当年的八路军老部队,掷弹筒可以装备到排级。 七,地雷。 一部老电影《地雷战》,当年风靡一时。而其中表现的以地雷为主要武器的地雷战,在当年却是曾经真实发生在根据地的斗争中。 生产地雷原料容易,有铁壳也可,没有铁壳,人民发明了用石头壳的石雷,威力也很大。甚至为了炸汽车,还专门制造过重量很大的地雷。 而当时广大的民兵武装,是以地雷,手榴弹,土枪为主要武器的。上级还不时派人去给民兵传授地雷使用知识,手榴弹使用知识。 八,山炮弹/步兵炮弹 抗战时期,八路军曾经缴获了少量的九二步兵炮,以及七五山炮。然而缴获的炮弹数量有限,打一发少一发。而大炮没炮弹,不如烧火筒啊。 1943年,冀鲁豫根据地实现了自产山炮弹/九二步兵炮弹,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八路军有了这样的利器,打起炮楼来简直是如虎添翼。 当然,生产的数量很有限,其他根据地打炮楼,主要是用迫击炮改装为平射来实现。大量生产大炮弹,是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在大连造的。 八,军用皮具 这个,比如牛皮子弹带,牛皮枪套,牛皮文件袋,卫生员用的牛皮护理箱之类这些军用皮具,八路军也实现了自己生产。当然,数量有限,不可能每个士兵都发一个牛皮子弹带,但是确实有生产能力。 当时有一个厂,专门造这些。原料是收购的牛羊皮,鞣制好了,裁剪缝纫,生产出大量的军用皮具。 |
|
![]() |
![]() |
不愧是印度:“擦枪”未走火,军火却自爆 |
![]() |
印巴局势紧张加剧 40架歼-35战机马上发货? |
![]() |
印巴战火烧旺之际 运-20途中降落巴基斯坦 |
![]() |
埃及疑似变心 被曝转头就买韩国战机? |
![]() |
莫迪下令“坚壁清野” 印度这次动真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