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大跌眼镜:鸦片战争中清军竟然是在以少打多?
www.wforum.com | 2021-12-27 04:22:45  历史D学堂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人们习惯性的印象中,鸦片战争是一场清军占据绝对兵力优势,却被人数极少的英军打得落花流水的窝囊之仗。如果说从双方兵力的绝对数来说,清军确实是占据优势的。

  可如果细看史料,你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史实:那就是在鸦片战争的历次主要战役中,除去广州之战、浙东之战外,清军的兵力竟然和英军相差无几。而在第一次定海之战、沙角大角之战、镇江之战中,英军在兵力上反而远超清军。

  就是在虎门之战和吴淞之战中,虽然清军总兵力占优,但在主要战区,却依旧是英军人数更多。

  那么,坐拥近百万军队的大清,为什么面对远道而来的一小撮侵略者时,竟然只能无奈地以少打多呢?

大跌眼镜:鸦片战争中清军竟然是在以少打多?


鸦片对国人的毒害

  首先,看似庞大的清军,实际上却极其缺乏可供调动的机动兵团。

  据史料记载,在战争爆发的1840年6月,清朝所登记在册的旗军、绿营、练勇等国防武装力量的总数高达83万(此数参考茅海建著《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抛开吃空饷的情况,其实有数量起码也在65万以上。这相比于人数最多时也只有2万出头的英国远征军,拥有高达32.5:1的绝对优势。

  但是,由于大清幅员辽阔,有相当多的军队需要驻防各地,既要承担守城守土之责,又要随时镇压内乱。例如驻防京津要地的10万八旗军,由于其守土之责极重,故在整个战争期间没有调动一兵一卒。

  而那些驻防在其余省份的兵马,能够调动的人数也十分有限。一是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专制社会中,军警不分家,军队在守土之余还必须承担巡逻、缉盗、防火、押解等警察职能,正所谓“除看守仓库、监狱、城池暨各项差使外……往来络绎,防范稽查,在在需人”(《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1册)。

  而且从兵力的实际运用上,清朝对于防范内患,即所谓“弹压地方”的投入要远高于镇戍边疆、抵御外敌,毕竟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真正要命的敌人不是打着“通商”旗号远涉重洋而来的夷狄,而是以改朝换代为使命的变民叛匪。

  因此,从清军驻防之分散及兵力之使用上看,清军既不可能将全部或大部兵力用于与英军作战,也抽不出足够的战略机动力量驰援战区。其中,山东省仅抽调了其额定兵马的六分之一,就因“腹地处处兵单,不敷差遣”(《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3册),又不得不将抽出的兵马调回一半。如此就能理解看似兵力庞大的清军,在战争中实际的可用之兵并不充裕。

  其次,科技水平的落后凸显清军机动力之低下。

  从古至今,在战争中要想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无外乎要做到两点:一是能预设战场,二是能快速机动。但在鸦片战争中,清军对于以上两点,是一个也做不到。

  得益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加持,英军倚仗其先进的坚船利炮,来去如风,可以说是想打哪里打哪里,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预设战场的主动权完全在英军手中。对于这一点,清朝上下都看得很清楚,“我船用之于缉捕则有余,用之于攻夷则不足,此实在情形也”(《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1册)。因此,清军基本上全盘放弃了争取预设战场的谋划,代之以凭借沿海炮台等防御工事进行死守。

  而由于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清军又不得不处处设防,这导致再多的兵力投入到沿海成百上千个防御要塞中,也只能是处处吃紧、处处兵单。而英军却能集中全部兵力在一地进行决战,这就在战区局部形成了对清军的绝对优势。

大跌眼镜:鸦片战争中清军竟然是在以少打多?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

  此外,英军的主要机动手段是船运。由于英军战舰技术水平先进(其中甚至包括了当时最为前卫的蒸汽船),英军机动性极强,可以克服恶劣海况,将陆战部队快速投入到战区,而且在一次战役中可以重复地投入到不同的交战地域去。鸦片战争中,英军所有军舰和陆战部队几乎都参加了两场以上的主要战役,有的甚至从头到尾一场不差。

  反观清军,部队行进、转移全靠官兵们的两条腿,以此跨越几省来到战区,其士气和体力可想而知。清军的机动速度,不仅跟不上英军,甚至连为英军送行都做不到。英军第一次从广东出发,一路北上攻陷定海、兵临白河口,一共只用了35天,从孟买运送补给品到香港,只需要25天。而大清从湖南、贵州、四川调兵赴援,湘兵51天后到达,赣兵47天后到达,川兵79天后到达,而此时英军早就回到印度休整补充、以备再战了!

  所以说,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战斗力。

大跌眼镜:鸦片战争中清军竟然是在以少打多?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海上战斗场景

  再者,清朝严重的财政困难,也大大限制了清军的兵力投入。

  乾隆后期开始,由于统治者好大喜功,国库开支繁浩,特别是受到白莲教起义的影响,道光朝从始至终都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危机。战争爆发时的1840年6月,清朝国库存银679.6万两,仅为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44%(此处参考彭泽益《论鸦片赔款》)。而我们知道,打仗就是打得就是钱,财政困难对军事行动的影响是巨大的。

  按清朝定制,部队出征,需先支付官兵一年的俸银,即便是收入最少的内地绿营兵,也需支付每人6至10两白银。出征后,按官职品级大小,每人每日还要领取盐菜银1.5至12两不等,另外沿途的车、马、船及运粮费等,也是一笔高额开销。整个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共花去现银2000余万两(此处参考茅海建《鸦片战争清朝军费考》),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巨大的军费压力,使统治者对用兵问题不得不慎之又慎,这也是道光帝在战争中忽战忽和、摇摆不定的重要原因。局势稍有缓和,清廷便下令裁减海防、撤回援军,即便是对要害地域的支援也是能缓则缓,以致战事一起不但贻误战机,兵力也不敷使用,完全是聊胜于无。

  到后来战事吃紧,那些在严令之下奔赴战场的援兵援将,也在道光“不可糜饷劳师”(《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2册)的旨意下磨磨蹭蹭,能少出兵就少出兵,能晚参战就晚参战,导致清军防则“本形单薄”,攻则“疲于奔命”(裕谦奏折,见《鸦片战争史料档案》第3册),结果只能是以少打多、每战必败。

大跌眼镜:鸦片战争中清军竟然是在以少打多?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之战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中,清军手握总体上的兵力优势,却在战场上以少打多,而英军在总体上居于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却能够获得战场上的兵力优势,正是凸显了当时中英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上的差距。它带给泱泱天朝的巨大震撼,本应成为大清奋起直追的动力。

  可惜的是,清政府并没有认真总结、吸取这场与西方近代化军队第一次全面交锋的经验和教训,以至于20年后不得不接受更为屈辱的城下之盟!

————————

参考资料:

〔1〕彭泽益 《论鸦片赔款》

〔2〕茅海建 《天朝的崩溃》

〔3〕茅海建 《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

〔4〕端木赐香 《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5〕王兆春 《清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装备浅析》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突发!美国对华为将有大动作
台湾国防部长罕见公开承认
全球规模最大养老基金突然宣布…
美将军警告 以中国为首的“邪恶轴心”浮出
5000吨星舰上天 中国航天被美国航天颠覆式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突发!美国对华为将有大动作
台湾国防部长罕见公开承认
全球规模最大养老基金突然宣布…
美将军警告 以中国为首的“邪恶轴心”浮出
5000吨星舰上天 中国航天被美国航天颠覆式
俄攻不动了! 乌军精锐抵战场 俄海上补给现
空姐拍视频嘲笑不会英语的中国家庭 结果惨
习近平终落下这个狗屁不通的千古笑柄
中国政局突变正在逼近 后习时代或突然到来
台海战争进入倒计时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